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仪式:价值与路径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仪式:价值与路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仪式:价值与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2-0096-04

  

  仪式通常被界定为在特定群体或文化中沟通、过渡、强化秩序及整合社会的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仪式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并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特有的情境教育与学习方式,它密切结合现实生活,并通过各种要素与场景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个体生活与文化活动之中,从而提供了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开放性环境。仪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受教育者的道德体验,满足其道德学习过程完整心理因素参与的需要,为道德内化创造了最有利条件,是一种促使参与者形成某种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

  

  一、仪式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仪式通过实施道德和文化的濡化实现教化的目的,它能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而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仪式从多方面呈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而仪式中呈现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一致性,仪式也是对仪式参与者(受教育者)进行情感、观念、精神和素质的教育,其中必然涵盖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次,仪式过程实际上包括了信息与知识元素的传递,也包括了感性和情绪的传导,具有丰富的内容,而这些信息、知识和情绪等的传递恰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般教育过程力图实现的。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外一部分重要内容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规范和秩序的教育,仪式“巩固了群体的规范,给个人的行为提供了道德制裁,为共同体平衡所依赖的共同目的和价值观念提供了基础”,两者具有一致性。最后,仪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还表现在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重现和重构历史,这种对历史的重构实际上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这种重构,仪式既具有历史传统的内蕴,又体现了时代的思想特征。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仪式可以也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它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且能够实现教育主客体的互动,并且这种载体不同于一般的载体,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载体的补充和丰富。仪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附着于仪式的各种要素上,如符号、声音、服饰、氛围和规程等,通过仪式要素的多层次、多样化和多角度的运动如展演和参与等来实现教育目的。这表现在:首先,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通过仪式载体承载到教育客体面前,能为他们所感知,对他们产生影响;其次,仪式载体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之间实现传递和沟通,使主客体双方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通过仪式的形式联结起来并发生互动,仪式成为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纽带,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相互作用的实现。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仪式有特殊的形式性,它包括了一系列构成要素、行为环节和运作流程,有着较为严格的形式要求,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展演。只有具备这样的形式性,仪式才能创设出相应的情境,以情境教化、凝聚、升华和固化对象的相关情感。仪式特有的形式性可以迅速而又直观地让参与者体察仪式希望传达的信息,它通过个体的观察、模仿与身临其境,通过在场其他人的言行举止,通过现场营造的气氛来唤起参与者相似的内部情感而实现其教育目的。教育在于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而仪式恰恰能够创设唤醒的场景,起到一种唤醒的作用。在仪式的环节和场景中,每个人都是作用和被作用者,极易相互感染、共同强化。很多平时不易调动的、埋藏于心灵深处的崇高情感在仪式中得以唤醒,如此,精神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受到启发。青年大学生易于被情境感染,情境中形成的情绪和思维方式也易于深刻烙印于大学生意识之中。同时,大学生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仪式传递出来的信息和知识也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比,仪式可以明显提升参与者的道德体验,强化道德学习和实践对参与者的影响。

  总之,仪式用情境形塑了受教育者的生活,决定了人们未来的诸多可能性,引导了人们对客观情景的主观构建,并使他们可以适应某种社会秩序。仪式构成社会化领域和制度之间的桥梁,并使对于课程和学校都非常重要的社会学习成为可能,思想政治教育也在这样的仪式过程中得以实现。

  

  二、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之障碍

  

  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非是理所当然实现的,仪式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障碍,这导致了教育者很难通过持续、规范和体系化的仪式活动开展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1、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形式和内容统一于仪式的过程中,但是二者又在实践中存在着矛盾。人们往往容易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或者注重内容而脱离形式,特别是前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更为突出,其危害也更大更广泛。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某些行政化倾向,学校的办学活动因此体现着某种行政化的逻辑,仪式也呈现一种扭曲的形式化、数字化和格式化。受政绩观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中的仪式多数时候被窄化为需要摊派人数参加的启动仪式和挂牌仪式等,学生对此处之冷淡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一些可以通过仪式形式促进学生了解、理解与感怀历史传统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却因为内容复杂等原因被束之高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大且文化意义丰富和教育功能突出的仪式或仪式性活动没有开展起来,例如,升旗仪式的数量和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大学生的贷款和还款成为数字游戏,贷款和还款的签约过程沦为一种随意的形式,等等。究其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重视研究和实践仪式的教育价值,没有理解并处理好仪式内容 与形式之间的矛盾。

  

  2、传统与现代的对立

  仪式作为社会文化活动与现象具有传承性,是一种历史积淀和历史记忆,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环境却无时不处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之中。因此,在利用仪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现代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是技术控制的社会,技术的控制使原先的外部控制转向人的内在方面,道德与精神等被遮蔽与挤压,人的全面发展也无从谈起。仪式多是以传承与承继的形式展演传统与历史内容,特别是一些经过长久流传和历史检验,具有丰富人文价值和道德意义的仪式能够平衡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现代社会的仪式活动往往缺乏对传统道德观念和文化等的吸收与借鉴,很难看到真正植根于现代生活,并且具有传统道德和文化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在现代社会新近产生和融合出来的现代仪式过分追求过程平面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别是传统道德内涵逐渐式微。总之,仪式在传统性与现代性存在多重的交叉和对立,这也使得仪式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障碍。

  

  3、本土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冲突

  文化传统渗透于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方面,并成为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精神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入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被经济全球化压缩到同一个时空之中而发生激烈的碰撞。在这一碰撞中,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价值取向所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而仪式的本土化与经济全球化冲突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遭遇。国家与民族在积极融入世界文化融合的进程中,产生了观念、思维甚至道德上的困惑,也造成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某些方面的扭曲。在本土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冲突背景下,多元化成为出口,然而这种多元化也导致了价值心理的失衡和价值取向的紊乱,传统权威价值观缺失,行为方式偏激,表现为利己主义、物质主义、感官主义、自由主义、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虚无主义,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被削弱,其权威性下降。仪式同样在这种冲突中表现出某些混乱,本土化的仪式被放弃而外来的仪式却又被不假改良地开展,在这种混乱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开展是无从谈起的。

  

  三、实现路径之探索

  

  要实现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必需对仪式进行遴选与整合,并对仪式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充实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名列开展仪式的相关规范和创新仪式形式等。

  

  1、仪式的整合

  第一,整合传统仪式与现代仪式。许多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传统仪式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忘,另一方面很多教育意义不强的新仪式却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多的受众。在传统的仪式中那些对学生成长、成熟有帮助作用的仪式应当被有选择地安排到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中来,这些仪式应该与传统文化内容密切联系,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和民族个性。对于与时代不相适宜的,或是有悖于现实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与现实社会脱节严重的一些仪式就应当予以批判和剔除。也就是说,既要吸收借鉴古代传统仪式教育的丰富思想理论内容以及有效形式,也要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从实际需要出发,尽量使仪式教育贴近生活、贴近人心,争取能够在仪式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融合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清明节为例,这样一个富集文化、精神和教育内容的节日,是借助仪式开展教育的良机,历朝历代的文人描述清明节日的诗句不胜枚举,学生亦可藉此提升文化素养,同时作为缅怀先人、追思历史的节日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往圣先贤及其事迹的感怀,激发学生效仿这些前贤们的意识和情绪,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只要加以设计,诸如此类的传统节日都可以被运用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同时,对于一些教育价值甚微的现代仪式,要积极加以引导,强化其具有教育价值的一面并克服其负面影响。

  第二,整合正式与非正式仪式。广义的仪式可以被理解为一些有组织的行为方式,因此有的仪式可以是正式组织的组织活动,也可以成为一些非正式组织的活动。正式组织的仪式是那些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需要耗费一定人财物的仪式。这些仪式应该由学校相关组织出面,精心设计仪式的各种环节和环境,体现仪式的严肃性,这样的仪式如专门的升旗仪式、开学仪式、毕业典礼和其他重大的活动等。而非正式的仪式包括了那些范围不大,仅限于一部分人参与而影响有限的仪式,比如兴趣爱好者组织的特殊仪式活动、个体生命仪式等。这些非正式仪式可以通过文化塑造的方式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是需要加以规范和指导,特别是专业老师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指导,发掘其教育价值。一般而言,节庆仪式和观念仪式是较为正式的,如国庆节等,而生命仪式和状态仪式则较为随意,如生日仪式等。这些仪式都可整合起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成人礼就是结合了观点仪式和生命仪式的一种重要仪式,它对参与者同样有责任教育、道德教育和角色教育等作用。

  

  2、仪式的设计

  第一,充实仪式内容。仪式包括了诸多要素和环节,需要创设特殊的环境,传达特定的内容。为了防止仪式的形式化倾向,需要对仪式中的内容进行必要的丰富和整合。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与仪式的要素、环节和情境结合起来,灵活地根据仪式的形式要求对内容进行转换和调整。特别是要把那些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借助仪式的场景和氛围展示出来的教育内容挑选出来,以仪式中创设的情境来展示教育内容,形成教育过程,达到教育目的。世界上很多国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通过调整和充实传统文化内容对国民精神开展塑造和教育,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要特别重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来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活动的内容,从而加强大学生信仰体系的认同和巩固,这应该成为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

  第二,名列相关规范。仪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规范来保障。仪式的时间、地点、衣着、语言表述和符号等都要明确的规范,如此才能体现仪式的严肃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这样的规范并不是对仪式的各个细节面面俱到,而是在严格中带有灵活性,既有宏观指导框架,又能因时因地灵活权变。除了明确成文的要求外,仪式的相关规范还应体现在形成道德层面的规制,对违反仪式规范的行为在道德、意识和舆论中形成谴责和自咎,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促使仪式的参与者反思并改进自己的行为。关于仪式的规范,还应注意在操作细节上要切实可行,相互契合,避免冲突,在运行机制上要环环相扣,相互渗透,形成合力。

  第三,创新仪式形式。伴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教育内容的丰富,仪式教育的形式也应当进一步在体验、模拟、启示和符号象征方面创新。在把握仪式形式的基本原则和体现仪式内容的基本框架下,仪式应该更多借助于现代技术和工具创新仪式的载体,使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喜欢新的仪式形式。仪式的形式创新应该能够通过场景、环节与氛围来再现、重构和演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最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仪式:价值与路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路径 仪式 思想 政治 价值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