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中高职衔接教育瓶颈问题探究论文

中高职衔接教育瓶颈问题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15

中高职衔接教育瓶颈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04-03

  中高?衔接属于职业教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科技、经济进步,职业教育发展到高级阶段带来的必然趋势,更是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构建人力资源强国的核心措施。中高职衔接有利于科学重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效整合职业教育的优势稀有资源,积极促进中职教育的稳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满足社会多样化用人需求,培养具备高素质职业能力的高新技术人才。

  20世纪末,衔接改革的初期,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遇到了生源衰退、教育理念落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发展触碰天花板的窘境,求变是当时所有职业教育人都在不断深思的问题,但长期固有体制形成的教育落差,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填平,中职高职两大体系错综复杂的内部结构也不易找到共进共赢的切合点,因此中高职衔接在探索的初期是相当漫长和艰难的。进入到改革的攻坚期后,中高职改革迎来了国家大力推动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了100所高等职业院校为“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为探索转型期的中高职衔接带来了更大的动力和鼓舞。

  在当前的形势和背景下,全方位调研和分析目前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不同途径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中高职衔接教育凸显的瓶颈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在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是首要衔接问题。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一致性,但存在层次方面的差别。一技之长是中职教育强调的重点,重心在培养技能型、操作型等初级阶段的技术人才方面,而“应用型、管理型、高技能型”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具有鲜明的“高层次性、高技能性”特点。但在衔接过程中,中高职院校并没有以社会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分析生源发展需求来制定合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模棱两可的,衔接过程中反倒使中高职教育都丢失了自己原本的定位和优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模糊化和无层次性,使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的基点层面就出现问题,难以把握衔接基调。

  (二)专业课程体系混乱。就中高职教育衔接来说,专业和课程衔接是其关键所在,也是其根本落脚点。如果专业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有效的,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新时期职业教育办学的效率与质量,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设置,无缝承接的专业类别和课程内容安排,将有利于提高各方面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但很遗憾的是,衔接过程中,专业设置方面,中职专业数始终遵循的是2010年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的321个,而高职院校的专业数一直执行的是2004年的版本 532个,而且如想更新专业需要经过漫长而严格的论证审批程序,这种中高职专业“各自为政”的混乱现象,使得专业体系缺乏积极协调和深入论证,因此形成统一有序专业目录的重要课题一再搁浅。在课程设置方面,中高职院校都考虑到了上、下游的客观需求,但并没有全方位深入分析对方所设置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只是根据自身发展设置课程体系,导致有的中职课程层次提得较高而高职课程层次又压得较低,有的中职课程层次过低而高职课程却高高在上,导致上、下游或交集重合或脱节严重,教学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三)人才培养模式落伍。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欠缺与相关行业企业专家进行交流、沟通,没有高屋建瓴地共同研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国外既有案例未经改良的“拿来主义”,就是自身传统模式略作调整的“经验主义”,无论是水土不服的新鲜的洋模式还是传习性、因袭式的传统的旧模式,都没有为学生提供新时期内最适合的教育模式,无法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无法鼓励学生投入探究和科研的领域中去,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无法逐渐提高自身实践技能,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

  (四)教学管理流于形式。改革初期的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忽略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试点中高职院校没有组建教学管理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效的管理工作,更没有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实际情况、人才培养目标等,合理分工,明确管理职责,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等重要的教学环节无法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运转和监督,学生队伍的学风、教师队伍的师德,以及教学研究与科研建设方面更是在管理中问题不断。

  (五)招生制度不够规范。高职招生考试是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阶段深造学习的关键性途径,要想有效衔接中高职教育,必须确保所制定的高职招生制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但实际上,其制定的招生制度不合理,存在衔接问题,即高职招生考试内容和中职课堂教学内容有出入,加上报考条件、考试形式不够规范,影响了中职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意愿。

  二、对策

  (一)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院校必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目标的调研工作,坚持“整体设计、分段培养”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围绕社会市场动态需求,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中职学校来说,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在培养社会市场需要的实用型初中级专业人才,而高职院校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级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总之,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明朗化、清晰化。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工人,使其逐渐成为新时期所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而高职院校需要大力培养技术人才、技术管理人才,使其逐渐成为项目、部门经理,甚至借助自身多方面才能进行自主创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中高职教育既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又要有合理的对接,确保中职生完成学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到高职阶段进行深造学习,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一步完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从某种角度来说,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连,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也离不开科学的专业和课程体系。为此,在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中高职院校必须围绕自身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规划,合理设置专业,完善课程标准,优化改革课程内容。专业上,注意中高职有序对接,避免出现“断档”和“错位”现象;课程上,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合理设置基本课程,多角度培养中高职学生必要的基本素养,全方位分析新时期中高?毕业生就业岗位特点、人才培养的周期、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顺序,优化利用自身已有的各方面教学资源,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学生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三)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经济时代,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逐渐演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社会市场对各类人才培养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中高职院校必须多角度、多层次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方面,倡导“理实一体”“做中学、用中学”,教师不能再采用“放羊式”“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只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协作者、组织者等角色,多角度积极引导学生,适当点拨,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展现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他们各方面潜能;在专业实践方面,中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岗位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中职阶段可以每学期安排1-2周的岗位实践,高职阶段可以适当增加,每学期安排3-4周的岗位实践,还要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积极参与到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毕业前期还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安排半学期以上的毕业顶岗实习,促使中高职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相关岗位具体技能要求,毕业后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中高职院校要根据校企合作特点,构建“双主体、双赢利”的人才培养模式,邀请不同行业企业参与其中,共同制定合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进行合理的专业实践指导等,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促使企业、学校二者实现“双赢”;在校本实训方面,中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从不同角度入手进一步完善校内已有的实训条件,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综合型的生产实训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满足他们在专业实训方面的客观要求,保证中职生毕业前至少获取一个中级技能证书,高职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取一个高级技能证书。

  (四)严密制定教学管理活动。中高职院校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制定严密的教学管理沟通、信息反馈机制,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活动,定期、不定期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工作研讨会,共同建立长期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考核机制。可以设立双班主任,共同管理中高职生的教育和教学。为确保高职院校全方位了解中职学校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发展情况,而中职学校也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情况,优化调整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加强管理,可以定期安排教学和管理方面的互动交流,高职院校教师到中职学校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实践指导,和中职学校教师共同研讨教研教改课题、技术推广项目、教学管理手段等,促使中、高职师生共同成长,为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各方面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五)完善制定招生制度。教育部门需要多角度完善高职院校各类人才招生制度,合理设置招生范围,科学安排招生比例,创新探索招考方式,不断完善考试科目、内容、方式和录取办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招录的科学性。统一优化改革学制,确保各类中职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顺利完成中职阶段的学习,顺利进入高职阶段学习;除了传统的高考招生外,还要积极探索单独招生、对口单招、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招生政策,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逐步形成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入学渠道的多样化”“生源结构的多样化”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总之,中高职教育衔接并不是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两个不同层级的教育的学历嫁接,是两个相关教育系统的优势互补、资源互通以及效益最大化的整合。这项烦琐复杂的工程,对接难度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影响范围较广,想要突破逆势求变时期的瓶颈和困难,抓住顺势发展阶段的良好机遇,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严密实施,有机协作,确保贯彻执行的效果,这也是职业教育事业突破瓶颈迈向更高台阶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必须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深挖原因,探索对策,通过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严密制定教学管理活动、完善制定招生制度等手段,构建以终身教育为特色、互相贯通、有机衔接融合的统一、开放、灵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为社会市场输送具备高素质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各行业、领域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职业教育的全部力量。

中高职衔接教育瓶颈问题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高 瓶颈 问题 教育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