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农村劳务输出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农村劳务输出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29

农村劳务输出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农村劳务输出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1.1劳务输出群体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在农村输出的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多数,高中(含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少数。农民工中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人不多。虽然一部分人经过多年的工作,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但是这个比例与庞大的打工队伍相比来说还只是少数。大部分务工人员以体能型输出为主,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一般比较差,劳动强度大而收入却比较低。外出务工人员中取得专项技术(从业资格)证书的不足10%;参加过一次及一次以上专业培训的不到15%。农民工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相当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懂得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1.2 外出务工目的地以发达地区为主据统计,濮阳市企业仅可吸纳剩余劳动力的20%-30% ,且收入相对也低。基于本地企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和劳务报酬有限,每年大量劳动力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较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打工,占全部外出人数的60%左右,这些地区工业较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稳定且可观;其次是往其他地区城市。

  1.3劳务输出缺乏组织性

  大部分农村外出人员对外出目的地、从事职业等重要事项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全市农村外出劳力中,由政府组织输出的约占1/10,自行组织外出的占了六成,熟人介绍带领的占三成。由于缺乏组织指导,多数外出劳力外出毫无目标、目的,在找不到工作后,滞流、返流现象严重,不仅自身经济受到损失,还给当地带来不少的社会安全隐患。

  2.农村劳务输出信息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2.1 信息网站资源缺乏组织性

  我国农业信息化网站发展迅速,按照网站主办单位的属性划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政府部门建立的农业信息网站,在这类网站中,绝大多数已经建立良好的结构框架,内容上涉及到农业、农民、农村的各个方面, 提供的信息综合权威准确可靠。②农业企业建立的网站,企业网站一般以信息发布网和电子商务网站为主,主要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者针对农产品渠道商提供交易网站, 在特定信息的提供上很有优势。③农业科研部门和教育部门建立的网站,这类网站以发布科技成果为主,在农业网站中所占的比例较少。④新闻媒体组织建立的信息网站,其中,企业网站生存力最强,已经代替政府网站成为网站建设的主要生力军,但由于其自身的利益趋向性,缺乏组织性,对于农村劳务的有序输出意义不大。

  2.2 劳务信息零散难传递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度的加快,原来严格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但我国劳动力市场仍存在分层情况, 致使城乡就业信息的有效传递率低、阻碍大, 各地劳务中介机构没有提供用人单位和农村务工人员全面信息的平台。此外,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自身信息体系建设的滞后也是影响农村务工人员就业的原因之一。由于地方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员工素质的低下,导致在劳务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环节上常出现问题。例如:有些地方机构的就业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量少,后续信息跟踪扩展不到位,严重影响劳务信息的质量和整体性。

  2.3 就业信息识别能力差

  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从文化程度看,农村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偏低,难以识别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对城市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制度的筛选能力很弱,处于就业信息掌握的弱势地位。而一般网络上就业信息可靠性不高,虚假信息多,会增加农村务工人员求职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农村务工人员进城就业是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虚假的就业信息会增加他们的生活负担。因此,相较于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就业信息,农村务工人员更愿意以亲缘、地缘、人缘为纽带,通过狭窄但放心的渠道就业。

  2.4 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由于农村教育环境差, 外出务工人员文化技能水平受到限制,农民工就业以短暂输出为主,多数为非正规、非固定, 技能需求低的工作,集中在煤炭、建筑等条件艰苦的行业和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第三产业, 就业大多不稳定, 流动性大, 也很少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下, 利用农村务工人员获得信息的不对称,做出同工不同酬、收取抵押金、延长工时, 以各种名目压榨农村务工人员的劳动力,拖欠工资等损害农村务工人员利益的行为。

  3.推进农村劳务输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建立安全求职平台

  加强农村劳务输出网站的组织性,发挥其引导劳务输出的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统一规划,建立合理的信息渠道。针对当前劳务市场分层的特点,可遵循“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依托” 的原则,对接政府权威准确的数据库,建立一个农民安全求职平台。以该平台为纽带,保障信息的有效传递, 由政府规划指导劳务市场的工作, 监督用工企业提供的岗位的准确性, 保障农村务工人员的权益, 形成农村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相关企业经济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3.2 多来源信息管理

  针对劳务信息零散、无规模、难以传递的特点,如何解决就业需求信息和用工需求信息之间的搜集是实现劳务输出信息化的关键问题。通过对信息渠道的分析, 可对国内大型的劳动用工企业, 县乡等地方性劳动用工企业以及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进行用工信息采集。由于信息采集的面较广,信息量大,各采集点之间的联系不明显,分区域人工搜集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此类信息采集。因此,可采用异步接口,如API 接口,从不同信息源获取数据后通过程序处理直接呈现在平台上,既保证平台资源的充实性也能保证用工信息的实时性,降低了农村务工人员需要浏览多个网站的负担。此外, 平台可为企业留出开放式数据接口,企业可将自己用工信息的数据库与平台无缝对接,通过平台满足其用工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3.3 创造良好的求职环境

  要大力肃清农村务工人员的求职环境,杜绝虚假信息,除了政府应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外,农村劳务输出平台也应建立多形式的身份实名认证制度和企业诚信评价体系,防止用工单位发布虚假用工信息和务工人员填报虚假身份信息,并杜绝一些人通过平台进行非法募工等违法行为。此外,为降低农村务工人员的求职成本,还可建立远程见工信息化模块,农村务工人员可先与用人单位进行视频交流,确定招聘意向,最终实现就业。

  3.4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非正规就业是农村务工人员主要的就业领域,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快,在城市就业时非正规就业岗位将会越来越多。在身份认证机制的保证下,能有效保证平台所有使用者,包括用工单位和务工人员的身份真实性,他们对自身在平台上进行的有关劳务合同的行为具有不可抵赖性。在双方发生纠纷时,这些记录应为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务工人员维权提供有力的保障。除了在管理方面开展工作外,有效的企业激励方案也很有必要。就业岗位的质量和数量最终取决于用工单位,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就业岗位的发展。因此,政府可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采用奖励和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激励企业,主动为农村务工人员提供合理合法的就业岗位,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

  4.结束语

  农村劳务输出信息化是一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突出的工作,目前制约、影响我国农村劳务输出信息化建设的因素有很多,但只要我们从我国农村地区的特点和农村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劳务输出信息化发展的好方法、新思路,创新信息化模式,我国农村劳务输出信息化建设必将开创一个新局面。

农村劳务输出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劳务输出 劳务 对策 信息化 输出 现状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