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论文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作者:未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8-22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电子和信息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地推动这项工作,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改为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发布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要实现两个转移:第一,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移到为发展国民经济、为四化建设、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为此,必须把电子信息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放在首位;第二,电子工业的发展要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并确定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软件为发展的重要领域。

  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七五”期间,重点抓了十二项应用系统工程,即邮电通信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管理系统、电网监控系统、京沪铁路运营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科技情报信息系统、民航旅客服务计算机系统、航天实时测控与数据处理系统、公安信息系统、财税系统、军事指挥系统,并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贴息贷款,支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以后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技术和社会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宜速作决断,不可延误”,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该计划投资100亿元,其中,信息技术相关项目的投资约占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

  1988年5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机电部,并将振兴电子产业的任务交机电部承担。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继续支持各行各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取得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1988年至1992年,国家经济委员会、机电部、国家科委和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办公室,在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EDI技术、CAD/CAM以及MIS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不断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向纵深发展。

  (二)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

  我国信息化正式起步于1993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岚清等提出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启动了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同年12月,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主席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加强统一领导,确立了推进信息化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1994年5月成立了国家信息化专家组,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参谋机构,为建设国家信息化体系,推动国家信息化进程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

  1996年以后,中央和地方都确立了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信息化在各领域、各地区形成了强劲的发展潮流。国务院于1996年1月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组长,由20多个部委领导组成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国的信息化工作。

  (三)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

  经过1993—1997年的建设与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发展思路已经初步形成。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和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二十四字指导方针。

  经国务院批准,1997年4月18—21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深圳召开了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邹家华同志作了题为“把握大局,大力协同,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主题报告,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曾培炎作了关于《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编制说明,电子工业部部长、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胡启立在会议闭幕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吕新奎作了“1997-1998年国家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的报告,许多部委和省(区、市)信息化主管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做了交流发言。会议全面部署了信息化工作,通过了规划,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里程碑。此后,全国的信息化工作从解决应急性的热点问题,步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轨道上来。

  1998年3月以后,随着国务院机构的进一步改革,将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建制并入新组建的信息产业部,负责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工作。

  为担负起研究制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工作;协助业主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组织协调和推进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研究制订有关信息资源的发展政策与措施,指导、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安全技术开发;推动信息化普及教育等职责,成立了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信息化办公室)。1999年2月,国家信息化专家组变更为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专家委员会。

  1999年12月,根据国务院领导关于恢复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批示,成立了由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担任组长的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继续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

  信息产业部努力推动电信体制改革,进行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电信重组和结构调整、国营企业改革。初步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多家电信运营公司开展市场竞争的格局。与此同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和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四)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党中央高瞻远瞩,《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深刻剖析了近年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全世界带来的巨变。信息化从一场技术革命转化为一场产业革命,并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正如朱镕基总理在《建议》说明中阐述的:“我们讲抓住机遇,很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用高新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党中央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为加速现代化的进程,使我国由经济大国变成经济强国,必须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二、中国信息化发展思路的形成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八五”、“九五”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思路,为新世纪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积累了经验,奠定了思想基础。主要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国 信息化 发展历程 基本思路
最新中国经济论文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历史
中国新时代海外经济利益保护能力建设探讨
后疫情时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奥会对中国经济的影
经济制度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OF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房地产泡沫中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
热门中国经济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个机会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背景下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思考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思考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