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实践的多维分析论文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实践的多维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19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实践的多维分析

  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2-0071-05

  引言

  政治文化政治主体在政治实践中形塑而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政治理念和政治信仰的总和。作为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理念,它对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具有直接的价值导向作用。所谓“革命政治文化传播”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革命者在某种价值观念的引领下为实现革命的目标而努力传扬其所信奉的政治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大背景下,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作为基于崇高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汇集而成的革命政治组织,必然会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宣传中国工农红军所拥有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意识和政治理念,并努力实现大众化和社会化。这种“革命政治文化”的政治传播路径与政治社会化理论范式的意蕴存在着革命逻辑上的耦合,即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播扩散的动态实践的过程,是以革命政治文化实现社会化大众化的路径依赖的支撑形式。

  基于以上考量,笔者认为80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不仅是一次军事战略大转移,更是一次“革命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的伟大实践。中国工农红军承载的革命政治文化随军而动随军而行,以一种流动行军的历史姿势因地制宜地在长征沿途地区播撒,使得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政治文化广泛传播开来。这种因特殊时期而具有特殊性的“革命政治文化”传播路径契合了政治社会化的逻辑进路,造就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在主体刺激推动与客体反馈吸收的双向互动下所形成共荣共赢的革命政治生态环境,在这种革命政治生态环境下,革命政治文化不仅为红军将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且在民心上获得了民众的认可拥戴,在行动上更是动员了民众积极参加红军献身革命事业的爱国壮举,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的主体特质

  政治社会化理论主体即为政治文化传播主体,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者、倡导者和推动者。通常是由处于社会之中具有政治属性和政治人格的政治人充当,或者由众多政治个体组成的社会组织、团体机构和大众阶层等构成。但不管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主体是政治个体或是政治团体,其中政治人的因素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政治社会化理论主体的政治个体和政治团体的政治素养、政治传播策略、政治传播路径选择等主观因素都会对政治文化传播效能产生直接影响。在长征途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尚为一个革命党,在未取得国家政权的情形下,通过传播革命政治文化的方式和政治社会化的努力实践来让更多的民众认识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显得更为紧迫也更为必要。这样,以中国工农红军为主体,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赤色工会、抗日救国会等各种外围革命团体为辅助的政治社会化主体格局业已形成。限于篇幅,这里着重对中国工农红军为主体的革命政治文化传播主体特质予以分析。

  1.组织性。“政治生活的主体,历来是两极、四大要素所构成:一极是人;另一极就是制度。在这两极中间有两个要素,一个是人的观念,可概括为价值;二是作为制度基础的组织。”[1]处于革命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以共产主义政治价值观为导向聚集而成的政治组织,其所具有的组织性是红军作为一个政治组织的本质属性。正如毛泽东所说;“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2]86如果组织性是所有政治组织的共性,那么对于善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支部建在连上”便是红军组织性的个性所在。长征途中,红军各军团、师、团、营都设立了党委,并且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各排、班中都建有党的小组。红军通过这样一种基层党组织组织性和结构层级性的运行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地把党的路线方针和纲领政策广泛深入地贯彻到广大工农红军和工农群众中去,使得革命政治文化传播的速度快、力度大、幅度广。

  2.纪律性。“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3]工农红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严明的纪律性是其在革命动乱年代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显著标志,也是红军作为一个革命政治组织获得民众内心政治认同的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源泉。长征时期工农红军以其严明纪律性扭转了“贼过偷一半,兵过全不留”的以往旧式军队过境的恶劣形象,“严格执行三条纪律”,“特别是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到喝碗水,吃块粑粑,都要付给比价格多一倍的钱。请群众缝补衣服,磨青稞面,也给报酬。”[4]这些严守三大纪律的生活细节、作风举止正是红军严明的纪律性的真实写照,是一种“增加群众对红军信仰的良好方法,应当好好地去执行”[2]101的有效途径。同时,红军的这些举动使民众深刻感悟到:红军的确与国民党军队不同。革命军队崭新形象的塑造和严明纪律的践履增进了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的实效性。

  3.革命性。中国工农红军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具有崇高政治信仰的军事组织和政治组织,强调阶级斗争则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性的一大鲜明特征。因此,处于阶级矛盾尖锐对抗时代而选择“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理论指导和现实追求是时势必然,也是理所当然。“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5]通过革命,“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可以承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2]86革命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政权的现实选择,也是红军宣传党的革命政治文化的有效渠道。长征途中,红军所到之处开展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政治运动,这些政治活动旨在废除“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中心”,坚持“以解放劳苦大众为目的”,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为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放粮济贫,镇压地主恶霸,打击反革命集团等,广大工农群众通过这些革命政治运动获得了政治磨砺和政治历练的机会,提升了工农红军崇高政治信仰的政治认同感。   3.自由平等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于阶级分化和人性异化基础之上,对阶级分化产生不平等的批判、对共产主义自由平等的讴歌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群体,中国工农红军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观的忠实倡导者和践行者。红军沿途宣传的自由平等主义不仅包括反压迫反剥削追求自由解放,实现阶级平等,而且包括反对民族歧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倡导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种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自由平等主义通过颁布政策文件、贴标语喊口号等形式得以广泛传播。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开始接触瑶、苗等少数民族,总政治部便发布了《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号召全军“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不疲倦地”做民族工作。随后又专门给各军团政委、政治部下达《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训令》,指出“野战军今后的机动和战斗,都密切关系着争取少数民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实现我们的战略任务有决定意义,因之各团政治部,必须立即把这个问题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必须向全体战士解释争取少数民族的重要性。”[12]1934年11月29日,红军以《红星政治部》的名义发布《关于对苗、瑶民的口号》十三条,提出“实行民族平等,在经济上政治上苗人与汉人有同样的权利”“实行民族自决,苗民的一切事情由苗民自己解决”,“共产党是主张民族平等、民族自决、解放弱小民族的!只有实行共产党的主张,苗人才能得到解放”。[11]1411935年1月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明文规定:“对于苗族等少数民族,主张民族自决、民族平等、与汉族工农同等待遇,反对汉族的地主财富佬的压迫。”[13]在经过甘肃回民区时,红军政治部颁布了《回民区域政治工作》,其中规定“保护回民信仰自由,不得擅入清真寺,不得损坏回民经典”,“不准借用回民器皿用具,各部在回民地区不得吃猪肉、猪油。”[14]这些充分体现了红军对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尊重,也是红军宣传无产阶级被压迫被歧视,向往并追求自由平等主义栩栩如生的政治写照。

  四、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的路径特质

  作为政治系统内政治文化的传播形式,政治社会化具有宽泛抽象色彩。推进政治文化传播,广泛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必须借助一定的渠道和媒介。一般而言,政治社会化路径依赖于家庭、学校、社会、工作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等媒介的政治传导功能的发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流动性临时性难以使政治社会化的主体通过家庭、学校等传统主要媒介来传播革命政治文化。在很难驾驭传统媒介的功能推行政治社会化的情形下,红军政治社会化的路径更多依赖于大众传媒的使用以及对于传播机制的亲民性、传播形式的丰富性的把握。

  1.政治传播机制的亲民性。政治传播机制是政治社会化中政治信息从输入到输出所采用渠道和媒介的总体概括。政治传播机制是可控制的人为选择。因此,政治信息传播者的政治态度、立场和情感等主观因素会对政治传播机制产生连动式的影响,进而影响政治社会化的预期效果。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政治传播机制以民众的意愿为导向,具有浓厚的亲民进民爱民的政治色彩。因而,红军的政治宣传“每到一个地方因地制宜选择适合那个地方的宣传和鼓动口号,与时俱进制定出不同的宣传和鼓动口号”。[15]99遵义会议会址二楼红军标语“不发欠饷不打仗”,“欢迎白军弟兄们过来当红军”,“赤化全贵州”。在甘肃茂县城西和索桥等地区,红军还以羌、汉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进行革命宣传,演出了以“打倒军阀”和“打土豪分田地”为内容的歌剧,深受工农大众欢迎。[16]作为政治信息传播者,红军将士坚定地站在工农劳苦大众的人民立场,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来传播革命政治文化,彰显了政治传播机制浓厚的亲和力色彩和鲜明的亲民性特征,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

  2.政治传播形式的丰富性。政治传播形式是政治传播信息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手段丰富多彩,诸如贴标语、壁报和壁画、喊口号、发传单、召开群众大会、表演歌舞戏剧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政治传播形式丰富性的现实注脚,有利于增强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绩效。毛泽东说“红军文化宣传任务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工农群众;传单、布告、宣言等宣传文件,壁报等形式都是宣传的重要方法”。[15]97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红军长征途中既要做好传单、布告、壁报等传统宣传方式,还要善于创新,以漫画、壁画、“宣传缎画”等艺术形式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如留在贵州遵义市花苗田的红军运动战壁画“把红军运动战的特长,最高度发扬起来”。[17]红军战士还自编自演了许多由红军剧社表演的革命戏剧,比较著名的有“半只草鞋”,剧社演出更是丰富了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形式,增强了政治社会化绩效。正如斯诺所言:“红军占领一个地方以后,往往是红军剧社消除了人民疑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个基本了解,大量传播革命思想……成百上千的农民随军来了红军剧社,都成群结队来看演出,自愿接受农民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18]102

  五、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

  政治社会化功能是政治文化传播经政治主体对政治文化内化凝练后所产生的效能。政治社会化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多手段的社会政治互动,在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众与社会个体之间传播政治信息,以延传政治文化,教育社会个体,巩固政治统治,推动政治发展”,[19]因而具有独特独到的功能。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特殊时期具有特殊性的一次政治社会化实践,所产生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也打上了特殊的历史烙印,这主要体现在政治传播功能、政治教化功能、政治动员功能三个方面。

  1.政治传播功能。“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存在形式,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传播内容。政治社会化具有政治传播功能。”[19]红军长征胜利不仅实现了军事战略转移的目标,同时也在长征沿途地区传播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政治文化。斯诺认为长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18]186毛泽东宣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2]150红军标语是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宣传工作的重要形式,是长征革命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红军当年运用这种简便易行、通俗易懂的政治文化宣传方式,沿途撒下了无数红色的革命种子,为突破敌人围追堵截,争取革命最后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譬如,贵州遵义习水县境内的红军标语“实行土地革命”,“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拥护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不消灭,中国将来完全变成殖民地!”。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卓有成效地播撒了革命火种,传播了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自由平等主义等革命政治文化。   2.政治教化功能。政治社会化是以传播政治文化为目的的主客体动态双向互动过程,在政治社会化主体推导传播与政治社会化客体吸纳反馈的双向互动过程中,政治社会化的政治教化功能得以凸显并渐次实现。红军长征以其严明的纪律性,立场的人民性,政治传播机制选择的合理性与亲民性,政治传播形式的丰富性与创新性,赢得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工农劳苦大众的政治认同。同时通过传播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型政治文化教育并感化老百姓,使长征沿途群众发自内心地感悟到:“红军与国民党的军队不一样”,红军是“消灭反动国民党,解放天下受苦人”的军队;“共产党是唯一为解除弱小民族痛苦的政党”,“红军才是他们的亲人”,“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11]62

  3.政治动员功能。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实现体现在政治社会化客体的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上。红军长征行军奔走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文化保守,封建传统色彩较为浓厚,属于典型的臣属型政治文化。生于斯长于斯的工农劳苦大众习惯了统治阶级压迫的逆来顺受,多年来对政治参与和政治动员普遍政治冷漠。但红军长征逐渐改变了这种政治面貌,沿途传播的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自由平等主义等革命型政治文化打破了当地臣属型政治文化主导下的政治生态格局,促使崭新的熔铸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自由平等主义等革命型政治文化与当地臣属型政治文化不断进行着政治博弈磨合和政治生态调适,这种政治生态调适体现在民众积极参加红军的实际行动上,“工友们的斗争情绪是大大提高了,每天总是一大群一大群的到街上来,政治部的门口总是挤得水泄不通,很多自动的报名当红军”,“许多群众踊跃参军,只有7天就扩红1000人。”[20]这充分彰显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的政治动员功能。

  结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80年前红军长征的胜利在人类军事和政治斗争史上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英雄史诗,体现了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自强不息的生存意志,奋发有为的历史担当。中国工农红军作为政治组织践行革命型政治文化传播实践是红军发展壮大的路径依赖和革命使命使然。80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正是红军战士在流动行军的革命战争环境中积极主动践行革命型政治文化传播的一次伟大实践。红军战士以其严明的纪律性,立场的人民性,政治传播机制的合理性与亲民性以及政治传播形式的丰富性与创新性,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熔铸共产主义、爱国主义、自由平等主义的革命型政治文化所积蕴的长征精神的广泛传播,成为新长征伟大征程中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中华民族永远传承的史诗,继往开来的丰碑。”[21]值此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本文着力从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视角对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的历史实践予以学理层面上的探究,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实践的多维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多维 长征 工农红军 工农 红军 文化传播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