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关于优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之思考论文

关于优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之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6-29

关于优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之思考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历经“费改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一系列变革,转型升级脚步不断加快、管理模式进一步转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身处变革的最前线直面冲击,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在行政事业单位这一其他生产要素被完全弱化的经济体中,人力资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管理水平的优劣对组织发展之影响不容小觑。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如何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在改革浪潮中站稳脚跟的重中之重。现以浙江某基层行政执法事业单位(下文中以“A局”代称)人事工作现状为例,分析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问题,并以此探索改良之路。

  一、人力资源现状

  A局目前共有在编人员41人(其中3人借派至外单位),主要从事管理和执法工作。

  (一)年龄分布

  由图1可知,A局40周岁以上人员占比78%,远远高于40周岁以下职工人数比例。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年龄分段标准,45周岁以下为青年,45~59周岁为中年。据此统计,A局拥有“中年”职工29人,占71%的绝对多数。

  (二)学历教育专业分布

  41名在编职工中,有14人为20世纪定点委培毕业分配的中专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工作匹配度相对较高。由于历史原因及家庭背景,多数职工初始学历较低,有88%的职工通过在职学历教育对自身教育水平进行了提升,目前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已达到61%。根据学历教育专业适用方向和工作性质,大体分为执法、检验、管理、工程、经济和其他六类,执法和管理是职工学历教育的主要方向,占69%。

  笔者进一步就在职学历教育与现从事工作岗位的匹配度进行了比较。

  由表1可知,在执法和管理两大主要工作岗位上,在岗工作人员的在职学历教育专业与从事岗位匹配率仅为29%和50%,能够“学”“用”匹配的总人数为14人,占该群体的39%。

  (三)人员变动情况

  2000年至2016年,A局新进职工19人,平均年龄30周岁以下。新进人员入职后,在5年内离开的有10人,目前仍在职的7人,剩余人数仅为招收人数的37%。2000年前入职人员较为稳定,年龄跨度在37~59周岁之间,主要流出因素为退休,该年龄段流入人员同样较少,2000~2016年间,仅有1人。新进职工主要流向企业、中心城市或上级部门等,流出人员主要考量因素为个人发展前景、收入待遇及生活便捷程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年龄结构老化,断层严重

  71%的职工集中在45~59周岁,40周岁以下职工仅有9人,部分基层站点职工平均年龄已达到50周岁。在封闭环境中(不考虑招聘、跳槽等因素),若按目前的人员配置,基层站点执法人员5年内将减少25%,10年内减少69%;机关工作人员将在10年内减少20%,职工年龄结构严重失调,难以跟上迅猛发展的大数据信息化时代步伐。未来几年即将到来的“退休潮”,将为工作的正常开展、组织发展和深化改革带来巨大的困难,这与组织的人力资源整体规划不健全密切相关。

  (二)教育培训缺乏实践意义

  在职学历教育所学专业与从事岗位的低匹配度,使得此项继续教育项目不具备服务组织绩效的功能,局限于为职工领取学历证书“买单”的作用。行业和系统培训虽常开展以实操为目的的培训,但多为课堂教授、视频、独自研习等信息传授式培训方法,较少使用“交互式”培训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的转化率不高。培训结束后,缺少后期追踪,这使非实操类培训,尤其是以改善工作态度、转变工作方法为目的的培训成为了“时过境迁”的“过眼云烟”。

  (三)竞争淘汰与激励机制缺位

  尽管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面执行“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意图借鉴企业的竞争、考核模式,打破“铁饭碗”。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并未收到预想的效果,本应挑起“优胜劣汰”大梁的绩效考核却大多流于形式主义和平均主义。其客观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绩效的衡量不同于直接产生经济价值的企业部门,考核指标难以量化。其主观原因在于,“绩效工资”和“阳光工资”缩减了决策者决策的激励因素,而所需承担风险并未降低。“平均主义”的直接结果就是:公平丧失!职工缺乏积极性,组织缺乏吸引力,有追求、有能力、适应力强的年轻人就会寻找机会另谋出路。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人力资源规划与招募程序

  充分掌握组织长期、中期、短期的发展愿景,充分调研各内设机构人才需求,充分了解在职职工个体的人才素质,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制定具有阶段针对性的规划。严格执行既定规划,当存在某岗位劳动力紧缺时,优先考虑利用组织内部现有人力资源,根据岗位需求和人员特征进行配组,通过调配、换岗等手段满足用人需求,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其次,通过选调和对外招聘,提供劳动力供给。在人力资源招募环节,建立多维考察机制,重视用人机构考察结果,侧重实际工作能力,招聘与所需岗位“契合度”更高的职工,更有利于达成组织目标。

  (二)健全培训与继续教育机制

  培训的目的在于提升组织绩效,有效的培训意味着职工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面有所改善,包含对培训需求的评估、过程执行和效果转化三大环节。培训项目的设计应解决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培训?培训的目标、对象、内容、类型和方式分别是什么?怎样让职工接受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升培训效果在工作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最大化培训内容和工作内容的相似性。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结果进行跟踪,确保效果转化,以此影响和改善工作行为和结果,防止不良旧习的复发、回退。

  (三)强化绩效管理执行力度

  从理学角度看,绩效是对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有效工作成果和结果。在企业中,员工的绩效体表现在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消耗的成本及其他贡献等指标上。行政事业单位显然难以参照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相对而言如何衡量也显得更为复杂并且难以量化。在“一人一岗”甚至“一人多岗”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评价体系应依托岗位说明书和目标责任书进行设置,建立战略一致,具有高效度、高信度、高接受度和高明确度的评价标准。并通过上级、同事、下属、本人、行政相对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最终将评价结果反馈本人,进而对应采取激励、惩罚、帮助等管理措施。

  (四)加强精神文化培养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薪酬制度由政府统一制定,除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自由资金支配权力外,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想要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激励目的的可操作性极低。在此客观局限下,想要赢得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并提升组织绩效,打造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文化环境势在必行。要将职工关注的重点作为组织关怀的重点:一是个人,包括安全、健康、个人发展等,除人身保障外,对职工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打通晋升通道;二是家庭,加强与职工家庭的互动,加深家人对组织的了解,关心困难职工家庭,建立互助会、保障基金等,积极利用组织优势帮助职工家庭。另外,还可以丰富精神文化活动,贴近职工需求,通过文化纽带拴住职工的心。

  (作者单位为德清县港航管理局)

关于优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之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之思 事业单位 基层 优化 人力资源 事业
最新人力资源论文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浅谈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有效途径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讨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对路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点的研究
新时代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探讨
浅谈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思考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策略探讨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
热门人力资源论文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给我的启迪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的研究
对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再认识
试论企业管理中激励问题
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
对企业留住优秀人才的思考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从人力资源危机看人才管理——论国有施工企
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