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2-21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161-02

  语文教学风格研究需要先对其现象和规律进行了解熟悉。语文教学风格研究需要使用客观的语文教学现象来对客观事实给予认可,对语文教学风格进行深入的剖析,为语文教学活动提供帮助,让语文教学工作者能够富有灵气和魅力,对语文教学风格的顾虑把握,可以对其形成更加的了解,也能够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 什么是教学风格

  所谓教学风格,大致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第二,有经验的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在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教学素养条件的能动性,对教学的诸要素和全过程予以和谐的统摄,从而使教学表现出浓郁的个人特色和艺术倾向性;第三,通常所使用的“教学风格”这个概念,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次的教学风格、中层次的教学风格和最低层次的教学风格。具有高层次的教学风格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一般所研究的只是这种高层次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可以体现出教育者的个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累反馈,也是其自我思索和改进的结果。

  2 模仿性教学阶段

  一个新的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是非常少的,甚至是没有的,所以对于课堂规律,学生的学习特点都非常的不熟悉,还需要进行摸索,这个阶段比较容易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模仿,我们称之为模仿性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缺乏创造性,因为创造是要以现实为基础,而当前正是缺乏这项基础的阶段。教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对于职业发展既充满了抱负,同时又很迷茫,对课程结构不熟悉,对学生的纪律调控和课程推进速度把握不好,因此模仿是快速进入教育工作者状态的法宝。新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模仿,同时也要消极被动的模仿,模仿不代表照搬,应该善于观察,分析为什么会要这样做,然后了解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选择性的模范,这样来开展课堂教学,才能够借鉴别人的优点。

  模拟、借鉴别人的成功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乃至举手投足,一招一式,无不打上他人教学影响的烙印。对绝大多数初出茅庐、刚走上教育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起初多少会感到迷惘、困惑,没有一个模仿过程,单凭自己苦思冥想、困惑,那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模仿他人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对此日本学者曾以作诗为比喻,说“作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偷是不成诗的。只有偷得巧妙,且偷与创作融为一体才能产生更美的诗”。

  3 独立性教学阶段

  通过对其他教师的模仿之后,就要进入独立性教学的阶段,要通过模范和观察所积累的经验来作为自己独立教学的依据和基础,对他人的教学经验借鉴后,要进行加工,让其为己所用,成为自己的东西,让自己进入到教育状态,使用自己的语言和心得来进行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课堂教学工作就会不再被束缚,而是进入了摸索的阶段,工作几年之后,基本上都能够有研究自己课堂教学艺术风格的想法和意识。会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斟酌,对自己的板书进行改进,对示范性艺术进行把握。这个阶段,教书喜欢自己琢磨怎么样上好课。使用怎么样的方式进入教学内容,有哪些重点需要突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这些问题如同一个个挑战,让我们的教学技艺得到提升,让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渐的形成。这也是别人教学影子褪去,自己教学风格形成的过程。

  独立性教学是创造性教学的前期过程,这个阶段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创造性教学提供夯实的基础。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并不会对独立教学满足,他们会不断的进去,寻找更加真实的自己,更加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完善和补充。

  4 创造性教学阶段

  经过了独立性教学,建立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就会开始有创新想法,教学的灵感也不断的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涌现,这个阶段会对教学观念、方法、设计、效果提升等等内容进行思考。所有教师会全心的投入其中,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来不断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碰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确不会打击教师的信心,反而会让其乐此不疲。挫折总是难免的,苦闷的情绪也会经常出现,但是总是会有成功的喜悦来激励我们,让我们感受到创造性之后所获得的幸福感。这个阶段教师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也更加的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还会加入艺术性,将这些特性进行融合。语文教学风格的产生是创造性的过程,教师通过自身的丰富经验以及熟练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探索,对课堂教学最优化方法不断的晚上和更新,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吗,以课堂为阵地进行开拓和创新,对教学艺术进行发挥和创造。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在胃教学技艺提升付出努力,更是为教学理念而努力。让课程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一定的水准。语文教学不能够仅仅以技法来作为教学主力,对于人文关怀,审美以及文化传承都需要涉及。创造性阶段对理论和教学理念非常的重视,懂得对自身文化底蕴进行强化。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创造性教育才能够具有自己的风格。创造性教育在教学风格形成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5 有风格教学阶段

  在形成教师独特教学风格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地完美结合,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的课带有明显的、稳定的个性倾向性,或幽默、或沉稳、或活泼、或规整。所有成功的名师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盲从、勤钻研,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让学生获得教学艺术的享受!此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教学艺术特征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其教学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且处处闪耀着创造的光芒。这个阶段的教学以是已经非常成熟,也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可,甚至是成为别人模仿的对象。

  这些语文教学风格形成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既不能躐等,更不能颠倒。当然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各个人是不一样的。从一个阶段过渡、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都需要教师付出艰巨的智力劳动,离不开主客观条件(如领导的谅解、支持和同事、学生的配合等),其中主观条件(如锐意创新、坚韧不拔等)又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不断由量变到质变,模仿成分逐渐减少,创造成份逐渐增加,创造更高的阶段,直至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

  6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根据上面的探讨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学风格的产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总结和归纳之后,进行在创造的产物。通常来说我们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6.1 模仿

  模仿是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入门阶段,模仿并非复制,需要思考和思索,对其是否满足自身的需求,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进行斟酌,模仿也要取其精髓,方能有效。

  6.2 独立

  独立是教师风格形成的关键过程。是教师从别人的影子中走出来,建立自己教学初始风格的开始,能够善于运用别人的经验,组织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建立一个自己教学风格的雏形。

  6.3 创新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加入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对艺术进行加工,以自己的特长为突破口进行自己教学风格的塑形,让教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教学个性化的开始。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都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理论。所以可以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突破。

  6.4 不拘一格

  这个阶段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最终阶段,是教师成为成熟教学艺术家的象征。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及炉火纯青,能够信手拈来,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案的设定和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都能够灵活变通,可以充分表现出教育方法不拘一格的特点。

  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的语文教师也是一代更胜一代,无论是知识面,基础理论,教育观念,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替,通过对自己的定位反思,语文教师能够不断的成长,在成长过程中积累和归纳总结,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才能够对学生起到感染和熏陶的效果。

  7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和其他学科不同,他即使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更是一门语言学科,所以他不仅仅是科学,更是艺术,是人的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用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更加能够感染学生,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文教学 语文 风格 小学 教学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