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论文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12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蒋兴海,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组织理论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07-02

  一、社会治理涵义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更好的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我党不断地做出重要的战略部署,牢牢地把握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其中的一项关键的战略部署,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是实现这一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鉴于此,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社会治理”是由“社会管理”蜕变而来,可谓是华丽的转身。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可是其涵义的深刻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更上一层楼。社会管理的特点是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管控和掌舵,相对而言,社会治理的突出特点是以下几个层面:其一,社会治理更加突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和良性互动;其二,社会治理更加突出民主与法治精神在治理实际过程中的应用;其三,社会治理更加突出从源头治理,既治标又治本。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质的飞跃,意味着正由传统的社会治理体制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社会治理体制蜕变,同时也体现出我党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的英明举措和理性选择,这更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理念同中国的具体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结晶。

  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

  (一)社会治理理念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效的社会治理需要正确科学的社会治理理念作为理论支撑。坚持以人为本是重中之重,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深植于社会治理主体之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社会治理的根本动机和出发点就是为了更好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的贯彻和落实我党的宗旨和原则。

  鉴于此,我们既要增强对于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又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关键性举措,将社会生产能力的提升作为重要内容。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务必关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公民的社会需求导向,使改革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社会治理主体创新

  社会治理主体作为实施治理行为的能动力量,在社会治理过程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是由不同的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的,可见社会治理主体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新的治理格局的突出特点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坚持各级党委和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同时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关注其治理主体中的密切关系。在优化社会治理基本格局的过程中,党委和政府占据主导地位,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处于辅助地位,各种治理主体同时调动。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体现出合作共治的特点,是一个飞跃,标志着社会治理走向现代化,有利于形成良性的互动,提高社会治理的整理力量。

  (三)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社会治理方式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治理方式体现出治理行为的规律和特点。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方式得关键举措,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做到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首先要坚持治理的系统化,充分发挥党委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统筹作用,使得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形成良性互动,不可或缺的统一体;其次是要坚持治理法治化,充分发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作用,彰显法治精神对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再次是坚持治理综合化,实现治理手段的多样化,实现行政、法律等多种方式并举;最后要坚持治理的民主化,使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

  (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层面。鉴于此,第一,要扩大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亦要兼顾民生事业的蓬勃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基础性的公共服务体系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加快推进基础性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程;第二,进一步优化公共安全体系。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方面是食品药品安全和生产安全以及网络安全,这三个方面关乎社会治理的服务主体,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应急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对于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从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

  (五)社会治理能力创新

  社会治理能力创新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有力保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包括多个层面,不仅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治理能力的提高,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以及居民的自治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社会治理体系才能够高效有序协调的运转。鉴于此,社会治理能力的创新,第一,要创新干部培训的形式和内容,组建一支强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第二,注重运用高端的科技化手段,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要引进和借鉴西方的先进信息化技术,不断的提升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的信息化程度。

  三、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关键基点

  (一)坚持政府善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提高政府的善治能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各党委和政府领导和主导作用,创新和优化政府治理方式。实现“政府负责”向“政府主导”的华丽转身,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现代化政府的主攻方向。政府做到善治,优化政府治理方式,要切实做到加快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推动政职能的转变,倡导建立“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优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政府善治能力的提升,政府治理方式的创新,对于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作用重大,意义明显。

  (二)坚持合作共治,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

  做到合作共治,就要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现代化社会治理中,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其显著特点。就不能只是依靠政府的单一力量,同时也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做到合作共治的目的。

  因此,首先要做到规范社会组织体系的发展,实施政社分开;其次要做到健全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最后要努力构建开放的共享的社会组织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合作生态。切实做到合作共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对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至关重要。

  (三)坚持基层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注重基层自治的在社会治理的作用,就是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这一举措是社会治理途径的新探索。

  鉴于此,其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群众的自治机制,使得政府治理和基层的群众自治形成良好的互动;其二,要不断的提高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的水平,顺应社会治理发展的新趋势;其三,完善公民对社会治理参与的制度保障,搭建良好有机的平台。真正做到基层自治,发挥人民群众的基础性作用,有非常有助于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

  (四)坚持社会法治,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注重法治的作用,发挥法治精神的先进性作用,是社会治理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各级政府和各级干部务要学会运用法治方法进行治理,学会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社会治理难题,将社会治理完全纳入法治化轨道上来,让法治理念深植于心中。

  第一,要做到进一步加快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的立法进程,要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立法力度;第二,要加大对于司法、执法体制的改革,增强法治权威,增强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社会法治,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对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非常关键。

  (五)坚持全民德治,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要真正做到法治与德治的完美结合,法治与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举并用。真正做到全民德治,就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力量之所在,因此要促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就务必要坚持全民德治,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首先要加强对于主流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增强认同感;其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民行为,成为公民的行动准则。全民德治的实施,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对于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作用重大。

  四、结语

  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重而道远。这一工程的完成务必要高举中国特色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正确方向,要做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完美结合,最重要的是要坚决服从以习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的领导,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笔者认为掌握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着力抓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关键环节,将有利于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尽绵薄之力!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论文搜索
关键字:路径 体制 形势 我国 选择 社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