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浅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认识的误区论文

浅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认识的误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4

浅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认识的误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受到各种思想文化影响明显增多。这些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青年大学生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实效性不强现状。这里面固然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但不容否认的是,对于如何具体的、历史的、客观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没有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

  

  1“神圣化”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然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认识,却长期存在着“神圣化”的误区。一方面,一部分人经常把青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人格问题、生活问题、感情问题等与思想政治教育片面联系起来,认为只要学生出问题,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没搞好,都是学校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过失,认识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作用,看不到影响人的社会性的因素的复杂、多面,以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被批评,时常被“批斗”。另一方面,从高校自身来说,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分强调方向性、政治性,缺乏层次性与基础性,具体表现为:口号式内容多,具体的要求少;高而大的内容多,切合实际的内容少;理论层次高,实践水平低。这就导致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圣人”教育,离现实生活远,离自己更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冒”,没有兴趣。

  

  2“绝对化”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而社会关系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伦理道德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地域关系等等。[2]因此,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的统一。人的成长总是以现实的社会关系为起点,人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当前,社会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绝对化”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象,把在学校特别是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一劳永逸”的教育实践活动,想当然的认为是给学生打了“免疫针”,即使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也不会有问题了,如果有问题,就是在学校没有教育好的“次品”,责任还是在学校,而忽略了一个最普遍的真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人的发展是由无数个阶段性结合而成的连续性,不可能是一成不变、原地停留的。

  同时,不仅在社会上存在着“绝对化”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高校内部也长期存在着这种倾向。比如,高校最普遍存在着的德育、智育“两张皮”的现象。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本职,并不身体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教育的工作,而是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认为只要教好专业课程就完成任务,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三观教育”、人际关系调适等不是授课专业范围内的事,管不着也不想管。学生有事多数情况下只能去找辅导员,如果出事,那辅导员就只能“难辞其咎”。

  

  3“真空化”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古语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涂有光教授提出“泡菜”理论,认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那么,我们“推而广之”,整个社会的风气决定着社会成员(当然包括所谓“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环境的优劣和改变对人的思想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离不开他所依存的整体大环境的熏陶。在现代社会,环境因素越来越复杂,对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科技智能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3.1 外来价值观念、文化的影响

  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全球化生产体系正在形成,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源配置更加市场化。伴随着经济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各种信息和观念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思想文化交融日益扩大和频繁,带动了思想文化和精神领域的变化。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竞争意识等思想和价值观念也相时而来、趁势而起,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尤其是来自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使得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

  3.2 社会转型时期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使我国社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经济利益、人们生活方式等呈现多样化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际关系上,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

  3.3 信息化的影响

  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信息网络化极大地改变着传统信息传播的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多样、更具影响力的教育载体,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各种负面信息甚至是“黄色”、“暴力”、“虚无”文化也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其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施的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的推行自己的意识形态、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传输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有意识地去“西化”年青一代。而青年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缺乏鉴别力,易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诱惑,从而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很大影响,动摇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3.4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父母及其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教育程度、相互关系等。[3]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动力,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亲情之中,对孕育人格、完善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视物质生活关心,轻精神需求的扶助;重智力投资,轻思想道德的引导;重前期教育成果的回报率,轻大学后续教育的责任心。[4]高中生在校时间长,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少,面对高考压力,家长关注的重点就是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孩子一旦考取大学,家长如释重负,认为家庭只要提供经济支持,而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则依赖高校统包。一些家庭培养出的学生进入大学,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过激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4“简单化”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积累的基本经验之一,可以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法宝”。于是,一部分人包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简单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方法、措施都已经是成熟的、固定的,只要思想上重视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墨守成规、不察变化的“机械思想”,显然是把过程复杂、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化”。如果不注意世易时移的形势变化,不注重教育对象“随行就市”的发展变化,一味的、不加分析的、僵化的继承老传统、沿用老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肯定要大打折扣,更不可能完成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新使命。“简单化”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另一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工作作风不实现象,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倾向、主观主义色彩和形式主义作风。

  教条主义倾向在工作中体现为存在比较严重的唯上、唯书的习气。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情况不够,不是从实际出发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内容、方法,而是一心围着上面转,生搬硬套上面的指示、精神,使思想政治教育疲于应付、忙乱无序、缺乏计划性,并容易诱发学生的反感情绪,催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些教师把“两课”当作一门专业课程和知识体系来讲授,以灌输方式为主,过于强调系统性、逻辑性、严谨性,只顾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罗列,从理论到理论的推理,课堂说教过度,而可读性、生动性不强,针对现实问题不够,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够,往往容易引起学生对课程的乏味,只关注于应付考试、获得学分,很大程度上扭曲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目的。主观主义体现在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忽略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注意深入现实,不喜欢搞调查研究,仅凭主观意志、个人好恶办事。制定计划、措施时不注意征求学生群体意见,听取学生呼声,而是主观武断、自作主张;做具体工作时又喜欢夸夸其谈、自以为是,把自己一知半解的东西当成永恒不变的真理,并且人为的加以推行而不考虑实际后果,给人一种“想起来妙,读起来好,做起来笑”的可悲印象。

  形式主义体现在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体现一定的形式,就本末倒置的追求形式。制定计划时硬性规定要搞几次大活动,办几次大讲座;在实践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造声势,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只考虑对外界的影响,而很少顾及这些活动到底对大学生的影响如何,能否达到活动本身预期的教育效果。

  比如,学生党团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一种形式,起着龙头导向作用。很多时候党团支部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其活动往往停留在发展新党员或文件学习时进行的必要程序及一般性的集会,学习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

  

浅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认识的误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实效性 实效 思想政治 误区 思想 政治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