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理论文献综述与研究趋势论文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理论文献综述与研究趋势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01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理论文献综述与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3-0063-04

  近年来,伴随人力资源服务业蓬勃发展,国家级、省级乃至市级、区(县)级等人力资源产业园区相继成立,国内外不少学者就有关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

  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有关理论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不仅具有其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而且也具有该行业独有的特征。一是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方向,是今后国家大力发展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二是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能够成为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因此,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具有两个主要的理论基础: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两个理论分别从国家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区域经济产业集聚发展的角度来展开。

  (一)产业结构理论

  从产业结构观点来看,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存在三个方面的特征:产业升级、产业协调和产业转移。按照经济学理论,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演化会分别经历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不同发展阶段。伴随一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首先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随着国际化制造业开始从我国逐渐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使得我国经济急需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产业部门。特别是需要更多地以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培育新兴服务业及其业态,使其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属于产业升级过程中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通过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则可以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创造新的产业增值点。

  再者,从产业协调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存在相关性。卢福财、罗瑞荣(2010)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源供需结构的动态变化影响着国家企业竞争优势和能力及其特征,进一步导致其在产业内分布上的差异,从而影响到国家的产业高度[1]。罗瑞荣(2011)还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必须以相应的人力资本水平为前提,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而产业结构升级又会促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2]。通过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才能实现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匹配的发展,并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使得社会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使得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更加合理(彭劲松, 2013)[3]。

  最后,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看,目前东部地区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例如食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建材业等传统产业和有色产业,以及汽车及其装配业、新能源等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物流服务业及电子等先进制造业都是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中西部区域要实现有效的专业转移,也需要具备相应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即要想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必须拥有一大批具有技术专长的高素质的劳动力,通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可以推动中西部人力资源的提升和发展。因此,从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也需要在中西部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各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来推动中西部的产业升级发展。

  (二)产业集群理论

  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已被提高到??家战略层面,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注入了“体制推力”。随着这种新兴产业形态的成长和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未来必将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性增长极(董良坤,2013)。产业集群化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战略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然而产业集聚区要获得充分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和利用包括人、财、物、信息等在内的各种资源,而人力资源是最具有活力和能动性的资源(闫娜, 2012)。近些年,无论是已有产业集群的继续持续发展,还是新的产业集群的建设,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支持方面。可以说,很多产业集群的其他要素都已经具备了,但人力资源供给无论从量还是从质的角度都跟不上要求,以致拖累了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黄顺春、高芳圆,2013)。陈翊(2008)提出,温州产业集群的升级必须建立在原有充裕的人力资源基础上,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人力资源,才能使人力资源创造力所带来的创新改变产业集群的特性,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人力资源日益影响产业集群的结构、效益和规模,人力资源问题也因此成为企业乃至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问题(高博远,2012)。人力资源作为产业集群区域内的主体,在推动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措施,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一条重要途径(宋占林、谢忠镖,2011)。通过产业集群内人力资源共享,企业可以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产业群和企业群落能够促进人才流动,从而更有效促进企业之间和人才之间的交流合作,降低人才搜寻和使用成本。此外,产业集群下的人力资源共享具有一定的创新优势。创新是企业的特殊能力,提升企业资源配置的能力,实现集群内企业的人力资源共享,还能优化资源禀赋,促进制度创新,实现企业管理层面的积极创新[4]。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利用区域极化作用,吸收相应的资源,形成增长极,进而带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产业园区有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人力资源服务业和人力资源产业园方面

  我国中央和地方层面出台了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划,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发布了行业标准,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等20余部;国家级和省级园区的优惠政策、管理制度、做法经验,如《关于扶持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10余部。近十年来,随着各国人力资源市场的逐步成熟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加强,因此,很多市场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如部分欧盟成员国逐步放开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法律管制,并且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二)产业园区管理及其内部结构方面

  在国外,比较典型的园区管理模式分类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Castells和Hall(1998)提出的,他们对园区管理模式分为四类:政府管理型、大学和科研机构管理型、公司管理型和协会管理型或基金管理型。胡兴祥(2002)将我国高新区的管理模式划分为三类:政府主导型、政企合一型和企业主导型。刘志亭(2004)在分析影响开发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基础上,将我国开发区管理模式归纳为五种,即管委会主导型、公司运作型、管委会协调型、中外合作型和委托管理型。劳科院王涛(2014)从产业园的建设情况、功能定位、运行特点、园区内企业结构及其经营状况等方面对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针对产业园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三)产业聚集方面

  国内外学者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由于区域产业链的构建,往往促成产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迈克尔?波特(Porter)认为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各产业间的集聚发展,这也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近年来,Arthur等认为,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发展历程,且集聚效应会持续较长时间。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进入系统性研究阶段,当时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产业聚集的界定、形成及其原因等方面。如仇宝兴(1999)认为,企业集群是介于层级组织与市场组织之间的一种中间性组织,能有效克服内部组织失灵和市场失灵[5]。学者们在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罗勇(2007)运用部分典型省份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聚集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同时也拉大了地区间差距[6]。刘军和徐康宁(2010)经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聚集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同时导致区域差距的产生[7]。

  (四)产业聚集与人才聚集关系方面

  国外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早。马歇尔认为,人才聚集在产业聚集地区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泰勒等(1977)认为人才聚集能够培育产业、企业家能力和有力的商业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人才聚集。保罗?克鲁格曼(1991,2004)认为产业聚群的人才集聚是一个动态过程,熟练劳动力的集中、专业化的投入供应和服务的发展以及知识的溢出效应是产业集聚的催化因素。在国内,自20世纪末,国内学者就产业聚集与人才聚集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李忠民等(1999)提出产业聚集一般略超前于人才聚集。范建勇等(2004)认为产业聚集与人才聚集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张延平等(2011)构建了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的复合系统,提出人才聚集过程是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而产业聚集的进一步发展更需要在结构升级上取得进展。在人才聚集与产业聚集的共生发展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

  (五)产业链方面

  有关产业链的思想大多起源于国外,“产业链”在英文中称为industry chain。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基本内涵和组织构成。亚当?斯密(1776)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指出,一系列基于分工的迂回的链条构成工业生产。可以说,他的分工理论是产业链思想的雏形和鼻祖。随着研究的深入,近期逐渐把产业链管理看作是一种战略性的管理体系,综合考察产业链问题及其关联性。国外对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丰富。霍夫曼(2001)认为,信息和交流技术(ICT)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目前国内对“产业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产业的实证应用研究,理论探讨较少,且暂未搜索到学者对人力资源产业链进行专题研究。吴传钧院士(1988)认为,从内部结构形态来看,产业链可分为单向联结和多向循环联结两种类型[8]。李仕明(2002)认为产业链构建对区域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具有重要影响,应加强发挥区域产业链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优势[9]。张明林(2006)经过研究提出关于农业产业链成长的动态模型[10]。

  三、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

  从现有情况看,未来可能具有如下研究趋势:

  一是研究视角和结论进一步实用化。前期研究中,学者们针对人力资源产业园区的现状及其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有关探索,但由于存在一定的适用条件以及种种原因和困难,没有完全结合我国现实条件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质性探讨研究,导致其对于人力资源产业园区运作指导的适用性有限。在当前全国各地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建设热情高涨的形势下,笔者认为,下一步的研究视角和结论将朝着更加实用的方向发展。

  二是研究内容进一步丰富化。前述成果对人力资源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运营等进行了研究,但人力资源产业园区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紧密相关,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应当从更为深层次的内容即产业园区的内部结构和产业链展开深入探讨研究。因此,预期接下来在相?P研究内容上也会更为丰富化。

  三是研究方法进一步科学化。前述研究受各方面因素所限,没有能够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针对人力资源产业园区进行探索分析,并形成一种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因此,对研究方法和模型的探索也将成为本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理论文献综述与研究趋势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园区 文献 趋势 人力资源 理论 人力
最新人力资源论文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浅谈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有效途径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讨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对路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点的研究
新时代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探讨
浅谈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思考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策略探讨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
热门人力资源论文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给我的启迪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的研究
对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再认识
试论企业管理中激励问题
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
对企业留住优秀人才的思考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从人力资源危机看人才管理——论国有施工企
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