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信息化助力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论文

信息化助力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08

信息化助力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社区信息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环节,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哈尔滨市平房区从2013年开始,以智能社区建设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进行流程再造,逐步摸索出一套社区层面加强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一、平房区社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需求多样化,然而,智能化社区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

  (1)居民办事难:居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不多,尽管在政府网站可查询,但不会上网的人难以应对。办理手续繁琐,申请人要从窗口领取多种表格,提供相关材料,往返于各部门审批盖章,有时由于手续不全等原因不能一次性办好,费时费力。

  (2)基层负担重。随着政府部分职能向社区转移,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任务逐渐增加。如社区每年采集大量信息,涉及民政、劳动、综治等十几个部门,而基本信息往往重复,导致成本高和工作效率低。

  (3)管理有漏洞。涉民信息大多掌握在部门手中,而部门之间仍存在沟通不畅、共享少的问题。如社区救助中,就有隐性就业或人户分离人员利用信息不通的漏洞多头享受,而真正需要救助的居民却享受不到。

  2.平房区社区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平房区总面积93.8平方公里,20万人口,有25个社区,工作人员507人。2013年平房区以社区治理为突破口,转变政府服务理念,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成体系”的社区建设工作思路。“一年打基础”:主要针对社区建设基础弱、底子薄的现状,用一年时间消灭了百米以下薄弱社区,配齐配强了社区必备的基础条件。“二年见成效”:根据社区建设标准化要求,2013年以来落实了4处千米社区,铺设了万兆光纤环网,开发了民生服务应用系统,将62项民生事项下沉社区。开发了“乐活哈南”、“天大小事”的手机移动端程序,市民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政务预约、反映意见诉求、表达心愿,实现与职能部门和社区的零距离沟通。“三年成体系”:2015年建成了以市民中心为统领、中心社区为骨干、普通社区为基础、民生大厅为依托的“四位一体”民生服务体系。市民中心规划会议、展览、交流、服务、体验、应急安置六大功能,中心社区服务于市民的普遍性需求,普通社区突出特色服务,民生大厅进行全面统筹并与市层级进行联通,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民生服务体系。

  二、主要做法和成果

  1.开发、建设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

  (1)信息化云平台。平房区把智慧城市建设放在开展民生服务和解决民生诉求上,确立了以“一平台、两网、三库、N系统”的基本架构。“一平台”即全区统一的信息化应用云平台;“两网”即底层光纤环网和社会管理的基础网格;“三库”即人口信息库、法人信息库和空间地理信息库;“N系统”即在统一云平台基础上开发N个云应用系统。积极整合两个资源:一是整合信息资源。对视频共享系统的光纤网、汇聚、交换节点重新规划,基本覆盖全区党政机关、企业和社区;将实有人口库调整为房屋人、户籍人、居住人三级数据库;将1973家法人信息纳入数据库,完成法人库经纬度与空间地理信息库的关联。二是统一数据标准,规范了系统间的信息交换标准API接口,实现智慧城市数据和系统开发的标准化。

  (2)乐活哈南移动端。“乐活哈南”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搭建的社区服务云平台,市民通过手机,即可查找各类服务项目,推动了政府管理方式和社区治理模式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治理型转变。包括两方面:手机APP客户端和微信公众服务系统。分为四个版块:邻里圈:了解哈南新闻、身边小事,通过APP可以发起即时聊天和组织活动、讨论热点话题。物业服务:可获悉社区、物业的通知公告,第一时间反映水、电、环境等问题,实现快速解决。社区公共服务:一方面为群众提供便民类服务查询,快速了解各类信息及联系方式;另一方面实现居民办事网上预约,提前获知所办事项应具备的条件,完成一次性办结。乐活:以居住社区为核心,实现点外卖、叫维修等15分钟生活圈,让群众放心消费、快乐生活。

  (3)“天大小事”项目。“天大小事”是依托云技术开发的民生诉求系统,初步实现百姓诉求流程规范化。当民意诉求通过手机端发送至系统时,该信息被同步推送到职能部门的手机端,监察部门、上级领导也同时收到,办事过程通过平台动态呈现,这种公开化透明化,有效破除了政务服务效率低下的顽疾,使过去权力向上集中的管理模式转变为资源向下汇聚的服务模式。

  2.整合各方资源,重点推行“两分、两统,三定、四变”的改革措施,提升社区服务品质

  (1)“两分”是对居委会与社区服务中心两个工作主体的重塑。社区内部除了选举产生的居委会外,还有大量公益岗位人员,他们隶属于不同部门,具有特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居委会对他们既无聘用权、又无考核权,为此平房区对社区工作机构和队伍进行整合,设立社区服务中心,由公益岗位人员组成,街道下派人员进行管理。

  (2)“两统”是对居委会与社区服务中心资源全面统筹。一是统筹组织领导。服务中心主任由街道下派,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服务中心“大事”,副职由社区书记或居委会主任兼任,主持日常工作。二是统筹人事管理,将各部门下派人员合并为社区工作者,统一身份、统一管理、统一要求。

  (3)“三定”是对社区责、权、利的明确和保障。一是明确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居委会具体承担38项公共服务事项,社区服务中心承办62项民生审批服务事项,提供基本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是明确社区服务中心岗位设置。确定1-2名综合素质较强人员,负责窗口受理,其余人员下沉社区开展工作。三是明确经费保障。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要求各部门在下沉事项时,必须将相应的工作经费一并划转。   (4)“四变”是对服务载体、管理体制、主体作用及服务手段的创新。转变一:由过去“多平台一大厅”式服务向“一窗一岛”式服务转变。依托“智能社区”将所办事项整合为一个窗口受理。转变二:由过去多层级管理向扁平化服务转变。政府设计构建了“虚拟化便民服务审批平台”、“社区民生服务平台”,实现了协同审批、网上流转、信息共享、日常办公等一体化功能,保证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民生服务平台流畅对接和数据交换,又对市直部门所属的专网、专线进行整合和接口预留,与区三级网络平台有效对接。群众办事简化为受理、审批两个环节,这种方式使群众感受到社区在配合政府社会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特殊作用。仅以新牧社区为例,自2013年11月建立“一窗一岛”式服务大厅以来已办结服务1077件,答复咨询1456件。转变三:由过去社会管理的末端向社会治理的前沿转变。原来社区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繁枝末节,工作对象以弱势群体为主。现在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前沿,那些被认为社区无能力办理的事项均可实现办理。同时依托信息化云平台开发建设了“居民自助服务小屋”(包括自助行政审批、自助健康体检、自助金融服务、自助物流配送等),使群众享受到个性化、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办事到社区、有需靠社区、闲时转社区”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转变四:由过去多网重叠向一网多能转变。以往社区内党建、公安、民政等设了多套网格,相互叠加,边界、标准、要求均不同。为此平房区重新梳理、归纳为社区综合治理网格,做到一格多用,相邻网格之间紧密相连,网格内的“人、地、物、组织、事、情”等信息实现了实时采集、动态更新、资源共享,消除了网格管理的盲区。

  三、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平房区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到了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的褒奖,但是还存在着体制机制、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体制障碍明显。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够畅顺,建设协调难度大,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管理政策还不健全,管理职能和管理权限也不明晰。

  2.功能定位缺失。重建设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等现象仍存在,与市、区层面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还不够。政府主导的多,群众参与的少,形成政府供应、群众接纳的趋势。

  3.条块分割弊端。一是条块功能整合问题。进入社区的部门各成体系,下发的业务专用设备和与之配套的操作系统各自独立、互不衔接,社区层面的条线整合迫切需要提升。二是基础数据共享问题。多个条线的基础数据各自采集、汇总,社区层面没有统一权威的数据交换平台作支撑,大量的认证仍需信息重复录入和纸质文档传阅,影响工作效率。

  4.资金人才制约。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单靠区、街道的投入还很不够,还缺乏大量既精通技术又熟悉社区管理的人才。

  四、相关建议

  1.在管理提升中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管理权限。结合社区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加紧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从投资、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应按互通共享原则制定工作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等,在最大范围内实行标准化管理;把工作职责、工作对象较为接近的各部门工作,按职责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来保障扁平化的运行体系,为信息化流程改造创造基础。

  2.用服务资源整合带动社区服务信息化

  ??绕社区民主管理建立居民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促进矛盾在社区内自我化解;围绕社区公共服务重点推进社区就业、民政、综治等工作;围绕便民利民整合服务资源,发展社区商业服务;整合社区事务服务与生活求助服务硬件平台,形成受理方式多样化,使居民可利用互联网、电话、居委会受理点等办理各种申请。

  3.用信息化的应用推动政府部门职能转变

  突破条块分割的瓶颈,首先是数据资源在社区层面的进一步整合,加强区级层面统一管理,采用统一的安全认证、授权管理、备份/恢复、信息资源更新机制等以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实现方便高效的共享。创新管理机制,实施条管业务、块管人的管理机制,建立具有统一协调强力整合的职能部门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4.提供资金人才保障,提高社区信息化建设水平。

  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和社会资本的运营模式,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相关部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支持,争取更多的试点、示范项目落户。加大社区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使之能够较为熟练管理系统,随时解决大的局部性故障,维护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信息化助力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

论文搜索
关键字:力大 信息化 社会 时代 数据 信息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