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探讨和实践论文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探讨和实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5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探讨和实践

  作文教学应以“新课标”为教学准绳,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创新作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一、教与学观念的转变

  从应试教育走过来的语文教师,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的影响。陈旧的教学观念、单一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致使学生不爱写作、害怕写作,空话套话连篇,表达虚情假意,形成了装腔作势的新八股,作文教学陷入了只重视方法技巧、只追求快速应试的畸形发展中。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接受挑战。

  1.教师的转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定位,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写作,当好学生的促进者,而不是把问题分析得清清楚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2.转变教学方式。教师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不应只教会学生作文的布局谋篇,还要教会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联系社会生活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改变原来封闭性学习方式,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是创新作文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点睛之笔

  教育倡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写作亦如此,给学生一碗写作的“水”不如授予他找“水”的方法。因此,培养学生怎样挖掘写作的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基本功。

  我坚持这样的写作理念:不会看就不会写。这里的“看”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文学鉴赏是人们通过审美思维所实现的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它不仅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而且带有意象再创造的性质。很难想象,一个文学鉴赏能力缺乏的人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康人格,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请不要怀疑小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孩子的童真世界里,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感受比成年人来得更直接、更单纯。优秀的文学作品蕴藏着人类千百年来对真、善、美理想人格追求的本质力量和历史成果的继承。具备文学鉴赏能力的人能从中汲取各种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获得愉悦和休息。

  鉴赏活动,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带有鉴赏者自身创造意味的一种活动。面对文学作品所提供的一个个审美意象,鉴赏者必须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驱动自己的情感,使意象在自己感受、体验中获得生命的活力,以体悟其不尽的意味。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有言:“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其中所说的“各以其情而自得”,正是说明不同读者对于同一审美意象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悟,即鉴赏活动具有审美意象再创造性质。

  三、通过实践使学生体验生活的真情实感

  现代教育不是“围墙教育”,现代教育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基本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闭门造车”式的教育只能是复制一批又一批的书呆子。陶行知先生倡导“行知教育”就是教育要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他主张“研究学问要以事为中心,要在必有事焉上下手”,他认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先生的这些主张在教育呈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写作也是如此,没有经历过生活的洗礼,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砺,写出来的文章是苍白无力,空洞无物,经不起读者检验的。

  走近生活,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或充当劳动者的角色,或观察者的角色,或参与者的角色,让小学生认识社会积累写作素材。如组织学生开展图画作文、音乐作文、活动作文训练;组织学生学当小记者,开展采访活动,向广播电台、报刊写稿;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小报告,等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长见识,丰富写作题材。通过自己的“践行”,用一个审视者的眼光看待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慧眼看天下”。颂扬社会的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小学生参与了社会实践,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体验,笔下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有血有肉,才会充满真实的情感,才会感染人、激励人。

  四、通读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写作灵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熟读泛读,广览群书的重要性。写作不是凭空想象的,更不是天马行空。小学生在作文时,经常会犯离题的错误。学生会抱怨:怎么一写起作文就“巷子里赶牛――进退两难”呢?问题的症结在于怎样读文学作品。

  很多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时“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过目就忘。因此,有没有带着“思考探究”的求学态度去阅读文学作品十分重要。

  语文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写作的营养,汇聚写作的源泉。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蕴藏着人类千百年来对真、善、美理想人格追求的本质力量,使人类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传承不息,带着对文学作品的“思考”阅读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不仅能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塑造理想的人格,而且在优秀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熏陶下培养出写作的灵感。

  从教学法的角度看,作文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这里所说的“积蓄”不就是广泛阅读,饱览群书吗?   由此可见,多阅读并从阅读中得到“写作的榜样”是作文教学的实质所在,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突破作文关,语文教师不妨采取“读多篇写一篇”的作文教学方法。按照状物、写景、记事、写人的顺序进行分类训练,以读带写,读多篇写一篇。即读几篇在内容或写作方法上相类似的文章,然后引导学生模仿这样的方法写一篇作文。

  五、全方位的“想、练、写”教学

  1.观察与思考结合――想。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是作文“写得具体和生动”的前提,这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多角度思考问题是从观察思考日常生活中人、事、物做起。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大自然,运用发散思维,充分想象,在作文中多运用比喻、对比手法,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同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以读导写――练。如以《穷人》一课为例,同学们被桑娜夫妇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行所感动,同时也被托尔斯泰朴实的语言、细腻的心理描写所折服。趁着大家还沉浸艺术的陶醉之中,我问:“渔夫在桑娜拉开帐帘之后会看到什么?会想到什么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说一说。”课堂的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接着,我又问:“渔夫和桑娜要养活五个孩子已经够艰难的了,现在要养活七个孩子,当然更加艰难。那么,他们一家九口究竟是怎样熬过去的呢?把你想到的说出来,好吗?”大家的兴致更高了,各抒己见。有的说了桑娜关心西蒙的孩子胜过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感人实例,有的谈了西蒙的孩子长大后怎样孝敬渔夫和桑娜,还有的讲了七个孩子是怎样团结友爱的。相互讨论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刻,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看到大家讨论的兴趣很浓,我便引导他们把想到的和讲到的写出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以情境激发写作欲望――写。人是有感情的,心总会被感动。刘勰说:“情动辞发。”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创设或利用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008年汶川地震后,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大力救援,体现了全人类对生命的共同关注和人类固有的慈善心灵。在《爱的奉献》的乐声中,我校学生纷纷把自己平时省下的零用钱、压岁钱庄重地投入捐款箱。此情此景,实在令人感动。事后,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写出了《第一次捐款》等文章。文章里有的学生叙述了捐款的动人场面,讴歌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高尚精神;有的描述了受害者的窘况,令我们深思。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感受最深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亲情、师生情、同学情的观念在他们脑中还是一种具体的感受,然而在他们心灵深处,却蕴藏着对人间情感的真切渴望,同时又被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而困扰着他们对情感的思考。“人之初,性本善”。对孩子人格美的雕琢塑造,源于对孩子思想灵魂的审美熏陶,从他们最熟悉的生活入手,教孩子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发掘写作的源泉,积累写作的素材,何愁作文难呢?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探讨和实践

论文搜索
关键字:作文 实践 小学 教学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