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研究概述论文

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研究概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0-18

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研究概述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4-0042-05

  幼儿园是学前儿童在家庭之外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支撑机构。在幼儿园里,儿童与外界形成各种人际关系,如同伴关系、师幼关系等。其中,师幼关系(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是学前儿童的基本人际关系之一,是其在幼儿园中与教师形成的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1〕师幼关系和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对幼儿园的喜爱程度、同伴关系、社交能力、行为问题以及学习发展等。

  社会适应(Social Adjustment)是儿童社会化的具体体现,指儿童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社会功能特征,包括社会能力、外显行为问题和内隐行为问题等。〔2〕社会能力是指儿童在社会情境中获得的人际成功能力, 特别是主动发起社交活动以及在社交情境中表现出适当行为的能力;外显行为问题是指表现在儿童外在行为特征上的问题行为,如多动、反抗、违纪、攻击等反社会行为;内隐行为问题主要指向儿童的内在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等。〔3,4〕

  二十多年前,发展心理学家Robert Pianta对“师幼关系与儿童适应学校的过程”开展了研究,探索了除父母之外的其他成人在儿童社会适应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此开启了学者对师幼关系和儿童社会适应关系问题的探究。〔5〕本文从师幼关系影响儿童社会适应、儿童社会适应对师幼关系的反作用、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相互作用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一、师幼关系影响儿童社会适应

  幼儿园和小学环境是发展心理学家和学校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幼儿园教师通常扮演着与父母相似的照料者角色,当儿童沮丧时要安慰儿童,当儿童行为不端时要引导儿童,他们要确保儿童的安全,关注儿童的发展。因此,师幼关系有点类似于亲子依恋,是依恋关系的一种拓展。〔6〕根据依恋理论,师幼关系实际反映的是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联结。〔7〕拥有安全师幼关系的儿童通常会以积极的态度和期望接近他人,从而促进自身社交能力的发展。〔8〕而冲突性师幼关系会导致儿童对世界产生消极体验,从而形成消极内部工作模型,也即不愿与别人交流,进而导致其形成低水平的社交能力和不良社会行为。〔9〕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看,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有助于儿童对如何解决社交问题的学习,从而掌握有效的社会认知技能,提高社交能力;而低质量的师幼互动会限制儿童积极社交行为的发展,甚至习得不恰当的社交策略,从而导致儿童社交能力水平较低。〔10〕

  大量研究发现,积极的师幼关系(如亲密性师幼关系)与儿童的社会能力显著正相关。Sette等研究者以88名意大利儿童为样本考察了师幼关系质量、儿童社会性情绪行为和同伴喜爱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亲密性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交能力、同伴喜爱显著正相关,而冲突性和依赖性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交能力显著负相关。此外,亲密的师幼关系会通过影响儿童的社交能力间接作用于儿童所获得的同伴喜爱水平。〔11〕国内研究者对学前流动儿童进行的相关研究也发现,亲密性师幼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社交技能的发展,减少儿童的内隐行为问题,还能缓解母子冲突对儿童内隐行为问题的不良影响。〔12〕因此,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促进儿童自我调节和社交技能的发展,为儿童的社会情绪和行为发展提供支持,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反之,不良的师幼关系能显著预测童年早期和童年中期的内隐和外显行为问题。Miller Lewis等研究者以460名澳大利亚小学二年级的儿童为研究样本,对其从幼儿园到小学时期所经历的不同质量的师幼关系进行了分类,以考察不同师幼关系质量与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拥有稳定的高质量师幼关系的儿童在小学二年级时表现出较少的心理健康问题。〔13〕此外,另有研究表明,冲突性的师幼关系能正向预测儿童的高水平攻击行为,依赖性的师幼关系能正向预测儿童的焦虑退缩行为。〔14〕

  综上所述,在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语、行为、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影响儿童的社交能力、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影响着儿童的社会适应。研究表明,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若能为儿童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开放的交流空间、正确的教育引导,使其感受到温暖关爱和安全融洽的幼儿园氛围,则会提高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其更加积极的社会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儿童,主动与儿童沟通,努力与儿童建立安全、真诚、亲密的师幼关系。

  二、儿童社会适应对师幼关系的反作用

  以往研究大多关注师幼关系对儿童社会适应发展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儿童社会适应对师幼关系的预测作用。有研究者根据发展系统理论发现,儿童的社会适应(如社会能力、行为问题)会影响师幼关系的建立。〔15〕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会影响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低水平社交能力和高水平行为问题的儿童倾向于与教师建立消极的、冲突性的师幼关系。〔16〕Zhang等研究者对105名2~3岁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的追踪研究发现,儿童早期的内隐和外显行为问题对之后形成冲突性的师幼关系具有显著单向预测作用。〔17〕反之,较高社交能力和较少行为问题的儿童与教师之间更可能形成积极的、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18〕研究表明,低焦虑水平的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开放的、融洽的,而好动烦躁的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封闭的、冲突的。〔19〕此外,Hamre等研究者发现,儿童的行为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师幼冲突的形成原因。〔20〕   由此可见,师幼关系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儿童的社会适应也会反作用于师幼关系,社会适应较强的儿童在与教师交往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社会能力,较容易受到教师喜欢,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反之,社会适应较弱的儿童常常因具有违纪、攻击等外显行为问题,会破坏班级秩序,易使教师产生反感情绪,从而形成冲突性的师幼关系。可见,儿童并不是被动接受幼儿园环境的影响,而是带着自己的行为特征主动积极地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并影响外界环境的。

  三、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有关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正在兴起。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21〕Sameroff 和 Mackenzie关于发展的交互模型(Transactional Model)也支持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心观点是,个体与他生长的社会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22〕

  已有少数研究发现了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与师幼关系之间的相互预测作用,如Doumen等人对学前儿童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表明,儿童刚入园时的攻击行为能够预测学年中期冲突性师幼关系的形成,而学年中期冲突性的师幼关系又能预测学年结束时儿童攻击行为的增多倾向。〔23〕学前儿童与教师之间若表现出冲突性的师幼关系,那么进入小学后,儿童将表现出较低水平的社交能力和较高水平的外显行为问题。反之,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和外显行为问题也能够预测今后的冲突性师幼关系。〔24〕国内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儿童外显的还是内隐的行为问题均与冲突性的师幼关系有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然而,内隐、外显行为问题与亲密性的师幼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不显著。〔25〕尽管亲密性的师幼关系和冲突性的师幼关系都能够预测儿童的社会能力,但儿童社会能力并不能预测之后的师幼关系。〔26〕此外,Roorda等研究者对处于行为问题风险中的学前儿童进行的研究也发现,冲突性的师幼关系与儿童内隐、外显行为问题具有显著的双向预测作用,亲密性的师幼关系与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相互预测作用,内隐行为问题单方面正向预测亲密性师幼关系(这可能与那些内敛、害羞的儿童更容易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有关),依赖性师幼关系与儿童内隐行为问题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27〕

  在教学过程中,师幼双方若能满足对方的意愿,那么互相之间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并维持亲密亲近的心理关系;若有一方违背了另一方的意愿或需求,互相之间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从而变得疏远甚至冲突敌对。因此,师幼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鼓励对建立和谐、亲密的师幼关系,以及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展望

  以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师幼关系单向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近年来研究方向上的转变,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之间的本质关系。尽管已有一些研究揭示了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在师幼关系的研究方法上,国内大部分研究采用的是问卷法或量表调查法,且大部分调查问卷均由教师填写,这是一种静态的只关注“关系层面”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单一性和片面性,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准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提倡质和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行为层面”上对师幼关系的互动本质展开研究,从而保证结果的客观准确。

  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研究较多关注师幼关系中的亲密性和冲突性维度,而对依赖性维度关注不足。如有研究发现,师幼关系的冲突性与亲密性显著负相关,但依赖性与冲突性、依赖性与亲密性之间的关系尚存争议。西方教育倡导儿童独立自主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鼓励儿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因此,他们视依赖性为儿童的缺点,认为依赖性的师幼关系会导致儿童形成较多的内隐行为问题,表现出较少的亲社会行为。〔28〕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成人将儿童依赖父母和教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儿童顺从听话会受到父母和教师的喜爱和赞赏。因此,这类儿童往往表现出较多亲社会行为。可见,依赖性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问题仍有待研究,且研究时应考虑文化差异,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依赖性维度的性质及其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

  学龄前儿童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很大,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师幼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外已有研究发现,师幼关系能够预测儿童在小学乃至中学时期的学业成绩、学习习惯和行为结果。〔29〕这表明,师幼关系不仅会影响儿童在幼儿园时的行为表现,而且对其以后的社会性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然而,国内研究者大多关注师幼关系对儿童的即时作用,对其长远影响的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未来应做更多跟踪研究,以探讨社会适应行为的变化特点以及早期师幼关系对儿童青少年时期甚至成人后的影响。

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研究概述

论文搜索
关键字:儿童 社会 研究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