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路径研究论文

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路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6-23

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路径研究

  一、新常态概述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表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新常态是与旧常态相较而言的,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不同以往的新阶段,并且这是一种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发展状态。

  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呈现出三大特征:

  (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2002―201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高达10.6%。但从2012年初以来的近三年时间内,经济增速一直在7.3%―7.9%的狭窄区间横盘整理。前期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经济盲目扩张,市场趋近饱和、产能大量过剩等问题,所以增速放缓是由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它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倒退,而是中国经济冷静下来持续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

  (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

  我国经济长期以出口贸易的外向经济为主体,经济发展依赖出口和投资,容易受到欧美经济形势的影响。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在2013年就已经超越第二产业,因此,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城乡一体化以及中西部的快速发展将让区域之间形成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释放消费红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和亚投行的成立将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过剩产能的有效利用。这些发展改变都将驱使我国落后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方式进行转型升级。

  (三)动力机制面临转换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多地依靠改革推动与创新驱动。企业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过去几年,企业面临严峻的内外环境,缺乏新的动力。但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实施了简政放权、减税让利等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明显增强了企业活力和经济的内生动力。企业也开始摈弃单纯的资本扩张、规模扩张,转而追求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知识创新等新型发展方式,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动力源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新常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压榨商业银行利润空间

  1993年,在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2012年开始,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了加速阶段。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金融机构拥有自主决定利率的权力。

  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会由原本的政策管制变为市场定价,利率波动将更加频繁和剧烈,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经营风险和竞争压力。一方面,为了吸收存款,部分商业银行采取了“一浮到顶”的利率策略,导致揽储成本增加,而贷款受到金融危机和市场竞争的影响,银行议价能力逐步减弱,利率大幅下降,存贷利差缩小导致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榨,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严重挑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同业竞争压力下为了发展业务,增加利润,会转而降低融资门槛,选择一些高收益高风险的融资项目,再加上利率波动带来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使得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挑战商业银行产品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第三方支付开始逐渐替代传统支付,P2P网络贷款平台出现井喷式发展,而“余额宝”的推出更是刷新了人们的理财观念,掀起了网民在线理财的热潮,引发了一场互联网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争夺战。

  为什么客户会对互联网金融产品趋之若鹜?从产品宣传来看,网络早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途径,互联网金融产品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介的传播优势,用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报道让其迅速走入公众视野,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从产品设计来看,互联网金融产品不仅收益率要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而且购买门槛较低,相比动辄五万元、十万元起步的银行理财产品,更能满足一些财富积累不足客户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产品大多能实现实时存取,保证了客户资金的流动性;从服务模式来看,互联网金融把电商平台的服务模式和金融进行了有效结合。同样是新客户,购买银行产品不仅要亲临银行网点,与销售人员进行大量言语交流,还要阅读很多材料、完成很多签名,这些步骤的累加不免给客户带来一种很麻烦的感觉。相较而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购买就简单快捷很多,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鼠标和键盘的几步操作就能完成,节省了客户时间,保护了客户隐私,也更加符合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必将促使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

  (三)民营资本的进入将抢夺商业银行客户资源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2014 年,银监会批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进行筹建,2015年6月25日,浙江网商银行正式开业,标志着民营资本正式进军银行业。

  民营银行的成立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具备两大优势:其一是组织架构简单。五家民营银行在组织架构上采用了扁平化和事业部制,与传统商业银行庞大的机构、众多的部门相比,民营银行的部门设置更为精简,有的将多个部门职能合并为一个,势必在政策传导、项目审批、业务转型、改革创新等方面更加灵活和高效。其二是客户资源丰富。新浪科技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78.1%的用户在“阿里腾讯要开银行,你会不会去存钱”的问题上给予了肯定答案,如此高的认可度,与阿里巴巴和腾讯长久以来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尝试密不可分,而且阿里和腾讯在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的大量客户数据将为其民营银行的业务拓展带来便利。比如浙江网商银行可以利用阿里巴巴平台与蚂蚁金服积累的信用数据和行为数据,向通常无法在商业银行获得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发放纯信用小额贷款。可以预见的是,在大数据时代,虽然民营银行的规模还不足以撼动传统商业银行的领先地位,但就某个地区而言,民营银行将走在金融创新的前沿,并从商业银行瓜分大量的客户资源。   三、商业银行的转型路径探讨

  (一)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银行业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始终应辅助、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牢固,银行业发展方可持久稳健,如果实体经济不能健康发展,银行也就成为无源之水。

  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实体经济虽然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和发展瓶颈,但挑战和机遇往往相互依存,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商业银行应主动对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问题”的号召,合理把握信贷增量和投放重点。同时,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各项要求,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经济发展规划的金融服务工作,完善相应的机构布局、服务机制、信贷配置和产品创新,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努力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二)加快渠道转型,提升服务水平

  营业网点一直以来都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最重要的物理渠道,是金融产品的展示平台和销售平台,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营业网点在客户服务中的角色日益减弱,甚至出现了营业网点将会走下历史舞台的舆论声音,由此可见,营业网点的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

  1、打造智能化网点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网点的智能化建设,将一些简单的银行业务通过电子渠道进行分流,节约出营销和服务的人手。同时,增加网点的人机交互设备,利用智能叫号预处理、远程银行VTM、自助服务体验区、智能互动桌面、人脸识别等创新应用缩短业务的办理流程,提高网点的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2、打造专业化网点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网点周围的产业特点和客户需求,改变业务布局,优化动线设计,改善功能分区,创新服务模式。比如建设银行的“智慧银行”、招商银行的“咖啡银行”、北京银行的“社区银行”、浦发银行的“楼宇银行”等都是专门针对目标客户群的业务需求打造的专业化网点,体现了商业银行分层分类的服务理念。

  除了物理渠道的转型以外,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不断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渠道的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满足客户年轻态、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实现传统经营模式向开放式平台、网络化渠道、移动式服务的方向转变。

  (三)优化业务结构,推动产品创新

  过去,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心普遍放在固定资产投资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注较少,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传统的存贷业务遭到挤压,仅仅依靠少数几个业务领域的做法将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的经营风险,必须谋求业务结构转型。

  1、积极拓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合称为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但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占比较低,产品种类单一,议价能力偏弱,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拓展中间业务的基础是产品创新,当前,银行之间产品的同质性较强,缺少品牌特色,在销售过程中只能通过竞相压价获取客户青睐,产品的价值没有获得利润体现。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市场调研,考虑区域特点和客户差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套餐,提升中间业务的议价能力。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让产品研发的步伐与市场变化、技术更新的步伐保持一致,走到客户需求之前,让中间业务变得不可替代,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新动力。

  2、稳步实行综合化经营

  从商业银行层面来说,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商业银行介入证券、投行、保险、信托、基金等业务领域,不仅可以降低信贷业务比重,优化资产结构,有效控制风险,还可以实现从单一的利差收入向多元化收入转变,有助于建立长期的持续稳定的利润增长机制,提升银行的市值水平;从营业网点层面来说,为了满足客户日益综合化的业务需求,营业网点要从单功能网点向综合性网点转型,全面覆盖对公对私业务,不断丰富投资、融资、交易、支付、理财、租赁、财富管理等各类产品和服务功能,让自身在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四)打造合规文化,健全风险机制

  新常态下,随着要素成本上升、市场需求疲弱,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领域风险显化,一些原来在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风险开始暴露出来,促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愈加关注风险防控。

  1、培养风险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风险的发生固然受到企业经营能力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但也和银行从业者对风险的认识判断与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因此,商业银行要把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准确传达给员工,从上至下强调风险检查,开展合规培训,帮助员工认清内外形势,养成风险意识。

  2、加强风险预警

  信贷风险的发生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如果等到风险出现再来应对,那么将会非常被动。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对客户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账户行为等诸多方面进行实施监控,一旦客户出现异常,预警系统将敏锐地捕捉到风险苗头,让商业银行在第一时间可以介入调查,从而快速制定风险处置化解方案,切实保障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

  3、完善风险制度

  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经营环境、市场定位和风险偏好,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建立风险控制平台和风险责任体系,让风险防控和后期处置都能有章可循,把风险管理真正落实到每个网点、每个岗位和每个流程。

  四、结束语

  新常态下,经济形势的转变以及各种新型金融业态的涌现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商业银行大而不倒、利用息差“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促使商业银行加快转型步伐。商业银行应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载体,以服务为本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重新建立自身优势,塑造核心竞争力。

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路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商业银行 常态 路径 背景 银行 商业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