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误区与对策论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误区与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2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误区与对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W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然而,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课堂上的人文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无趣的“说教”上,甚至将人文教育作为“标签”一样“粘贴”在课尾,这样学生不但不会产生共鸣,反倒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反感。

  那么,纵观今日课堂中的人文教育,又是怎样的呢?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误区

  1.情感教育的尾巴

  笔者曾经在某校开放日“同课异构”活动中,听过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第1课时)的公开课。上课的教师在语篇教学后,为了对学生进行春节文化教育,在快下课的时候说:Enjoy Chinese festivals(享受中国节日),Love Chinese culture(热爱中国文化),OK? 当听到学生整齐而响亮的“OK”的时候,教师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似乎认为这节课已经成功对学生实现了文化教育。由此,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是在一节课快结束时的“情感小尾巴”吗?

  2.与教学主题无关

  有位教师执教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A语篇,接近尾声,教师结合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呈现了很多关于地震的画面,并通过课件打出如下文字:The world is a big family. Let’s help each other.这位教师通过再现地震中的一些场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熏陶确实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主题为“The English club”的语篇教学中,这样的情感教育显然与主题不相吻合,甚至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与牵强。

  3.人文教育的形式主义

  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1 Who is younger? A 板块主要围绕两对人物在年龄上的比较展开对话型语篇,课至尾声,有位教师呈现了奥运精神:The Spirit of the Olympic Games: Stronger, faster and higher. 由于句子中的词汇几乎全是生词,难度大大超过学生的英语语言知“形式主义”,是说给听课老师听的,而不是真心实意为学生而设计的。

  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人文教育的落实存在着不少问题,那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呢?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对策

  1.巧妙设计课堂活动,生成人文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快下课的时候有意强调几句“情感小尾巴”,这样学生不但不能产生思想的共鸣,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所以,我们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内容和人文教育的渗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要善于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把人文教育巧妙无痕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诱导、启发、体验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案例一:

  就在那次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第1课时)的同课异构活动中,另一位执教教师课前让学生玩猜谜游戏,得出谜底:春节的象征性元素“红包”,一下子就切入了本课的主题――春节。然后进入文本的学习,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把板书设计成一个鞭炮的形状,再次给春节这个主题加入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在学生理解文本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人们过春节时做的一些典型的事情,如clean the house、stick the reversed Fu、stick paper cuttings、hang some couplets(贴春联)、watch Spring Festival Gala(观看春晚)、wear new clothes、visit relatives、say “Gongxi, Gongxi.” 然后,再让学生讨论自己过春节时做的事情,最后渗透Enjoy Chinese festivals(享受中国节日),Love Chinese culture(热爱中国文化)就显得水到渠成。

  案例二:

  某位老师执教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 dreams(第1课时),在了解班级学生的梦想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what will you do? 有学生回答:I will study hard. 有的说:I will read many books. 还有的说:I will finish my homework every day... 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适时总结: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该做些什么。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活动大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语言环境,也为学生们梦想的实现栽下了一棵棵稚嫩的新苗。这样巧妙的课堂活动的设计符合了课程标准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精神,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凸显人文教育

  在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中,人文教育的内容无处不在,有的却是隐性的。对于显性的育人元素,教师不能只看懂文本的字面意思,还须深入研究文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效解读文本中的育人元素,细化育人内容。而对于隐性的育人元素,教师要善于深入挖掘文本内容,产生相关联想,并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片,促使隐性育人元素的有效显现,充分体现人文教育。

  案例三:

  上海版牛津小学英语5B Module 3 Unit 1 Changes(第3?n时)

  教学内容:

  The sky was black. Now, it is blue.

  The leaves were green. Now they are brown...

  本节课的主题是用过去式叙述“changes”。执教教师首先从南京的四季变化开始教学,播放了一个体现南京四季变化的视频,使学生对“the changes of the seasons”有个初步的认识。在呈现过程中推进语言的知识点,例如:It was winter. It was cold. Now it is spring. It is warm。引入春天,植物发芽、生长、开花(英文动画视频体现植物成长过程the changes of a plant),从这个植物一片叶子上的鸟蛋引出小鸟的成长过程(the changes of a bird),并推进语言知识点It was ...It could(couldn’t)...然后观看企鹅的生长过程(the changes of a penguin),并启发学生用语言点说出企鹅的成长过程接着过渡到《成长的烦恼》中人物Carol的人生变化(the changes of a person),阅读并理解文本,上升到the changes of life,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成长过程及姚明、林浩、贝多芬这三个人物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合作选择其中一个人创作新的文本并进行语言输出,最终帮助学生领悟“Life is full of changes. Changes make us change.”这一生命的真谛。从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执教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再构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了教材中的隐性因素,并将人文教育紧紧围绕“changes”这一话题“不着痕迹”地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整堂课学生都在享受着人生变化的“情感大餐”,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整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是有益的,以及在未来的生活中,学生对人生的变化体验也是非常深刻的。这样的一节课,执教教师真正实现了在“课堂中提升生命的质量”。

  案例四: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 (第1课时),课文内容是中国学生杨玲带外国新来的学生南希参观自己学校的场景,课文中出现了there be 句型,这也是本课重点功能句型。单从文本看来,我们并看不出适合人文教育的地方,但执教教师在语篇教学之后,同样用there be 句型介绍了南希家乡的学校的各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Nancy学校的方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认识并了解国外的学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国际意识。实现这样的人文教育,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育人元素,并产生相关联想。

  3.灵活把握教育时机,落实人文教育

  一首乐曲之所以能震撼人心,往往是高潮迭起、激荡起伏。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未必是在课堂教学的尾声阶段,也可能出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课始、课中、课末。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活动,适时、适当、适度进行相关的情感熏陶。因为,人文教育不是为了展示,不能贴在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也不应作为一个环节拓展过远,更未必一定在课尾,而应结合学习进程适时引导,有时只需一句话,有时可以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悟。

  案例五:

  在教学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 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A板块语篇,根据语篇信息:David speaks English. 这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适时适当展开交流:Do you often speak English? Can you speak English well? 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多讲英语,并努力将英语学好:Speak English every day. Speak English as often as you can. I think you will speak English well.这里的情感教育是在课中进行的,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点睛之笔,而不是画蛇添足,是课堂的真正需要,而不是为了情感教育而教育。

  案例六: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第1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时候,提炼出语篇的重要信息:Mike is cleaning the table. Helen is washing the dishes.这正是情感教育的好时机,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语言拓展活动:Do you help your parents? 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parents? Try to do some housework for your parents after school and at weekends. 教师抓准契机,适时引导学生,以此培养学生和父母共同承担家务的意识,引导他们在放学后和周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由此可见,抓住情感教育的时机非常重要,我们要善于抓住人文教育的时机,落实人文教育。   4.贴近学生语言水平,实施人文教育

  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一定要贴近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语言要浅显易懂,活动方式易为学生所接受。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七:

  有位教师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第1课时)时,引导学生对四季进行小结,并这样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Today we talk about seasons. What we eat/do/wear/... in each season. But please remember: take care of yourself. It’s easy to get a cold in spring.

  ?@个环节是在学生学习完四季的内容以后进行的,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总结,人文思想体现得自然、贴切、真挚,充满了为师者对学生的关爱,让听课老师觉得对学生的关爱落到了实处,而不是给听课老师看的。

  案例八: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第1课时),在学完文本――中国传统的四个节日之后,教师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Why? 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节日的欢乐,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继而引发他们热爱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感情。这种方式非常贴近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于无形之中实现了人文教育的渗透。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不是教师简单生硬的“灌输”, 也不是装饰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美丽的“标签”,而是学生在教师巧妙的启发和诱导下“悟”出来的,是学生自发产生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无痕”上下功夫,抓住适当时机,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人文教育。同时,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也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人文因素,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知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人文教育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达到随“语”潜入“课”,润“人”细无声的效果。?筻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误区与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小学英语 英语 课堂教学 误区 对策 课堂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