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的战略思考论文

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的战略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31

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29

  Strategic Thoughts on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ST analysis, the article discussed about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the Public Librar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which including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the technological part.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strategic foc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our countr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plan" which including: enhancing the cultural awareness and promoting the public-reading;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 forces to enhance the service efficiency;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o innovate the service space;To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o achiev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13th five-year” development; strategic focus;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9日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1],为全国各行各业的“十三五”规划制定提供了一个科学、宏观的参考模板,也为各行各业的未来铺就了一幅蔚然的发展蓝图。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主体,也在“十三五”规划制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讨与实践,而清晰的掌握和了解这些已有的积极探索,理清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制定中的战略重点、发展环境等基本问题,无疑是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基于此,本文概述了近一年来全国公共图书馆界对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研讨与实践,然后重点通过PEST模型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十三五”时期所处的宏观发展环境进行深度扫描,进而探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求对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1 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1.1 理论研究

   2014年8月,自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王世伟在《图书馆杂志》上发表了《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多维度思考》[2]一文,并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维度、统筹兼顾的科学考量维度、规划编制的六个基本原则维度等三个方面对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标志着图书馆学术界关于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学术研究就此拉开了序幕,一批有高度、有思想的研究成果逐一问世,一些有影响的学术活动也相继展开。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活动,代表性的有:

   2015年6月,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发表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十三五”规划思考》[3],论述了“十三五”期间,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利用国家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云、中华文化资源总库、国家公共文化信息综合服务网络的全面建设,助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标准化、均等化;

   2015年6月,《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举办了以“面向‘十三五’文献情报服务能力建设”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通过介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环境、新任务、新趋势,为图书馆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如何定位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目标以及提升服务能力的学术交流平台[4]。

   2015年12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第19分会场以“新起点  新思路  新发展――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主题,结合图书馆的现状与发展,阐述了对图书馆“十三五”时期乃至整个未来发展的思考[5]。

   这些专家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界组织的交流研讨会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编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1.2 实践探索

   目前,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多采用馆校合作的方式,通过图书馆实践工作者与高校专业研究团队的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事业发展新阶段。主要的实践探索活动有:2014年12月,东莞图书馆通过借鉴南开大学柯平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所取得的图书馆战略规划理论研究成果,正式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结合实践逐步推进[6];2015年3月,深圳图书馆“借智”武汉专家,通过专家学者对国内高校及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共同探讨制订“十三五”战略规划,以推进深圳图书馆的创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7];2015年4月,广州图书馆邀请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专家组建课题组,成立13个馆内专项规划研究小组,在评估“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着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2015年10月,《广州图书馆2016―2020年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所有广州图书馆用户征集宝贵意见,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8]。   2 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的环境研判

   在战略转型的变革时代,只有变革与转型,图书馆才有未来。笔者通过PEST分析法对公共图书馆“十三五”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以确保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关键期能够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2.1 从政治角度看,国家政策的推出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提供保障

   稳定的政治法律环境是图书馆事业长效发展的根本保证。“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助推文化事业改革发展的政策,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新的契机。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9],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标准化、均等化、法制化、社会化、智慧化等方面。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全面部署了《决定》中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制度框架和具体要求。同时与《意见》一起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更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应向公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以及人员的配备和培训等,并要求各地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指导标准,因地制宜,落实具体措施、工作步骤、时间安排等,以保证标准实施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经广泛征求中央单位、地方政府、公共图书馆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及地方调研,会同文化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送审稿)》进行了认真研究修改,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以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提高立法质量[11]。此法作为首部图书馆法,一旦成法,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都可以依法进行追责问责,从而快速推动图书馆的建设、完善和应用。“十三五”期间,公共图书馆应结合这些重要文件的崭新内涵,在文献收藏、资源利用、服务提升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更好地完成保基本、重体系、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全民阅读等重点战略目标。

  2.2 从经济角度看,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提供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不仅为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还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7800美元左右。随着“十二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也明显增加,全国文化事业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十二五”时期的前四年(2011-2014年),全国文化事业总投入为1995.82亿元[12-13],相比于“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的1220.42亿元[14-15],增加了775.4亿元,增长63.5%,年均增长速度15%以上。按此增长速度计算,至2015年末,将很好地完成“十二五”期间文化事业投入翻番的预期目标,可见国家经济发展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有力支撑。随着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逐年加大,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也有了大幅增长,截至2014 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17所[12],比“十一五”规划末期2010年底的2860所[16]增加了257 所,增长9.0%;全国人均藏书量0.58册,比2010年末的0.46册增加了0.12册,增长26.1%;全国人均购书费为1.24元,比2009 年的0.78元增加了0.46元,增长59.0%。这些数据表明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促进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图书馆“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3 从社会角度看,社会需求的变化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提供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赋予了公共图书馆新的历史使命,包括提供知识资源、完善信息保障、发展社会教育、缩小数字鸿沟等。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17],强化了公共图书馆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互联网正在重塑世界,“十二五”时期,互联网革命的爆发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出版模式,使其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基于应用程序接口发布,以数字化形式传播,通过社交网络发现和获取资源的服务平台发展,目前数字化、语义化、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等正成为主流资源,这对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更大更新的要求。随着网络环境的日趋完善、智能终端的日渐普及、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手机网民规模持续大幅增长。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8]指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底增加了3679万人,占比由2014年底的85.8%提升至88.9%。2015年8月,国内首份《中国城市阅读指数研究报告》发布[19],从报告中的“网民阅读指数”看,随着手机等阅读介质的兴起,阅读外延明显扩大,手机的影响力已远超纸质图书,成为第一阅读途径。政策环境、出版模式、用户需求等的变化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找寻新的发力点提供了十足的动力。

  2.4 从技术角度看,信息技术的创新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提供支持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和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20]。“十二五”时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图书馆利用新技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创新服务内容,转变管理方式,焕发新的活力;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将科技创新与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融合,创造新业态、形成新模式,提升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这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转型发展提供了以下技术支持。①大数据技术。在当前以数据驱动社会创新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人们的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习惯正在悄然改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公共图书馆转变服务形态、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等以满足新时期的用户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找出相关、预见问题、预备方案,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的知识服务,同时为行业发展提供智慧决策;②云计算技术。应用云计算可构建图书馆间共享“云端”,为图书馆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安全、存储空间、访问速度等问题;为用户提供“随需而供”的服务,保证用户利用智能终端即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资源,进而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③移动互联网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的日渐普及,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元,由此产生了移动图书馆这一新型服务模式。它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为用户提供高效、互联、便捷的信息服务,是传统图书馆服务的补充;通过图书馆APP或者Web网站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视频点播等个性化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延伸;④物联网技术。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利用超高射频识别技术,创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对馆藏资源的快速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增强了图书馆与用户的互动,实现了用户服务的智能化、人性化;提升了图书馆的运营效率,推动图书馆从传统型向智慧型转变升级;⑤3D打印技术。在新技术和新环境的冲击下,公共图书馆引入3D打印服务,是对“开发智力资源”这一传统服务职能的有益探索。利用3D打印,图书馆可以创新服务,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为用户的学习研究和创意体验提供必要的场所、工具等;图书馆可以将用户的抽象构思转变为真实模型,最大限度地激发用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促进用户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3 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的战略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理解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有关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治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等内涵的阐释,把《建议》中提出的目标变成实实在在的指标任务、措施办法,进而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真切感知和亲身实践。因此,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的重点任务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思考。

  3.1 增强文化自觉,推进全民阅读

   自2006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联合组织发起全国范围的全民阅读活动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各地相继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400余个城市常设了“读书节”“读书月”等阅读推广活动,并打造出“北京阅读季”“书香陇原”“书香辽宁”等一大批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另据每年一度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1],从2010年到2014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由52.3%增长到58.0%,数字阅读率由32.8%增长到58.1%,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由4.25本增长到4.56本,这足以体现全民阅读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果。然而,目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阅读量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且尚未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风气。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全民阅读还只是区域性的、分散的,政府层面未能统筹规划,为全国性的阅读活动提供顶层制度设计和多元政策供给。全民阅读,不只是图书馆业界的呼唤,更应是政府的文化自觉。一方面,促进阅读立法进程。全球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制定了阅读相关法律[22]:如日本在2001年出台的旨在提高青少年阅读能力的《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西班牙在2007年出台的旨在提高图书馆公共服务水平的《阅读、图书和图书馆法》、韩国在2009年出台的旨在促进国民阅读的《读书文化振兴法》等,而我国至今仍未出台任何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立法;另一方面,推行全国性的阅读活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创设了国家图书节,如美国2001年开创的国家图书节[23],每年初秋在华盛顿国家广场举行,免费为公众提供了解阅读如何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机会,现已成为一个不同寻常的全国性阅读庆典;法国2015年7月设立首届国家图书节[24],以“轻松的阅读”为主题,图书馆、出版商、书店、市政厅等都参与其中,提供场地和服务,共同为儿童打造全国性的文学活动。而我国举办的都是区域性读书节,未能激发全体公民的阅读意识,体验阅读之美。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应立足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从真正落实“全民阅读”纲要入手,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实现阅读资源的均等化。

  3.2 引入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效能

   《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同时要求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引入社会力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这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遵循路径,也为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一些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初步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2014年江阴市图书馆采用公私合作的方式,在全国首创“公共图书馆+民营咖啡馆”的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三味书咖”全民阅读实践项目[25],由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料,并负责图书的定期流转和服务管理;咖啡馆提供场地、设备、人员等,并负责日常运营。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进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又如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26],大力借助社会资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服务效能。一方面,开放服务阵地。引入深圳市阅读联合会多家公益阅读组织,实施为期三年的“社区图书馆激活计划”,联合推广阅读;另一方面,拓展服务阵地。依托产业园区、大型企业、高校、部队等社会机构,共建共享资源,联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其中“依托网吧载体提供免费公共阅览服务”项目,旨在通过网吧现有的场地和设备,宣传福田数字图书馆资源;同时通过免费资源和公益服务重塑网吧形象。综上,政策的出台以及实践的推进为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将服务主体与供给主体有机融合,实现合作共赢的发展局面提供了新的契机。①政府层面。调配利用社会资源,能够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构建一条纽带,很好地解决政府财力物力投入不足的问题;②公共图书馆层面。与咖啡馆、茶楼、银行、菜市等合作,能够延伸服务触角,完善服务体系,使图书馆服务有效嵌入公众的日常生活,进而推广全民阅读;③社会力量层面。参与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扩大消费人群,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④公众层面。通过“图书馆+”合作服务方式,能够使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公众身边,满足其方便、快捷获取资源的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应重点研究如何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激发文化志愿者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如何优化整合各类社会公共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等,以有限的资源满足用户无限的需求,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活力。

  3.3 推进科技融合,创新服务空间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也正面临转型与变革的重大挑战。“十二五”期间,公共图书馆为了更好地驾驭数字海啸,不断尝试将科技与服务深度融合,努力塑造服务新空间,这不仅为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也为公共图书馆变革转型注入了新活力。2013年5月,上海图书馆创设的“创?新空间”[27],以文化创意为主题,以创新活动项目为载体,以馆藏资源、信息技术、创新工具、空间场地为支撑,实现创新灵感与设计的对接,营造一个复合型新空间,它的设立标志着“创客空间”正式进入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未来,上海图书馆将在“十三五”时期全力实施“智慧”“包容”“互联”的转型战略,着力营造“连接一切,无处不在”的公共文化空间,完善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公益众创空间,打造“支撑创新,支持决策”的新型智库空间。2016年1月,长沙图书馆“新三角创客空间”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28],受到众多创客的热烈欢迎,目前已有来自各行各业的近800名创客加入其中。创客空间可以使创客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工作室内配备的3D打印机、3D扫描仪、数控雕刻机、激光切割机等近200种制作、加工所需的设备与工具,将脑海中的奇思妙想制作成高科技产品。另外,创客空间还可以提供项目跟踪、文献咨询、阅读推荐等专业的信息服务,常年开展创客沙龙、创意展览、创意竞赛等活动,为创新创业搭建桥梁。目前,辽宁省图书馆正在紧张筹备建设的“众创空间”,是一个能让在科学、技术、数码等方面拥有共同兴趣的人们一起聚会、合作、活动、创造的真实空间,是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新尝试。“众创空间”将通过举办不同主题的创客分享会、创客马拉松、创客工作坊等活动,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利用辽宁省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应注重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加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建设,打造一个能够促进知识交流、鼓励跨界合作、激活读者智慧、支持创新发现的服务新空间,使其在这创新浪潮中成为支持创新、激发创意、服务创业的重要力量。   3.4 完善法人治理,实现长效发展

   2011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29],要求公益文化服务事业单位在完善治理结构方面的改革应取得较大突破。此后,在文化部的组织下,图书馆法人治理从酝酿、研究、试点、推进不断走向深入。业界方面,2014年9月,温州市图书馆作为文化部确定的10家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30],在积极了解国外同类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实践经验,以及努力掌握深圳图书馆、无锡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等国内已经推行法人治理改革单位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启试点工作。具体通过启动改革,公开招募理事;大胆尝试,社会理事掌舵;全力提速,彰显工作效率;创新实践,改革成效渐显,这为我国开展法人治理工作的公益文化事业单位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实践样本。学界方面,2014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特设“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进展、问题与前瞻”分会场[31],通过主旨报告、实践分享、现场点评等环节,就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实践领域几个代表性案例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2015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推行法人治理结构和理事会制度已经由点及面,稳步展开,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广度和深度不足,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法人地位的落实、配套制度的完善、专业委员会的建立、社会理事的参与动力等。因此,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应深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重点关注如何充分发挥理事会的决策权,实现自我管理;建立配套衔接制度,切实推进改革;设立专业委员会,协助理事会做出科学决策;提升理事的社会地位,激发其履职热忱等,从而激发图书馆事业发展活力,提高运行效率。

  4 结语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全力实施转型战略的重大机遇期,公共图书馆应当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维,以国家最新的公共文化政策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和变革的路径与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面向大众、面向专业、面向决策的服务新空间;以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动力,加大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的引入力度,立足实际,并在尊重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引领未来发展。

公共图书馆“十三五”发展的战略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图书馆 战略 公共 发展 图书 十三五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