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国际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汇率政策取向论文

国际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汇率政策取向

作者:夏斌 陈道富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3-06


  第四,要确立放慢海外上市节奏,积极发展本土资本市场的战略安排
  虽然我国是全世界高储蓄率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完善,资金的低效、不合理分配,导致相当一部分优秀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无奈之下不得不借助国际金融市场筹资。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不是中国金融发展的长期战略。因为海外上市筹得的外币资金在外汇市场转换成人民币后投入使用,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不但使我国加大了储蓄的盈余,承担了额外的汇率风险,削弱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为大国经济战略的实现必须有大国资本市场的配合,历史上还未出现一个大国经济的发展依附于另一国家资本市场的现象。而且,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改制中,国人已经承担了大量的改革代价,但如果国人不能享受改革收益的回报岂不是怪现象?而且,只要处理妥当,让国人享受改革成果的回报,不会影响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初衷。因此在当前,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和健全我国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近期的策略安排,一是应积极鼓励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企业的海外上市(当然仍不排除在境内改善对其的相应融资环境);二是在国有大银行上市筹资中,面对是否“贱卖”的争论,最好的办法,尽快发展境内私人股权基金作为第三方,与境外投资者竞争入股,包括筹集外汇资金入股;三是在支持、调控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房地产信托基金,相关部门要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实现“与其放任不管海外的REITs,不如发展中国的REITs”。
  第五,进一步运用好货币对冲操作手段
  针对中国近期出现“松货币、紧信贷”局面,信贷增速在下降,但市场货币宽裕,货币市场利率不断走低,对冲成本下降,而且鉴于间接融资为主格局变化的缓慢性,对充分关注中国经济2006年下半年乃至2007年经济周期中可能出现下滑的中国中央银行来说,提供了进一步运用好货币对冲操作的空间。中央银行对冲操作手段的灵活艺术运用和经验的积累,将有助于中央银行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目标的实现。
  第六,增加双边贸易协定,提高亚洲区内货币的结算功能
  近十年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区内贸易比重越来越高,但即使是纯粹的区内贸易,其结算货币主要使用美元。在各国基本盯住美元的结算货币安排下,有助于降低各国之间的汇率波动,有利于区内贸易的发展。然而随着区内各国汇率与美元的固定关系弱化,无序的浮动并不能保证各国间汇率的稳定,不利于区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中国已与大多数东亚国家建立了双边贸易协定,完全有余地进一步扩大与亚洲其他国家建立双边贸易协定,并推广到多边、区域贸易协定,逐步提高人民币在区内贸易中的结算功能,或者如本文最后所述,进一步探讨东亚货币体系的安排,减弱美元汇率不稳定的负面影响,这是保持人民币在体现市场供求原则下保持基本稳定的另一战线上的重要思考。
  第七,更重要的是应长期坚持并积极落实内需主导战略
  研究世界经济史和大国兴衰史可以发现,内需主导战略是大国经济的基本制度安排。内需主导并不排斥适度保持一定程度的外需,内需主导并不是简单支持一时过度的投资增长。内需主导是就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总体关系而言,是基于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趋势,为保持世界经济的基本平衡和中国经济自身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基于世界经济史中大国兴衰史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一项大国战略安排,是和平崛起的需要和必然。因此,确立内需主导战略,构筑经济稳定发展的国际环境,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一项不可忽视的重大任务。通过落实内需主导战略,统筹解决国内收入分配、投资与消费、经济开放与安全等重大经济问题。减少中国“和平崛起”中国际社会的摩擦与噪音。如何落实内需主导战略?反思中国目前的内需不足,有各方面的原因。
  为此,在近期内起码应重点思考以下六项工作: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处理“国富民穷”与“让富于民”的关系,或者说“国富民穷”与“民富即国富”的关系,“让富于民”,加快完善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税收等影响居民消费的体制环境。二是鉴于我国投资每增长1%,可拉动GDP增长0.2%,居民消费每增长1%,可拉动消费0.8%的状况,必须出台相关政策,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政府的公平职责,减少政府投资支出,扩大政府在社会公平方面的支出。三是趁目前几年外汇储备较多,汇率升值压力较大时期,将一部分外汇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譬如解决体制转轨中的历史痼疾、社保的巨大缺口和海内外重大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科研、人才等领域的战略性投资,以降低国内储蓄率。四是调整引进外资的相关政策,确保重点引进技术与管理,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五是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个人消费信贷。六是进一步理顺市场价格体制,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挖掘消费需求。
  当然,即使以上政策决策无误,同样不排除这些政策被人利用的可能性。为此,还应保持政策的灵活性,根据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进行灵活调整。
  
  2、货币体系方面:逐步增强世界货币发行的约束
  
  第一,从方向上看,全世界应建立一个非国家货币主导的货币体系,逐步从目前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过渡到多个货币共同竞争的货币体系,最终达到建立一个非国家货币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这种货币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对作为国际货币储备货币发行的约束,减弱世界货币发行国的国内经济发展目标对世界货币发行目标的干扰。在世界经济“多极”发展态势中,创造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经济环境。
  第二,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保持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国际组织要关心G20北京会议提出的相关国家参与权的分配改革,但鉴于目前世界上对冲基金欺诈丑闻频频暴露的状况,国际组织首先更应加强对包括对冲基金、离岸金融中心等国际游资的监管,加强透明性,减少世界外汇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波动。
  第三,中国要主动开展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努力探索和逐步扩大人民币在边贸结算中的作用,逐步放宽对境内居民和非居民基于贸易活动的人民币结算制度,探索贸易项下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清算机制。
  第四,作为包括东亚的亚洲各国应顾全大局,加强协调。一是在当前《清迈倡议》、亚洲债券基金及政策对话与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包括东盟监督机制、马尼拉框架组、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和东盟+3经济评论和政策对话),进一步讨论东亚货币体系安排,如基本共同盯住三大国货币篮子的国家与地区,可探索采取相应的汇率波动区间。探索建立东亚外汇储备总库和东亚货币基金,探索东亚区内贸易扩大相关国家结算货币的功能。二是尽管全球贸易清算货币主要是美元的格局调整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作为主要为盈余体的亚洲各国政府,都要努力改善外资政策,积极发展亚洲地区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尽可能做到以亚洲国家的盈余资金支持亚洲各国的经济成长。一句话,亚洲地区应建立更紧密的联系,逐步削弱美元过度波动对亚洲经济稳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国际 经济 中国汇率 政策取向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浅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