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中外对比视野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探讨论文

中外对比视野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01

中外对比视野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探讨

  高校是人才聚集地与发源地,我国高校每年向社会输出大量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的质量事关国家建设,甚至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前长期处于“象牙塔”这一社会缩影中接受教育,高等教育阶段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课堂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大学生的参与度低,课堂气氛沉闷,大大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和创新能力发展,致使许多高校教育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社会对自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更好地对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切实为国家培养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征、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意识、能够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高素质人才,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恚?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而这归根到底就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高校教育改革第一要务是提升教学质量[1],课堂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质量最为直接的因素,我们应该对其不断反思并探索创新。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多以与时俱进、变革创新的尝试与实践来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因此,分析其他国家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总结其中的有益经验,对于今后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及教学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国内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杨琳等学者指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2]简言之,教学模式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基于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国内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合作型教学、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信息化教学和“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课堂仍保留着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滞后于国家科技进步与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和市场对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查阅相关资料与走访调查的基础上,笔者拟从三方面对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首先,我国的高校教育过于依托课本内容,教师在授课中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一方面,教师单一地按照课本知识结构讲课,缺乏生动形象的案例解说,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课堂吸收率不高;另一方面,课堂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机械式灌输知识的做法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不利于他们在感知力、理解力、判断力和创造力方面的提升。其次,课堂人数过多,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我国高校的一些课程,尤其是公选课,因不同专业有交叉重合部分,为节省师资,一般合班上课,有的大班课多达300余人,教师往往力不从心,课上很难顾及到每位学生,乃至与大部分学生没有双向交流的机会。

  (二)课堂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隐性逃课现象严重

  学者张旭在分析大学生课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时提出,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普遍,课堂状况不容乐观[3]。在信息化时代,手机已成为大学生课堂必备随身物品,在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弊端。有些学生因沉迷于手机网络,致使学习效率降低。笔者认为,大学生如此依附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原因可归为三点。一是从学校方面看:课程时间安排欠合理,高校对课堂教学时间注重统筹规划,忽视了大学生自身接受时间和心理接受教育时间的科学性[4],授课时间过早、过晚或过长,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抵制、厌烦情绪。二是从教师方面看,有些教师单纯为完成教学任务,以知识传授为主、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只顾讲课、与学生互动偏少,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利用手机寻乐趣、混时间,加之有的教师对学生管教不严,造成学生隐性逃课情况愈演愈烈。三是从学生方面看:人容易陷入惰性,宽松自由的大学环境使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丧失斗志而进入“目标间歇期”[5],生活重心由学习转向娱乐。

  (三)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化,不利于激发学生平时参与课堂教学的动机

  我国大多数高校学生课程成绩是按照三七比例计算的,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和课堂作业等组成,期末成绩一般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然而,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期末试卷考察的课本知识点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认为只要考前几周突击复习就能考过,学生与考试之间变成直线式的“背书―应考”关系[6],忽略了学习过程中日积月累的重要性。其次,考察课堂发言、互动参与等平时表现的成绩占比少、试卷成绩占比大,这导致了“唯分论”[7],致使一些学生日常课堂教学参与不积极主动,却在期末考试时为了分数和荣誉大胆作弊,甚至利用其他手段以获得更高绩点。久而久之,不但课程考核的意义被扭曲,而且造成学生形成不正确、不健康的学习心理。

  二、国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放眼世界,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各国高校都在教学改革道路上积极探索与实践。其中,美国、日本、新加坡的高等教育走在世界前沿,其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先进性和独特性,值得我们探讨并选择性借鉴。

  (一)美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

  美国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三方面显著特点。一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的讲授时间并不长,他们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调动学生在课上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营造一种“伙伴式的平等关系”,教师往往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判,而是以鼓励表扬的方式加以肯定,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二是注重小组团队合作。分小组讨论是美国高校课堂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既分工明确又相互依赖,培养学生的个体自主发展与合作互动意识。三是课程设置多元化。课程类型主要包括自由选修型、分布必修型、名著课程型、核心课程型等[8],鼓励学生涉猎更广泛的课外知识,体现了美国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视。   (二)日本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

  日本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试听课制度”[9]。每学期的第一周,学生可以先试听自己所选的课程,若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可依照一定的程序完成课程变更,学校充分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二是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其中,分组讨论、课堂辩论、即兴演讲是最常见的形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趣味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三)新加坡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鲜明特点

  新加坡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新加坡的高校普遍采用“1+ 1”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讲堂课(Lecture)+讨论课(Tutorial)”[10]。教师讲解时间少,课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这种模式受欧美高等教育的影响颇多。二是把辩论赛融入课堂教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准备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并在课堂上组织辩论。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且自行归纳并分析,促使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加坡高校的课堂辩论赛重论轻辩,不同于具有竞争性特点的正式辩论赛,其目的是以辩论的形式激发更多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培养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11]

  综上所述,美国、日本、新加坡的高校课堂教学均秉持以培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为教学目的的原则,呈现一种“以生为本”的人文理念,各国高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当然,国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局限性。首先,课堂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过分强调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可能导致课堂纪律松散、秩序混乱,学生情绪过度活跃且缺少严肃认真的学习风气,降低了学习效果。其次,由于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一些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难以取得较大进步,尤其是性格内向或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不愿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进而与他人的差距不断拉大。再次,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较高,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能力把控教学进度和课堂氛围,可能会对整体教学效果产生“过犹不及”的负作用。因此,我们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该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切不可盲目照搬。

  三、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建议

  当前要实现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改革创新,就应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外高校的有益经验;同时,要正确认识中国教育的实情,探索出适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本文针对我国高校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教学方式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

  首先,教师可缩短讲解时间,给学生留出合理的时间进行自由讨论;其次,教师授课过程中,应以提问形式给学生适度的压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次,教师备课时,应适当增加前沿知识并融入热点问题的案例分析,从而弥补课本理论知识滞后过时的局限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二)采用分小组式教学方法

  首先,小组划分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就近组合方式、自由组合方式、随机组合方式、优生带后进生等多种方式;其次,组内讨论是分小组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特别关注后进生和性格内向生在组内讨论过程中的动态,鼓励他们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个人观点,同时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最后,教师要提升统筹全局的能力,不仅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还应保障课堂秩序井然,使教学活动得以高效有序进行。

  (三)运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一是建立QQ群、微信群或公共邮箱,教师可在群里或公共邮箱布置学习任务、发送课前预习资料、课外阅读文献等,使教学资源实现更加有效的共享;二是录制一些授课视频并放到专属网站上,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观看;三是可以利用教室多媒体带领学生浏览一些含金量较高的学术网站,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沿进展与技能要求[12],开拓学术视野。

  (四)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13]是指高校教育方针与目标要符合社会对劳动者类型的需求,以最大限度促进毕业生就业。这就要求高校不断优化升级课程体系,“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相互连通的学习援助系统”[14],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情景体验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体现创新教学理念。

中外对比视野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堂教学 视野 中外 课堂 高校 模式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