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论文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6-30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已然成为了关注度较高的社会现象。诚信就业、有意识地加强责任就业至关重要。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素质,特别是他们的责任感。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是抽象地存在的,而是在社会中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在当今多元文化相互交流迸发的时代,这一点尤为突出。大学生责任意识淡漠的现象日益显现,知性分离俨然存在,社会理想逐渐模糊,社会情感淡漠等,也都表现在了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如何在这个开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多元文化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一)相关概念

  多元文化: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更加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快速地发展。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在复杂的现代社会结构下,我们必然会需求着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当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时,便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不断地优化和创新高校思政工作的内容、载体、传播方式、途径和方法等,努力把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值,从根本上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导向。通过行之有效的多元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以切实的行动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使其有效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进而开创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多元文化,是指在承认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上的差异的前提下,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的同时,允许多种文化的交织、融合、碰撞、发展。

  责任:在不同的科学领域与学科领域,人们对责任的理解不尽相同。苏格拉底认为,责任是用来对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是一种特有的本领和才能。培根把责任理解为维护整体利益的善。康德则认为,责任就是人们基于尊重规律而产生的一种自我强制和约束。例如,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引起人们对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的重视。责任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或消失。从义务和责任的含义来看,义务更多的是规范与自律。而责任,则是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自律性是责任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责任和义务是统一的一个范畴。每当提起多元文化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把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主义相混淆,其实他们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多元文化,主要指不同文化或者说多种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交织碰撞共存,并且,多元文化具有以下特点:多样性、交叉性、差异性。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研究

  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民族的未来需要大学生、祖国的兴衰需要大学生、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大学生。在一般家庭中,少不了作为子女的当代大学生,大学生在不同场合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责任,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大学生们,要坚定其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四个坚持。这些是对每一个大学生在思想上的要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当今大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意识,要知晓自己特殊的社会角色,理解并自觉地接受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大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动,是大学生在思想上的一种觉悟,也是社会文明规范的一种体现,对大学生的行为有着规范、指导的作用。

  2.自我责任,是指个人对自己在承担自身发展的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从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即关心帮助别人。这个他人,指的是社会中的所有人。人对自己负责的同时,也要学会对他人负责,这样既帮助了他人,同时也发展了自我。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对国家的责任意识等等。

  3.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个人意识较强、集体荣誉感淡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等方面。产生其主要的原因,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学习这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他们对社会乐于奉献,是“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可以使这一思想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拥有守法、护法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合作精神、团队精神、集体精神,让其学会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将他们塑造为个性自由发展的、具备强烈责任意识的合格的现代大学生。使他们由“学校人”成长为“社会人”,才能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肩负重要的职责。

  (三)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教育与学习。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意识文化呈现多样化,对本民族的文化的冲击日益加重,使得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的文化。我国的文化也受到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增强我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责任意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保持一致。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通过主旋律教育,才能让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知识面、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从而使他们自觉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通过社会的熏陶,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的教育。弘扬社会的民族精神,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任务。当今的社会文化形式多种多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力加强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教育,应从思想源头上提高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接受理论教育与实践的锻炼,使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得到统一,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统一中得到升华与提高。

  3.个人方面: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源于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消化、创新和凝练,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应有远大的理想。理想,是一种信念,是对大学生进行的全面的教育。同时,要培养大学生科学地分类整理以及应用网络就业信息的能力,这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判断和选择。

  4.社会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每天面对着世界各个国家的新闻,各大主流媒体的舆论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积极倡导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能使当代大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中,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高校方面:应建立、健全全方位的学校责任意识教育体系,坚持科教兴国。我国比较重视教育的发展,国家如今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力度,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还要大力加强学生的德育和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让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从而树立脚踏实地和理想奋斗的精神。建设“四育人”的责任制度,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的责任教育体系,使学生了解到,社会责任是同个人和社会生活都有关的。完善德育模式,创新机制和方法,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总结

  时代赋予了大学生更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社会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涉及到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的一项系统的工程,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完美,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育人机制以及协调配合。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时代的要求,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承担起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应改变学校的思政德育教育的方式,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大学生在思想认同、行动上支持本土文化,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做到学以致用。应让大学在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营造的和谐氛围中,感受自己的责任意识。当代的大学生,需更加努力地修身,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和道德修养,躬行实践,以此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作者单位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作者简介:董阮建,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创新设计。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辅导员专项课题,项目编号:FDY2014-02。]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

论文搜索
关键字:价值观 多元 社会主义 背景 主义 核心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