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审计论文 >> 浅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论文

浅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04

浅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发展规模扩大,审计工作也变得尤为重要。抓好内部审计质量对于保障审计工作的效果,督促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全面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既有利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不断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同时能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准则的实施和国际上先进理念的引进,审计质量状况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是,我国内部审计仍然缺乏严格的审计质量控制程序,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质量难以得到全面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现状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结果“粗加工”多,“深加工”少,“初级产品”多,“精细产品”少。主要表现在:①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够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审计工作往往受制于企业负责人及其它相关人员的意愿。②内部审计计划不够科学,体现在内部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不够科学,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③内部审计准备不够充分,缺乏深入调查和研究,制定的内部审计方案,操作指导性不强,审计重点不够突出;④内部审计取证不够严谨,审计质量不高,对于重大问题没有彻底检查;⑤内部审计定性不够准确,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的规范,随意性比较大;⑥内部审计分析不够全面,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水平不高;⑦内部审计决定落实不够到位,审计工作有效性未能充分发挥,缺乏后续审计的跟踪控制。

  2.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因素

  2.1内部审计人员的因素。内部审计人员在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专职从事审计事务。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审计人员独立性受威胁。审计的本质特征是独立性,人员独立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内部审计工作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做到人员的独立。内部审计人员由于职业道德意识不强,为了能在企业中生存或有更好的发展,常常会按照企业管理者的意愿来从事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从而使内部审计的质量大大降低,失去可信度。②队伍素质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从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看,现有人员中大多只了解一般财务审计,而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知识结构单一陈旧,整体应对复杂审计工作的能力较弱。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开拓创新意识薄弱,宏观意识和现代内部审计意识淡薄。③风险意识淡薄。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越来越大,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内部审计任务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人员少,任务重,致使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淡薄,质量意识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内部审计质量要求。如果在实施审计时,不严把质量关,就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方面的作用,使组织的隐患、风险不能及时被发现处置,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更重要的是给组织也带来很难估量的风险。

  2.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独立性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灵魂。现行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规范:有的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的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与财务机构的权责未划分清楚;有的未设立专职内部审计岗位,由其他岗位甚至是财务机构人员兼任。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无法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自主性和权威性,从而无法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2.3内部审计计划不科学。“依法审计,客观公正”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要以事实求是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事求是地界定和处理问题。但是,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广泛的收集审计法规文件,也没有做好法规文件的目录分类、整理,以便查找。制定计划时没有做到充分调查研究,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大局,以审计署“五年规划”为指导,明确审计目标。因此实施内部审计时就难以突出重点,以真实内部审计为基础,抓住那些数额大、影响大、危害大的违法违规问题,审深审透。

  2.4内部审计方法比较落后。我国内部审计方法仍然以账目基础审计方法为主,风险意识较淡薄,较少考虑审计风险控制因素,更谈不上风险基础模式运用。

  2.5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手段不全面。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手段包括内部审计制度约束、内部审计督导复核、内部审计考核、内部审计责任追究等。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控制手段上普遍存在问题:①制度建设较薄弱,已建立的某些制度如形同虚设。②未建立分级督导复核制度或具体职责内容不明确。③内部审计考核未能有效地执行。④内部审计责任追究不彻底,责任追究形式化、责任主体不明确都致使内部审计责任不能切实得到落实。

  3.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3.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尤其在影响审计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人员的因素始终占据第一位,尤其是人员的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否能得到有效保证是决定内部审计质量优劣的关键,在保证人员独立性的基础上还需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内部审计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和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一些业务和技能的培训,要把内部审计工作和学习培训有效的结合起来,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对内部审计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常抓不懈,增强审计风险意识,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重点审计,全面审计”。②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速知识更新,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通过专门培训或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学等方式,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系统性、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增强内部审计人员在复杂环境中发现和处理问题的洞察力、鉴别力,提高内部审计执业水平,把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与不断的后续知识培训相结合,不断积累内部审计知识,增强判断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和控制制度。首先,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来设置一个健全的且有效的组织机构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该机构是内部审计机构中的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如果,企业规模较少或内部审计业务较少,在内部审计机构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该质量控制机构与内部审计机构的其他分支机构紧密相连和相互制约,在实际工作中共同完成质量控制的任务。其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并且加强风险预防和风险管理,从源头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3科学制定审计计划。“依法审计、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事求是的界定和处理问题。首先,要广泛审计法规文件,专人负责。其次,要做好法规文件目录分类、整理工作,便于查找。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调查研究,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以审计署的“五年规划”为指导,明确内部审计目标。实施内部审计时要坚持突出重点,以真实性内部审计为基础,抓住那些数额大、影响大、危害大的违法违规问题,审深审透。

  3.4推广先进的审计方法。近年来,许多内部审计人员也已在查错防弊、加强综合分析等方面摸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但由于很少进行归纳总结和使其上升为理论。再者,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缺乏广泛的交流,使得先进的方法和技术都难以推广。为此应采取多种方式,把众多比较成熟的、科学的审计方法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交流,在内部审计实践中也要积极推广,使其资源共享,从而全面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3.5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手段保障机制。首先,建立三级复核制度。所谓三级复核制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机构负责人对具体内部审计项目履行情况进行逐级审查的制度。各级负责人明确其具体复核内容及承担责任,确保每个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自始至终都处于的控制之中。其次,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能促使各级内部审计人员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有效地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并将奖惩制度切实落实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实际工作中,有效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4.小结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的下降,已成为影响内部审计事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客观分析内部审计质量方面差距与不足,建立可行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科学地制定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具体措施,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控制,更加注重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规范运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促进内部审计事业在新阶段取得更大发展。

浅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内部审计 审计 内部 质量 控制
最新审计论文
浅谈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途径
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探讨
浅谈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创
房地产去库存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探讨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大数据技术下金融审计管理探讨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业
热门审计论文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国家审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首先应强化内部审计工
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
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重构
论上市公司的粉饰行为及其审计风险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