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调整论文

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调整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18

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调整

  一、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的关系概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和集成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与信息化环境契合较早的企业不但在企业内部建立网络,以期信息共享、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而且还与外部网络链接、架构互联网络。信息网络的发展,使企业管理面临着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快捷化、一体化和全球化挑战,企业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日益与企业信息化程度密不可分。信息化社会中,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不仅支撑企业的发展,也必然对企业管理提供新的机遇和模式。信息化成为企业管理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传统企业以追求成本、差异性和目标集聚三个重要指标所形成竞争优势的模式,已逐步向企业信息化所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即知识优势进行转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必然,进而要求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亦须做出相应调整。

  二、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面临的新趋势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并将成果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系列决策行为。它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实施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其结果将是生产经营过程的集合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甚至对传统的企业核心组织架构、既有运营流程、营销模式等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可以说,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以信息为核心的资源概念的泛化,逐步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载体来优化企业管理的模式,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需要考量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化影响企业管理战略的制定

  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在实施层面有所表现,但其更为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战略思维层面。信息化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施管控,并在此基础上修正既有的企业管理决策,同时,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和企业管理资源的共享,使企业逐步实现对行业发展动态的掌控。以加强信息化的应用为旨归,有利于企业有效地整合内部各生产经营环节的力量,实现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与优化,进而以信息化为依托,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企业管理的水平。应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浪潮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堪称企业管理思维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信息化促进企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首先,信息化将对生产环节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手段可把局域网内相对独立的计算机终端捏合为功能更为完备、规模更为庞大的数字化网络系统,进而完成资源与信息的共享,减少生产与经营的中间环节,降低此环节的内耗。同时,网络系统将企业生产流程合理拆分为若干项相对独立的工作,并根据分解后的工作特征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达到最优组合。

  其次,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完善团队建设。在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比重不断增长的趋势下,企业产品的每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协作。以综合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加之城域网和局域网的普及,企业的生产环节以信息化为资源并实现传播和共享,加快了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效率,进而极大增强了团队工作的效率与凝聚力。

  最后,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水平。产品是企业的核心,对企业管理方式也起到决定性指引作用,企业管理模式须与企业产品的特征相吻合。传统企业的产品生产环节涵盖产品设计、制作工艺设计、样品试制、批量生产等若干方面,在此纵向分工的过程中,各项工作均由不同的部门单独完成,若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则极易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必然降低工作效率,延长产品生产周期,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加强内部各部门间的联系,亦可与其他科研院所和顾客进行联系。实现异时、异地办公,直至实现产品生产从独立部门的串行流程转向多部门的并行流程转化,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信息化有助于经营理念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一方面,信息化推动企业经营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现代企业逐步追求跨地区、跨国家甚至是全球化经营,进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打破了局域性障碍,缩短了信息交流的时间,扩大了经营活动的空间,以速度和效益为衡量标准,经营活动得以开发出新的手段、条件和机制。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掀起了经营方式的革命。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经营方式――电子商务。可见,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服务,此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交易方式逐步获得企业的认可,在此过程中,信息化促使贸易操作规范化,贸易手续简单化,贸易成本逐步降低,工作效率逐步提高。同时,信息化时代,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劳动工具智能化、人力资源知识化、货币的电子化等促进经营活动对能源和物资的依赖性逐步降低,有利于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流通和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四)信息化使企业管理决策更为规范合理

  在开放交互的信息化背景下,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发生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变革,企业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产生了根本变化。同时,电子商务等一些新型经营模式和企业管理目标得以出现。信息技术在支配、引导、组织、协调企业的物资流通、技术流通、资金流通和人员流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能力皆有所提升,企业管理的诸多手段促使企业管理决策的规范化、合理化。   不容忽视的是,在信息化技术得以普及之前,传统企业管理方式在管理和决策制定上极为滞后,不仅影响管理手段的实施,也为企业管理埋下了尚不可预知的风险。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为建立快速、准确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及时的预警机制创造了条件,得以进行风险监控,从而实现风险控制。

  三、基于信息化趋势的企业管理宏观战略思维调整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调整

  传统的建立在原始劳动分工基础上的工作制度早已无法适应现在市场竞争的需要。因而,原有的企业业务流程设计、管理制度、系统化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决策流程要在信息化的视阈内进行调整。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制度的更新是现代企业信息化的必然途径,企业应加快优化、制定既有的信息管理制度。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调整

  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宏观战略思维的更新是以信息和技术为依托而构成的企业内外部的协调系统,其旨归是紧密围绕企业核心的竞争力的提升而进行。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建立信息共享体是企业进行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有效方法,它有助于多个经营企业实现业务能力和业务范围的优势互补,从长远来看,有助于从战略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未来新核心竞争点的提炼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

  信息化程度是企业管理思维的标志之一,同时,信息化手段有助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做出经营管理手段的调整。因而,企业应不断融合各类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确保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向侧重分析和处理信息方向转移,企业在产业信息共享,以及与行业内部和消费者建立联系的能力将大幅提升,这对企业实施管理战略思维调整至关重要。

  (四)企业管理观念的调整

  企业管理观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精神指南,堪称是企业管理思维方式如何实现科学化的灵魂。企业要在信息化背景下适应多变复杂的竞争环境以求生存和发展,就要在管理观念上契合信息化背景并进行调整。企业应大力革新传统市场环境下形成的既有企业管理模式,有的放矢地调整企业管理思维,改进企业在信息化视阈下宏观战略思维更新的能力。

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调整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阈 宏观 信息化 思维 调整 战略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