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论文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19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1.“微文化”的内涵和理论来源

  2010年,经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专家审定,“微文化”入选年度新词语,并收录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同时对其作出提示性释义:“微文化”是一种进入个人互联网时代后逐渐形成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迅猛发展的注重个体和微观,以主体性、平等性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精神现象[1]。

  “微文化”之“微”,本意近“小,但它形微而实不微。它是一种积聚的力量,通过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不经意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微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理论支点是“微哲学”。它的初始形态是微博,随后出现了微信、微表情、微电影、微视频、微支付、微公益等多种形式,这也为现代生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从社会流行现象来看,“微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在互联网平台上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分散度高,其中的文化内涵简明浅显,媒体语言丰富且更新速度快。

  2.“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2.1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正逐步走向素质化的教学路径,以适应全球一体化格局。在我国新时期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批学子,其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个性化趋势。对于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而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于其它基础学科,需要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同时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2 “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文化”是在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产生的,与其说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如说是为迎合市场发展需要。在这个无“微”不至的“微时代”,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都有着明显的偏移现象,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行为。对于庞大的高校大学生群体来说,影响则更为深远。“微时代”的空间范围迅速扩张,成为开启全新思想文化潮流的新时代,这时代充斥着一系列以“微”名义走进高校校园的亚文化,它是传统文化的缩影,看似几百字的微小说,几分钟的微电影,却囊括着极其富有传统意义的文化意境,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或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改变。

  2.3“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不可否认“微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功能,但其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例如:虚假信息冗杂、网络谣言泛滥、过度娱乐庸俗化。高校网络充斥着大量的冗杂、虚假信息,大多信息都没有任何价值,使大学生生无法正确运用“微文化”引导自身健康发展,深度思考的实际能力有所削弱。大学生又过度崇拜娱乐,娱乐庸俗的现象极其严重,大学生们无法正确看待网络文化的娱乐功能,导致大学生的审美退化。除此之外,大学生群体正处在争取思想独立性的阶段,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在追求较为自由宽松的思想文化氛围,如若将知识硬性灌输到学生群体当中,则极可能适得其反[3],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难题。

  3.“微文化”背景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有所不同,由于该学科担负着育人的重要责任且有着生活化的特点,故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将此特征延续下去,并在生活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美好品格,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不遗余力地探索提高“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途径。

  3.1 利用“微文化”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首先,构建立体化的校园“微文化”宣传教育体系。建立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台,同时以各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如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学生社团为节点,构建多层次的新媒体矩阵,扩大教育覆盖面。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建有新媒体平台,但是形式单一、缺少互动、吸引力低。新媒体教育平台建设要契合校园生活,注重加强互动,适当运用网络流行语言来进行宣传,拉近与受众的距离。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直播学校各种大型活动,在活动现场实现微博上墙,增强交互性和趣味性。校园各层次新媒体平台要开展网络调查,关注了解学生的诉求和意愿,并第一时间转达给学校管理层,同时反馈学校相关信息,将新媒体拓展成为一个综合服务平台。最后,建立保障和监管机制。建立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及管理干部、学生骨干为主体的新媒体信息员队伍,开展相关培训,提高他们新媒体内容设计和编辑写作能力。建立完善新媒体管理规章制度,对新媒体平台运行管理、安全保障、信息发布审核程序等作出严格规定,以确保新媒体的健康发展。

  3.2“微文化”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微电影、微小说、微摄影、微公益等新形式,之所以广受大学生青睐,其重要原因就是其制作传播模式真正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如微电影、微小说由于其免费、新颖、短小精悍而广泛流行,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势而为,充分借助“微文化”各种形式的传播手段,利用其娱乐性、开放性的特点,做到将主流文化和价值“寓教于乐”。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开展“微课”教学应用探索,开发一批具有丰富教学内容和典型示范意义的“微课”课例,建立“微课”优质资源库,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内容积极健康的“微”形式创作比赛及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中受到教育,使大学生通过社会观察和实践体验认识国情、服务社会、提高素质。

  3.3 加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成为网络“意见领袖”,主动掌握网络话语权。“意见领袖”是以其权威性使人认可、信服并自觉接受其影响的人物。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升影响力,成为权威的话语代言者。通过关注学生的微博、微信,从中捕捉、分析、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观察学生对各类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反应,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通过双方“互相关注”功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可及时公布权威信息,引导大学生思想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素养,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关心和尊重学生,成为学生喜爱和追随的魅力人物,以自身的权威形象和人格魅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和亲和力,提升教育效果。

  融入“微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使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保持时代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真正做好“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切实拓宽与大学生沟通的途径,创新思政工作的形式,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养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因此,我们探讨其对策也应随着“微文化”的发展因时制宜。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路径 背景 思想 政治 高校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