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心理阻抗及对策研究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心理阻抗及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心理阻抗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高校的重视,党和国家以及各高校在机构设置、师资和干部配备、政策保证、经费投入、学科建设、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各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扶持,各个高校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养中极为重要的位置。

  然而,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却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普遍性问题:在课堂教育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学生逃课、旷课多,应付考试;在日常教育中,不少学生出现抵触情绪,采取能不听则不听的态度。很多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感受是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难管了”。出现以上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单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而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汪洋大海中,我们部分大学生拒绝遨游,拒绝吸收,这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阻抗”问题。

  一、核心概念

  心理阻抗(psycho-resistance)这一概念来源于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是指来访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反抗性、不服从、不接受或不配合治疗、缺乏治疗动机等心理现象。它最早出现于弗洛伊德早期对癔症病人“遗忘”记忆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约瑟夫,桑德勒,2009),心理阻抗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伴生现象,除在心理治疗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外,在教育领域也受到相当的重视。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是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过程、教育策略等出现的内隐或外显的对抗行为,是对在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下要做出的某种行为及认知改变的拒绝,通常表现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行为和反感情绪(徐勇,2012)。这一现象实质上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各要素在认知上和心理上的反应,反应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阻抗越强烈,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程度越低,其教育效果越差。而阻抗的产生又受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影响,是教育主体和客体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进行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伴生现象,阻抗的强度随主客体的变化和教育内容、环境、形式、方法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二、研究方法

  对22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72人,女性149人,专业涵盖金融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37个专业;在年级分布上面,大一学生84人、大二学生55人、大三学生52人以及大四学生30人。

  采用自编的思想政治课心理阻抗量表,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年级、来源、民族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量表共计17题,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阻抗程度越高,总分为85。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0,量表信度较好。

  三、研究结果及心理阻抗的成因分析

  中等程度的心理阻抗量表总分应为51分(17х3),221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阻抗的平均分为55.79,标准差为9.77,单因素t检验表明该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阻抗较为严重,其平均分显著高于中等程度的心理阻抗得分,t(220) = 7.29,p< 0.001。进一步比较不同性别、年级、来源、民族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阻抗的程度差异。

  研究结果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阻抗较为严重,这种阻抗是普遍性的,在性别、年级、来源和民族等因素上不存在差异, 周末上网时间越长的大学生对政治教育的心理阻抗越大。通过访谈,发现心理阻抗的成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认知。调查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共同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一致认为政治理论课程所讲授的知识不属于专业知识的范畴,从而在思想上不重视、态度上不认真、学习上不专心,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所谓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上。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政治课程的学习是培养完人或者圣人的,自己的目标只想做有能力的普通人,没有必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课。产生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对课程性质和教育目标缺乏科学了解。二、僵化?A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与形式。僵化?A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在实践性上存在不足成为诱发学生心理阻抗的重要因素。政治课“以单向灌输为主,以辅导员帮助为辅”的德育方法,部分理论照本宣科,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简单、机械从理论到理论,对大学生所关心的问题避而不谈,空洞说教,缺乏针对性和生动性,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学习心理阻抗。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效价强化,其知觉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不能有效完成,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学生“效度逆反心理较强”,成为学生产生心理阻抗的重要原因。

  四、消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心理阻抗的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解决大学生认识上的误区,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阻抗,才能使他们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进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把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切入点,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脉络,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并且把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心理疏导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思想波动、心理冲突、内心矛盾及生活压力等问题进行耐心地引导和疏通交流,尽可能帮助学生逐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消除学生的思想障碍和不良情绪,引导其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

  (二)集体的思想教育与个别的心理疏导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集体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等;而个别心理疏导则可以因材施教,针对大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和背景经历,实施有效的疏导沟通。心理疏导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体教育与个别的心理疏导的结合将给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新的捷径,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三)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和形式多样性

  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寻找实验研究、调查数据、典型事例等作为论点的证据材料,并要有严密的论证体系结构,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月还能增强论证的科学性,提高大学生的信任度和学习主动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心理阻抗及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大 阻抗 思想政治 对策 过程 思想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