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述要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述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述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2-0114-06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制以来,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范式及学科方法论的研究明显淡薄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的、内容等理论研究,也淡薄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方法研究。本文对现有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范式及方法论层面的有关文献做概要呈现和梳理,并对该主题的研究现状作简要述评,以唤醒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反思,促进学科研究方法论自觉,推动学科内在建制的学理性发展。

  鉴于“方法论”一词本身涵义的丰富而复杂,要说明的是,本文题目所指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从两层意义上予以理解,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论而非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工作方法之方法论;二是作为理念、观点、立场等观念形态的方法论,其思想内容必然以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具体形态表现,从而构成逻辑形式维度上的学科方法论体系。基于此,本文以“研究方法论”予以总体性表达。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关注与自觉程度较低

  

  笔者2010年10月30日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为篇名与关键词,按精确及模糊匹配方式检索,经二次人工筛选,基本符合主题的论文仅16篇。其他海量的与方法问题相关的论文主要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应用方法问题。

  刘建军认为“研究方法尚不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基本上囿于借鉴其他学科的常用方法,主要表现为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经验问题研究多理性分析研究少,静态描述多动态分析少,宏观研究多中微观研究少等现象。”佘双好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方法问题进行了专项分析,指出本学科研究方法上存在的现象和特点是:经验研究占主导,思辨研究是主流,实证研究刚入流,多学科成趋势等,提出了研究方法的综合观、统一观。戴钢书强调:“把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表明人们在研究中把唯物论,辩证法理论,逻辑学之思维逻辑和数量逻辑等进一步统一起来,展示更为有效的现代方法。”他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统计研究方法论》全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量化统计方法,并从方法论意义上进行了阐释,同时其在最新出版的专著中进一步强调并践行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邓泽慧认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传统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科研究方法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型,即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宏观研究转向微观研究,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该作者看到了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影响而必然促使研究方法的改变。吴琼认为“实证研究不够丰富”而预示着研究方法单一。但也有学者意见相左,如吴艳东用批判的眼光指出:“有些学者生搬硬套的将‘实证主义’、‘量化分析方法’、‘质性研究方法’、‘循证研究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方法中”。作者实质上在批判研究方法上的“唯科学主义”而丧失学科本身的学科特征和价值指向。祖嘉合为求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关概念内涵及方法理论体系,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其在最近一篇论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应涵盖方法论、具体方法和研究方法三个部分,且尝试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体系的名称”。

  同时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硕博论文及学术专著进行了检索,结果未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或研究方法论”专著性成果。唯有余仰涛著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探讨了研究方法论问题,但其讨论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学范畴,和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一定的内涵区别,尽管如此,该著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论问题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其他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专著中,作者们或多或少的论及研究方法问题。郑永廷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认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经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理论思维与价值分析方法以及现代科技方法等四类”。张耀灿、陈万柏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在绪论中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多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所通用。”孙其昂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绪论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有自己特有的方法。”并分析了历史总结法、现状调查法、比较借鉴法三种方法。而万美容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主要是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法的发展问题,但其最后论及方法研究的两种主要范式――理论建构范式和经验总结范式,实质上也是本学科研究方法的两种范式。据悉佘双好专题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问题的专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即将出版。

  从以上综述看,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呈现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涉及研究方法问题的总体成果较少,专题性研究更少。这说明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问题直接关注度较低;二是认同“研究方法单一、思辨定性偏多实证定量居少”的现状;三是近两年来学界之于学科研究方法的关注度逐渐升温。但总体上,还是停留在具体研究方法运用的层面进行评述和归纳,并没有深入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范式及方法论问题。而下文中一些学者已经清晰地进入了该层面的探讨。因此,更富有建设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走向变革转换与多元融合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或研究方法论”的学术论文同样较少。经检索,自本学科建制以来涉及研究范式或研究方法论的期刊学术论文11篇。而从其他学科和视阈的角度对本学科进行理论研究时也隐含了某种范式和方法论。因此,笔者将前文所检索到的有关专著和博士论文的结果,按“多学科交叉”、“其他特别视角”的指标特征进行人工遴选和梳理,结果如表1。(当然,也有期刊学术论文从多学科交叉角度进行了探讨,但学科交叉方向类别和专著及博士论文基本一致,这里不另外介绍。)

  

  分析检索到的相关学术论文及专著成果,显示出学界已经开始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式及方法论问题,一些代表性的观点开始涌现。

  

  1、研究范式需走向改良转换与变革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式要主动实现范式 转换与变革。如张耀灿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自觉推进人学范式转换。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社会哲学范式是历史形成的,向人学范式转换是时代的呼唤;人学范式不是对社会哲学范式的推倒重来,而是继承基础上的超越”。褚凤英认为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是一种社会需要主导下的“社会学范式”,而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现实的人”出发实现“人学范式”转换。

  戴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是作为“理论特色、取径和模式”而存在,而非实践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同时其认为本学科建立至今,形成的主要范式有三: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学范式;二是经典教育学范式;三是军队政治工作学范式,并进行了对比式深入分析,进而前瞻性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改良和拓展,并经由“现有范式融合、交叉学科范式创新、方法变革的范式改良三条路径进行”。作者的这些观点具有较为深刻的启发意义。

  沈壮海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其认为“在20多年的学科化建设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逐步由经验化走向科学化、由散在性走向系统性,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范式”,并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面临着“定域关注”、“学院走向”、“解题低效”的范式危机。其针对这种危机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转换的方向和基于新范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形态。吴艳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应集“学科中心主义”和“问题中心主义”两种流派之长,建构“问题一学科一问题”的研究范式。李仁卿则从科尔伯格德育研究中得到启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应注重现实问题、实践检验、科际融合等”。

  

  2、研究范式要实现学科交叉与多元整合

  大多数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学科交叉与多元整合研究持肯定的态度。佘双好强调“多学科研究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的迫切要求,也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的基本趋向。”其提出要在四个方面形成多元整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如“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并重”、“传统研究、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整合”、“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等。”沈壮海强调“在研究方法上,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应当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际整合,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多学科聚焦,实现多学科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深层次交融。”张岳从多学科研究的必要性、方法论意义及多学科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了多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戴锐从构建研究方法体系的高度指出“大到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基本方法论,小到诠释学、符号学、现象学、接受学……等学科范式都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日益得到正确、广泛、多样化使用。”史宏波指出“多学科研究不仅仅是一种具体方法,更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且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多学科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借助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二是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拓宽研究领域,更好地体现研究的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宇文利在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派生式而非本源式交叉”、“内涵式而非外延式交叉”、“域内式而非边界式交叉”等特征后,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交叉性体现为从内在概念到范畴、从知识到方法等一系列内涵性要素是在与其他学科相关信息的比较、测度和扬弃中实现交叉”。这从学科本质层面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法的多学科交叉来源性。

  表1中,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专著及博士论文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达10个,几乎涵盖所有人文社会学科。而且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从人性基础等人学的角度专题研究较多,展现了学科范式的人学诉求。这些学者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向对于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视野、领域,完善学科体系,推动学科范式转换变革,促进学科建设无疑具有方法论意义。

  

  三、缘于学科基本问题反思的研究方法论意识正在涌现

  

  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主要矛盾等学科基本问题是学科研究方法的前置性问题。对学科基本问题的反思具有方法论意义,本质上属于学科方法论研究范畴。金林南在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自身定位反思及学科方法论层面自觉意识的基础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基本矛盾是政治与教育之间的矛盾张力,并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对政治与教育在历史与现实时空中的变易进行分析,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是要对“政治的教育与教育的政治”的理性审思。其还用巴赫金的“独白”与“复调”理论分析和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独白”特征,进而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复调”视域建构。张怀民等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反思,以哲学思维中的“现存论”与“生成论”两种思维方式诠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该实现思维变革,实现思维方式现代转换。孙其昂以系统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精神、功能意义等现代性反思,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与变迁、学科系统建构等主题作了持续探讨,构建了一个以历史时空为纵坐标,共时社会为横坐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全象限”研究方法论思域,从而展开了一个从宏观社会到中观组织,再及微观个体的体系化研究场景,形成了其社会大系统与思想政治教育子系统互动生成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观,具有较为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指导意义。

  在反思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源起、人性基础等基本问题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作了富有意义的研究。李合亮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源起及本质致力做“元”视角的剖析与阐释。作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起源开始,通过对古代东方政治教化、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无名有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重历史展开。这种切入和展开具有“元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显现“返本开新”的方法意蕴。张艳新等从动态发展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做了反问式阐释。如作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是永恒的、静态的,而是历史发展的、不断生成的。不存在亘古不变、绝对同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我们只能寻求一个相对稳定时期的那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其他如万光侠等分别从人学、人性等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等问题进行了反思性研究。杨威则从发生认识论并结合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置入历史发展的长河进行发生学的探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史及历史起点进行回溯审视。应该说,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起源等问题的反思性探索显现出学科研究方法论自觉意识,启示着新的研究路向,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

  

  四、简要小结

  

  总体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及其方法论问题,当前的现状可作如下简要小结:

  学科方法及方法论等基本概念尚欠厘清。尽管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本学科研究方法问题,但 一方面,对于“方法”、“方法论”、“范式”、“方法学”等上位基本概念还缺乏准确细致认识,存在较为普遍的概念“泛化”或“窄化”的现象,因而误解、误用、混用情况较多,比如“范式”,任何一个视角,甚至一种简单具体方法都时常被称之为“某某范式”;另一方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等下位概念及内涵还未甄别清楚,缺乏一致认识。

  学科研究缺乏方法自觉是普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缺乏方法自觉是普遍现象。从文献数量上看,观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问题的文献数量甚微;从成果内容上看,现有研究范式的成熟度及稳定性还不够,而新的范式还未完全形成,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专门成果尚未出现;从研究主体上看,对学科研究方法问题关注居多的主要为年轻学者。当然,少数老一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家也较为重视。如张耀灿教授明确指出“要重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科研方法的创新”。但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学者,多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的理论及实践运用研究,而之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问题论及较少。

  学科研究方法论思想总体处于启蒙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论思想总体处于启蒙阶段。这里“启蒙”有两层意思:一是大部分论文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问题时都处在“要研究”的浅层,这是一种“觉醒”和“启蒙”,并没有回答“怎样研究”以及“如何研究”等深层问题;二是表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问题还要历经“启蒙运动”,以推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自觉。总体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界还处在一种由外界力量使然的工具理性之下,追求学科政治性本质应用目的的快速实现,而忽视了学科的知识理性和科学理性。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学科的科学性或学术性“下坠”。实际上这种带有显著的工具实用主义色彩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科研究方法的学术论争场域尚未形成。一个学科的完善与成长,是伴随着学科研究方法的论争而进行的。总体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还没有出现不同立场、学说,甚至所谓学术上的“流”与“派”的论争场面。也许由于还处在“启蒙阶段”,无论是“独特方法”,还是“多学科方法”,或者“多元整合方法”等,似乎还没有形成鲜明的系列阵容,也没有观点的深入交锋碰撞。只是少数学者发表了少量文章,提出了少许观点,并且就这些少许观点拥合者与质疑者均较为少见。笔者以为,即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的综合性决定了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性,但作为一门业已建制的独立学科,必须经过反复的学术探讨、辨析及论争,甚至学术批评,最终确立自己相对独立较为稳定的研究方法及其方法论立场。

  具有学科方法论意义的反思意识正在涌现。“启蒙”本身就内在蕴含着某种思想的“自觉”与“反思”,这种反思是触及事物本质的“深思”。从综述可以看出,基于学科基本问题及现代性反思基础上的学科方法论意识正在涌现。一批青年学者正从人学、发生学以及本体论、认识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本源等问题进行哲学层面的追问。这是学术元研究、理论元探索的良好开端,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新探索。这种学科方法论反思意识也正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方法论“无意识”到“朦胧意识”,再向“自觉意识”的发展趋向,进而向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的独特理论学科发展。

  学科方法论是支撑学科实体理论的基石。应该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范式及方法论问题,学界做了有益的探索。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开拓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复杂性科学方法论为基础,传统思辨、质性及量化方法融合交叉,旨在观照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实践性问题研究的学科方法论,并在多学科研究引发“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始终强化坚守自我学科立场的本位意识。由此,才能创生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及方法论体系。如果这种致思旨趣得以发扬,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法论研究“科学共同体”而持续稳定发生效应,必将有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进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科学图景将会早日呈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述要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方法论 述要 研究 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 思想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