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公共图书馆自我身份话语建构行为分析及其话语权提升策略论文

公共图书馆自我身份话语建构行为分析及其话语权提升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07

公共图书馆自我身份话语建构行为分析及其话语权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KG23.5mm][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6-0006-04

  公共图书馆的生存依赖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支持,面对日渐下滑的入馆率和借阅率,又要与其他公共服务竞争资源和财政支持,公共图书馆界必须为自身机构存在的合理性建构出一整套的表述,促成包括政府、民众、媒体和图书馆人在内的各方接受,凸显自身在社会公共文化事业中的地位,使图书馆可以更敏锐地感受到社会需求,更睿智地阐释和宣扬自身的存在价值和自我的使命,更准确地确立自身的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无法获得社会和公众的充分理解和认同,利用率偏低现象普遍存在[1]。公共图书馆要提升自身地位,首先必须深入了解社会对公共图书馆认识的不足,还要认真分析国家政策话语和社会主流的文化话语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规定和限制的策略,找出偏差和不足之处,立足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规律制定合适的话语策略,提升图书馆话语权。

  1公共图书馆话语权的建构

  11 图书馆话语权建构的意义

  法国哲学家福柯指出,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是通过“话语”获得,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权力产生话语,话语以一种隐蔽的方式产生权力,话语通过一些排斥程序如“禁律”“划分”和“拒绝”规定了什么话可以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话只能这么说或只能那样说[2]。“话语具有建构性,话语不仅反映和描述社会实体与社会关系,话语还建构社会实体和社会关系、知识客体、社会身份。”[3]话语的形成、转换、传播、合并等过程都会影响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因素,搅动整个权力网络的运作。

  近年来,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新的发展趋势,这些新的变化使得很多社会部门需要重新认识、建构自身的行为和存在价值。在图书馆领域,同样存在一些必须面对的挑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图书馆也必须从事新的活动,重新构建新的话语表述体系来应对挑战。

  机构存在的价值从来不是自明的和一成不变的,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要想获得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必须在社会的整体话语秩序中寻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除了同主流话语配合,还要重视话语的建构功能,构建自我身份话语体系,争取话语权。

  话语就是要被夺取的权力。自我身份话语的建构和传播是图书馆获得社会认同的有效方法,无论是对自身属性的建构还是对自身相对于他者的关系的建构,话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我们将图书馆自我身份塑造看作是对自我属性的一种叙述,这种陈述包含了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构思,人们正是通过这种叙述得到一种关于图书馆服务的认识框架。自我身份话语作为一种基础话语为图书馆自身的行为提供指导,在社会的整体话语秩序中寻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从而获得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

  12 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自我身份话语建构的不足之处

  121 公共图书馆的自我表述隐匿在国家宏观文化政策的大背景下,缺乏自我定位和特色。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图书馆的任务、功能、管理、组织和发展等方面都主要取决于党和国家对图书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规定,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和国家的宏观文化政策密切相关的,这种制度设计使得公共图书馆长期致力于将自我身份“机构化”“政策化”,这种迎合主流话语的倾向虽然一时为图书馆赢得了政策支持,但却因为忽视了社会需求而缺乏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一部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政策语境下,公共图书馆被定义了不同的存在价值和服务对象:20世纪50年代,公共图书馆是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文化事业机构,之后又增加了“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内容;60年代,“为工农兵服务”;80年代,建构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转型,“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弱势地位与自身同处于核心地位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主流话语缺乏直接相关性有关”[4],公共图书馆的身份话语一直隐匿在国家宏观文化政策的大背景下,缺乏自我定位和特色。将这些表述视为一个个具体的话语事件,细心分析就会发现,这些话语事件经常是在“在……语境下”“在……背景下”“基于……条件下”“在……政策条件下”等类似表述中出现的,这种表述方式强调了图书馆迎合主流话语的迫切愿望,虽然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图书馆获得“价值感”,但同时让它变得缺乏自主身份意识和自我定位。由于“自我形象”既缺乏经济价值,又不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效益,公共图书馆被社会主流话语边缘化,无法在相对短缺的社会资源中争取到更多投入。

  122 公共图书馆的自我表述话语在公共话语空间处于边缘地位,缺乏与公众互动交流的主动意识。公共话语空间即公众平等参与的,自由、公共的话语交流的互动平台。在人文科学学术话语平台中,图书馆理论话语更多倾向于圈内循环和自说自话,缺乏交流意识。研究者过于重视专业性的理论研究,专注于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对信息时代话语传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方面缺乏主动意识。图书馆界缺乏在公共话语空间多渠道、全方位的自我推介实践。理论界塑造的“知识殿堂”“知识宝库”“社会大学”“终身教育基地”等的形象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另外,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不同地?^之间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距。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图书馆数量少,服务覆盖面小,甚至存在经费不足、运行困难的情况[5]。与理论界积极倡导的“公益性”“无差别服务”“保障弱势群体的信息获取权利”“延伸服务”等理念相比,基层图书馆实际的服务能力有很大差距。致使读者心中图书馆的理想形象和现实感受的形象有巨大的落差,图书馆人努力为读者打造的“以人为本”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文化休闲中心的新形象由于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影响有限。   时下,依托网络的多媒体、交互式传播方式日渐兴起,以博客、播客、论坛、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为代表的网络传播方式受到关注,很多公共图书馆开通了官方微信和微博,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固定模式,缺乏经验。图书馆在网络一代心目中的形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23 在图书馆危机事件处理中缺乏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给图书馆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今,网络信息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使公众对图书馆的疏离感增强,同时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使民众对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日益重视,管理中的任何不妥,都可能给图书馆带来危机,再经过媒体的聚焦和传播,引发公众讨论,会给图书馆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危机事件发生后,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及时与媒体进行沟通,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表达诚恳真实的态度,针对批评做出合理解释或者表明改正的意愿。遗憾的是,在大多数事件中,图书馆或处理不力,或拖延推诿,或保持沉默,缺乏话语权意识。表现出图书馆界危机意识淡漠,话语权表达意识不够,无法将负面报道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减到最小,把不利变为有利,获得社会关注,为图书馆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2公共图书馆话语权提升策略

  公共图书馆目前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社会身份被边缘化,要提升自身地位,首先要增强话语权提升意识,积极表达自身诉求,提高社会关注度,运用各种手段构建自我表述的话语体系。

  21 立足社会需求和行业规律,为自我身份和行为制定合适的话语策略,赢得社会公众的关注

  社会身份的构建包括两个方面,既包括行为体自身在特定条件下的自我认识机制,也包括行为体在一个拥有共同理解和预期的社会团体中的角色认知。

  公共图书馆作为行为体,除了对自己的读者和用户展示自己的价值,还要重视第三方――社会公众的作用。如果将公共图书馆的自我展示看作是演员在社会舞台的表演,那么广大的社会公众就是观众,好演员必须在观众面前通过一定方式将自己充分展示出来,并得到他们的关注和接受。实际上,观众的态度至关重要,观众的立场、态度和行为等话语实践是构成社会话语网络的重要部分,公共图书馆需要将自我认知、价值诉求等愿望和情感充分展示在观众面前,力图得到观众的认可。自我的角色定位和价值预期只有从观众那里得到证明才能在社会语境中发挥作用。公共图书馆获得话语权的最好行为方式就是在社会话语网络中获得观众的承认和理解,因此,必须立足社会需求和行业规律,为自我身份和行为制定合适的话语策略,敏锐地感知社会话语网络的各种变化,主动构建自我身份话语,努力在主流话语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22 增强理论表述意识,提升图书馆的关注度和话语权

  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图书馆学界的理论表述意识逐渐增强,开始重视话语权问题。2008年,《图书馆服务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图书馆界从“存在价值、服务对象、服务效益”等方面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以人为本”服务原则的确立。图书馆话语在国家文化政策语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随着我国政府提出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成为我国图书馆新的话语实践。2013年文化部出台的《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明晰“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意义。规划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基层、弱势人群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发展重点,根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进行公共图书馆建设,依据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原则实现基层图书馆全覆盖。作为政策文本,《规划》在政策话语层面肯定了公共图书馆保障信息弱势群体公平获取信息权利的功能,公共图书馆具有了保障社会民主、促进社会包容的意识形态价值。《规划》的制定充分展现出图书馆界在国家文化政策层面争取话语权的努力。

  话语和权力互相蕴含,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话语领域的建立,就没有权力关系,而任何知识话语都同?r预设和构成了权力关系。图书馆学界要想进一步提升学术关注度和话语权,必须立足现实问题和社会需求,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发展规律的知识话语领域,构建明确的使命和发展规划话语,提升理论自信,努力将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转化为舆论资源,积极回应公众迫切关心的图书馆事业问题,展示人文关怀,将公共图书馆所体现的平等、自由、多元精神落实到服务的细节中。

  23 增强自身形象的表述意识,重视形象宣传

  公共图书馆的传统宣传方式是布告、展板、海报等,宣传内容主要是馆藏资源介绍和服务说明,仅仅满足于“守株待兔”式的资源推介,缺乏吸引公众眼球的自我展示行为。形象宣传的滞后不仅使公共图书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存在感不足,还影响到图书馆工作对读者的“透明度”,致使图书馆形象的公众亲和力严重不足。与之相对的,是公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第十三次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的580上升了04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447,较2014年的541下降了9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346,较2014年的403下降了57个百分点;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比2014年上升了49个百分点。成年国民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1小时[6]。数据表明我国公民的阅读需求呈上升趋势,并且数字化阅读方式已经成为新的阅读时尚。公共图书馆坐等读者上门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适应读者阅读趋势的新变化,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平台构建自我展示平台,将用户体验和文化塑造作为形象宣传的核心内容。利用大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利用手机享受图书馆服务的习惯,致力于培养公民的“图书馆生活方式”,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公民的文化生活空间,成为所在社区的信息中心、交流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图书馆要在公众阅读指导、信息获取、就业帮助以及技能提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表明自己对所在社区的重要作用和存在价值。

  3结语

  话语不是简单地描述事实,而是在制造事实,话语建构身份和利益,通过构筑话语网络,某些特定的表述可以被赋予地位和权力。立足时代需求和行业发展规律建构合适的自我身份话语,提升话语权,是提高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展示存在价值的重要手段。

公共图书馆自我身份话语建构行为分析及其话语权提升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话语 行为分析 话语权 图书馆 身份 策略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