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效果评价:以《金融学》课程为例论文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效果评价:以《金融学》课程为例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0-13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效果评价:以《金融学》课程为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42-03

  一、引言

  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只有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所谓有效教学,是指能够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并鼓励多样化思维的存续及发展,摒弃标准化程序与一致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将所学付诸于实践。进行探究式教学可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探究式教学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运用试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探究式教学方法就已经被美国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瑟夫.施瓦布(Joseph Schwab)倡导并逐步推广应用。实践经验显示,探究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探究式教学的引入对于提高本科、研究生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本科学生乃至研究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普遍低下。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金融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应用的意义在于理论付诸于实践,分析并解决问题是学习与研究的关键。在金融学课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提高本科与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其必要性不容忽视。

  鉴于此,本文选取2008-2014年10个学期中学习《金融学》课程的学生期末总成绩作为研究样本,对《金融学》课程中引入探究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师角度与学生角度剖析了引入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局限性与引致原因,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改进措施,为在未来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深入与完善提供指引与思路。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探究式教学引入《金融学》课程的方案设计;第三部分,探究式教学引入《金融学》课程的效果评价;第四部分,《金融学》探究教学的局限性、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二、《金融学》探究教学的步骤与方案设计:以某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为例

  1.预备阶段:学习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决定探究式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以《金融学》课程中的央行法定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学习为例,首先要让学生在预备阶段了解以下内容:存款准备金率的产生、概念、作用;央行操控准备金率的方法及原理;准备金率这一工具的特点(优势与劣势);目前世界各国使用该工具的情况及原因等等。

  2.设计步骤与方案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近年来被频繁使用,但它却又是一个不该被频繁使用的工具。因此,设计两种方案,任选其一来提出问题。方案1:设计情境,给出2007-2008年间央行为抑制经济7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但效果不佳的案例;方案2:直接设计题目为“结合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央行调整准备金率会对经济产生何种影响”。接下来,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探究式学习。

  第一,搜集数据、观察经济现象及规律。 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为学生例举5-10篇经典文献,鼓励更广泛阅读),总结历次上调准备金率的情况以及M2、CPI、GDP指标、股指变化的数据,作图分析准备金率变动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高年级学生可考虑使用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计量手段进行定量分析。

  第二,限定研究目标、提出假设条件并最终获得结论。作图或实证分析后,学生形成了初步看法。进一步分析,若有关系,是何种关系,是否与理论相一致;若没关系,与理论相悖,可能是由于哪些原因导致的,理由是什么。由于现实情况是错综复杂的,进一步的分析是否需要设定某些假设条件。对于最终得到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预测。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考,提出论据自圆其说,无论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分析,即使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也应多多鼓励。

  第三,总结、讨论、提交论文。课堂探讨的过程非常重要,决定这一教学方法实施的成败。首先,将学生分成几组,先实行组内探讨,然后由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陈述研究过程与结果,之后其他各组成员提出质疑。以往经验来看,大多数学生以数据为证认为准备金率调节与经济关系不大,当然学生选择样本的时间跨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分析原因有房价飞涨、流动性过剩、政策时滞等,甚至还有联系次贷危机来进行分析的,思路之开阔,令人非常惊喜。此时,教师的职责是适时的给予评论、指正,以参与者的姿态出现。在讨论课结束之后,形成论文并一周之后提交,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论文的学术规范,引言、综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缺一不可。

  三、《金融学》引入探究式教学的效果评价

  从2011年开始,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课程开始尝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2011年时,仅引入了两个章节的探究式课程,即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与资产组合理论,学生反馈效果较好;因此,从2012年开始,又逐步引入了金融市场、家庭、企业金融决策、股票价值评估、风险管理的探究教学。接下来,以2011年为分界点,将2008年-2010年5个学期与2011-2014年5个学期的学生期末总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检验探究式教学模式进入金融学课程的实施效果。《金融学》课程是全校开设的经济类专业基础课,每学年选课的学生数量较多,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数据基础。   首先,选取每一学期100个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作为研究样本。其中,2011年之前的期末总成绩是期末试卷(90%)和平时出勤(10%)的加权平均成绩,而2011年之后,即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后,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为期末理论测试(70%)和课堂讨论(30%),其中,课堂讨论的成绩评定是由课堂讨论表现(15%)和论文质量(15%)构成的。这是引入探究式教学测试期或是过渡时期的成绩评定方法。在经过多个学期的试行以及教学设计逐步完善之后,将进一步加大探究式教学的比重,即每学期前九周理论学习并进行理论考试,后九周探究式教学并依照具体明确的评定标准给出分数,加权平均获得学生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依照目前的评分方式,以时间为序,计算每学期随机抽取的100个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之和,具体见图1。图1显示,从2011年开始,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大幅上升,由原来平均成绩在60多分升至70多分。这足以证明,《金融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引入的确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尽管成绩不足以说明一切,但却是验证教学效果最直接的证据。

  接下来,进一步按照学科专业进行分类,探讨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在金融学探究式教学中学习效果的差异特征,这种差异特征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金融学课程是面向经济类学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学习该课程的专业共7个,包括投资专业、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国际会计、会计实验、注册会计师、评估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专业)、财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电子商务。以2011年为界,重新将学生按照七个专业进行分类,七个专业中各随机抽取70名学生,计算每一专业下学生样本在2011年之前与2011年之后的期末总成绩并进行比较。

  首先,将2011年之后(即试行探究教学模式之后)五个学期的各专业抽样学生成绩进行汇总,具体见图2。结果显示,总成绩的排名顺序依次是投资、会计、工商、财税、旅游电子商务、公管。撇除学生禀赋与能力水平的差异,不难发现,探究式教学实施效果优劣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戚戚相关的,投资、会计、工商、财税专业与金融学有许多交叉内容,这些专业的学生具有相对较好的金融学或经济学基础,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旅游、电子商务、公共管理专业与金融学交叉内容较少,学生的经济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效果相对落后。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课程设置不能取代,要强调学生文献资料的阅读,阅读数量与质量都要有明确的要求与考核标准,以此为基础才能在探究式教学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高年级专业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优势,良好的专业知识积累,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金融学研究生、博士生相关课程,应考虑积极地、全面的引入探究教学模式。

  进一步,将2011年之前(即未实施探究教学时)五个学期的各专业抽样学生成绩也进行汇总,具体见图3。与前比较,我们发现,探究式学习能够显著提升各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图3显示,未实施探究教学时期,除会计专业以外,各专业学生的学习总成绩大致保持在4500-4800分之间,而实施探究教学之后,总成绩发生大幅度的提升,保持在4800-5800分之间。除了会计专业的成绩表现为轻微提升外,其他专业学生成绩变化幅度均较大,尤其是投资专业。如果说,2011年之前的数据能够代表各专业学生的禀赋与能力水平,那么2011年后的数据就是对于在金融学课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效果的最好评价。

  随后,我将2011-2014年5个学期随机抽取的350个学生的主观评议进行整理,按照支持、支持但有质疑、不支持三种意见进行归类,见图4。结果显示,支持探究教学的学生有121人,占比35%;支持但存在质疑、认为需要改进的学生有148人,占比42%;不支持探究教学的学生人数为81人,占比23%。从学生主观评议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是支持引入探究式教学的。支持但有质疑的学生数量高于完全支持的学生数量,这充分说明,尽管探究式教学是具有优势且受到大部分学生支持的,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漏洞,需要教师发现问题、积极改进。目前,从国内外的具体情况来看,还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

  当然,对探究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仅仅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是不充分的。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比较容易衡量,但学生的一般性发展和品德的提升却是成绩无法衡量的。因此,有必要建立观测学生的学习行为来评价探究式教学效果的标准与体系。在这方面的实践,我们仍在探索中,因此尚缺乏实际数据的支持,但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探究学习行为具体到每个指标的衡量,与单纯通过成绩衡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相比,是非常有力的补充。

  四、《金融学》探究教学的局限性、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如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法是强调“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因此,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践中,尤其是在国内本科教育的实践中,探究式教学也存在种种问题,了解问题产生背后的原因是提高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所在。

  第一,从教师角度来看。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的备课工作量加大,不仅要考虑讲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如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等。因此,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准备与自我提升。但是,当前主要以科研来评价教师水平的高教制度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会挫伤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制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与推广。同时,教师团队建设也是影响探究式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没有教学团队、没有政策激励,教师从事探究式教学所获得的与教师实际的付出远不成比例,这是探究式教学阻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从学生角度来看。探究式教学对学生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需要具备一定数据处理能力,掌握一些实验方法,具有一定阅读英语材料的能力等。目前,国内本科学生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们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热情不高,增加了大量阅读及课程的难度会导致他们的抵触情绪,认为选择探究式课程是耗时耗力不易得分的。其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下是探究式教学本身存在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学生学习课程数量过多,时间与精力有限,只能选择参与一些课程教学活动,另一些课程只能放弃或者搭便车;研讨项目不够新颖,没有贴近现实,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帮助不大;研讨机制不灵活、过程评价机制不够均衡、成员责权不清,给某些学生提供了搭便车的便利。   鉴于此,针对探究教学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与漏洞,以下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期待能够为《金融学》探究教学的深入发展与完善提供思路与指引。

  第一,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激发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团队内部加强分工合作,团队成员相互取长补短。学校需要给予政策引导与扶持来鼓励组建教学团队,对优秀团队进行适宜奖励,起先进示范作用。打造团队合作氛围,鼓励教学骨干与教学带头人主动带队。学校应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业绩考核标准与职称评价体系,给予教学工作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的大力投入,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与政策扶持。对于教学工作突出者,给予适当的科研减负。学校还应该多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多提供科研培训、教学培训、海外提升培训的机会,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能力水平提供条件。

  第二,缩减课程门数,合并、减少教学中的重叠内容。目前,学生学习的诸多课程中有大量重复内容,重复性的学习浪费学校有限的资源,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也是阻碍探究式教学在本科阶段引入的关键所在。比如,兹维博迪.莫顿的《金融学》与会计专业课程《财务管理》有多数内容交叉、重复,那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会计专业取消《金融学》课程的学习,设置《货币银行学》课程可能更为合适。再比如,《金融学》与《公司金融》也存在很多交叉内容,重复学习是否具有必要性,有待商榷。

  第三,提高教师课堂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课堂细节设计。教师要把握课堂参与度,参与过多阻碍学生的自由发挥,参与过少使学生无所适从,适宜的课堂参与度是影响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因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决定着探究教学的成败,教师应致力于结合学生能力水平探讨题目设计可行性、与现实的相关性、甚至一定程度上的趣味性,有效利用网络平台与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设计科学的、细致的学生评价体系与标准,不仅以考试成绩来考核,也要基于学生行为来判定,尽量减少学生的搭便车现象。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效果评价:以《金融学》课程为例

论文搜索
关键字:探究式 金融学 教学模式 效果 评价 模式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