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我国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开发与培养存在的误区及方法研究论文

我国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开发与培养存在的误区及方法研究

作者:李 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2-07-07
  【摘 要】青少年是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与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后备力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他们以敏感的心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也同时具有十分突出的缺点,如人格缺陷、意志薄弱、功利心强、人际交往能力差等等,这些不良表现于他的智商高不高,成绩好不好没有必然联系,这些问题恰恰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存在缺失的外在表现。因此,针对当前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青少年; 非智力因素; 误区; 方法。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上存在片面、狭隘的误区,限制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国家教育政策落实难,部分地方相关教育政策不完善。
  
  在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看来: “素质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目前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这五个方面,有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却强调得过度了。此外,素质教育的问题,不是出在办学条件上,也不是出在经费不足上,而是出在治学理念上,出在我们对人才判断的标准上。”另外,学校仍以提高升学率、重点率为办学目的,以培养名牌生、特长生、尖子生为人才目标,造成许多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停滞,成为应试机器。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滋生出了所谓的高考集中复读学校,以提高学生分数作为收取学费的唯一标准。教师把教育片面理解为教学,重“教书”而轻“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讲的也是这个问题。然而在我国,很长时间内老师被称为“教书匠”,教师也片面认为教育就是进行教学。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更是片面理解“素质教育”,认为除了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以外,学会弹奏乐器、绘画、书法、跳舞就是全面发展,更有甚者把让孩子学会这些特长作为将来升学提供便利的条件来培养。
  
  2、教育内容上仍以培养智力因素为重,轻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全日制教育仍然摆脱不了以“应试”作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内容。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在改进青少年教育内容对科学教育过分倚重,尽管早已推行所谓的素质教育,但除应试科目外,许多中小学增加的额外教学内容依然以知识技能为主,如人口教育、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国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减灾教育、消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等均属专题性教育。“素质教育”,为各种贴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智力水平的课程设置铺平了道路,却很少思考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促进青少年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加青少年教育中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共同发展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中多强调实用主义,力求教学成果在短期内见效。如中小学以多学习各种特长为以优选高中做准备,高中就直接以高考内容作为学习内容,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以学习技能作为教育内容,这些做法虽然在短时期内使我们看到了教育效果,但就长远来看,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培养,情感、道德、责任心、意志力的缺失使这些孩子有可能会成为怪才、偏才,最终被社会和自己的人生所淘汰。
  
  3、教育方法上以传统、单一的主要教育方式,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采取“灌输 - 接受 - 考核”的路径。过分强调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受动性,即单向知识传导,学生毫无选择性的全盘接受,而后又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中心主导地位( 讲授) ,学生处于附属地位( 听讲) ,照本宣科,墨守成规。当今的青少年多以 90 后、00 后为主,他们个性突出、思维敏捷、求新求变的特点早已不适合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育方法主要体现在各阶段教育脱节、各学科之间缺乏交流。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论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说: 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要在教育中形成合作交流的氛围,离不开各阶段、各教师间的合作交流。虽然几乎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有统一的时间集中教研活动,但很少跨年级、跨学科,更不要说跨区域、跨阶段。工作只开展在表面,组织者积极表现,旁听者消极坐视、评价者口是心非,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格、性情、兴趣、心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得不到延续、完整的教育。
  
  二、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的途径。
  
  ( 一) 人格培养 - - 家长和教师共同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
  
  1、家长要注重提高自我道德素养和心理品质。家庭是人出生的场所,是人最初的成长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培养的首任教师。中国有句“先入为主”的成语,就是说先看到听到体验到的占主导作用,正如孔子所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培养,会影响人的一生。家长要学会“教子以德”; 家长要坚持诚信守信; 家长要做到平等真诚; 家长要接种“心理免疫”。
  
  2、教师要具备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完善自身人格魅力。我们提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师德师风修养,重视的是为人师者自身形象的塑造,强调的是教师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坦荡的胸怀,高尚的言行等对学生进行“寓教于无形”的教育。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从;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示范的人格力量更容易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提升教师道德情操的途径。
  
  3、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人格影响应保持延续性和一致性。孩子人格的健全家长言行身心一致的教育,也同样需要老师的教育保持一致性和延续性。因此要求老师和家长应该经常保持沟通和交流,构建“家校合作”体系,实施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建立 QQ 群等途径做到学校教给孩子的一些道德常识,家长要教育孩子既能倒背如流,又能切入实际生活。让孩子保持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孩子人格培养的强大合力。
  
  ( 二) 兴趣开发 - - 尊重并指导青少年培养广泛兴趣爱好。
  
  1、家庭教育要注意引导孩子大胆进行兴趣探索,尊重孩子的选择。首先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要尽可能的倾听孩子的问题,同时引导其多提问题,提好问题,必要的话,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才使其积极性得到最大的保护和提高。其次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引导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进行多种爱好探索,把学习和玩结合起来,让孩子体会到知识的作用。营造家庭民主和谐氛围。要努力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很多自以为懂得孩子的家长只是徒有虚名,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愿花时间在这方面多下些工夫。要学会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家长切不可打着“爱”的旗号去强迫孩子,如果真的为孩子好,就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情感。
  
  2、学校要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激发培养学生兴趣。一是提高课堂教育效率。利用教学内容,挖掘有关因素,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营造宽松愉快环境,寓教于乐; 巧用直观手段,提高兴趣; 解答趣味问题,调动兴趣。二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以及参与实践活动的各种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和亲身体验。可以基于学生自身需要、爱好、情感设计实践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发课题,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创造意识,促进其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 三) 性情陶冶 - - 家庭教育重视陶冶青少年良好的性情。
  
  1、家长要增强自身人文修养以营造轻松健康的家庭氛围。家长的人文修养是重要的家庭教育资源,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里讲的人文修养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文化知识修养、审美修养、文化修养能力。
  
  2、采取适合青少年身心成长特点的教育方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性情。用阅读推动心灵的呼吸。阅读就是读思想,阅读能使人养气。阅读可以让我们敢言人之不敢言,能言人之不能言,善言人之不善言; 阅读可以让我们形成侠骨的尖锐,理性的思考,感人肺腑的诗情画意之文风。无数史实证明,不读书,不积累,就永远不会成功。用音乐陶冶孩子的性情。通过鉴赏或表现音乐,使孩子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含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出的真、善、美所感染、吸引,从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过程。用美育滋养青少年的情感。通过美育培养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孩子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美育不仅是一个独立成分,它对体智、德育还能起到催化作用。
  
  ( 四) 心理调节 - - 引导青少年形成心理自助机制。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学业观。学生时代当以学习为主,但不应该为分数而学习、为功利而学习。不同种类的知识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青少年应当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结合当前实际,脚踏实地地学习真本领,着眼自身长远发展,而不是追求虚名,应当以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习目的,不断解放自我,提高改造自我的能力。只有对学习的目的有了科学而正确的认识后,才能树立崇高的志向并产生强大内动力,为达到目标而积极进取和不断奋斗。其次是要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学会自我剖析,正确地与他人比较,适时地向他人咨询。再次是要调节目标高度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因此要学会设立由低到高的目标,一步步实现,保护自己少受挫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优势,去获得成功。最后是要找到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在心理承受力与现实存在严重脱节的时候,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前,要学会通过适当途径将心理压力、心理不平衡释放出来,以免高度压力下脆弱的心灵过于扭曲。
  
  ( 五) 进取求胜 - - 采取多种方式培养青少年进取心。
  
  1、用激励表扬的方式树立青少年自信心。青少年自尊心较强,也有叛逆心理,因此在教育学生时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公开打骂批评,而应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处理。
  
  对学生进行表扬应多过于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不是揪住他们的错误一个劲地“穷追猛打”,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但是表扬应该有原则,必须客观公正,不然的话会让学生无法分清是非对错,也就无法进步了。
  
  2、以榜样的作用激发青少年树立奋斗目标。榜样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传统的榜样作用也应该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更新,以适合新时期下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在榜样教育中应该引导青少年对榜样的理解和热爱转化为具体的日常行为实践,从而逐步走向成长成才。
  
  3、用乐观心态滋养青少年参与竞争的意识。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说: “一个人向前瞩望的时候,如果看不到一点快乐的远景,他在世上就活不下去。人类生活中真正的刺激剂是未来的快乐。在教育技术中,这种未来的快乐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对象之一。首先要培养起这个快乐,唤起这个快乐,使它成为可以实现的。其次,应当坚持不懈地使比较简单的快乐转变为比较复杂的和对人类有意义的快乐。”
  
  ( 六) 意志磨炼 - - 有意识地进行青少年的意志力锻炼。
  
  1、要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日做起。事无大小,事无点滴。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只要认真对待身边的小事,同样也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比如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如果一个人能一贯做到,从不马虎,那他的意志必然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样,任何远大的追求,都必须从身边的事做起。培养意志也不能一步登天。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应该培养孩子从身边的学习、生活、活动中,自觉严于律己,形成习惯,这样就能使意志得到锻炼而逐渐坚强起来。另外,教育孩子做什么事情,应该从当下做起,从今日做起。明代文嘉《明日歌》云: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此,要培养孩子“五日三省吾身”,抓住每一天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2、要培养孩子形成自我要求、自我激励、自我监督的思维习惯。学习者要培养意志,必须对自己提出一定的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目标,就不会有巨大的热情去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不会有坚强的意志去搏击生活的风浪。同样,一个人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会有生活的支点,不会有顽强的意志强化其责任感和进取心。常见的自我激励的形式,便是把格言箴语、诗文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当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障碍时,用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增加力量,勇敢迎接挑战。自我监督的过程就意志自我锻炼的过程,严格的自我监督者,必定能养成坚强的意志,宽松的自我监督者,就会意志软弱,缺乏自制力和耐力。青少年应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常常为自己订下一些要求和规则,用于监督和约束自己。
  
  ( 七) 开拓创新 - - 结合非智力因素培养提高青少年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1、创设有利于孩子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学校应创建适合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外部环境。教师和家长都应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内部环境,即心理环境。
  
  2、开创新型师生观,塑造学生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是衡量一个人想不想创造,愿不愿创造,以及是否具有实施创造所必需的人格基础,对于个体创造力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开创新型师生观,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教师角色转换,建立由原来单纯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转换为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发展自己的创造潜能。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中的权威化管理,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支持者。
  
  3、增设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教育内容。增设培养青少年创造性的教育内容,要重视基础性课程,更要重视拓展性和探索性课程,即要重视青少年智力因素提高,更要重视与非智力因素开发与培养的结合。从具体内容上来讲,就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青少年创造力。一是结合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精神。二是提高课堂教学策略,训练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加强现代技术教育,提高创造技能。
  
  【参考文献】
  
  [1]邹顺康。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 重庆出版社,2007.
  
  [2]燕国材。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周小妍,王立新。 浅谈家庭教育中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策略与措施[J]。 理论界,2007( 6)。
  
  [4]张惠绒。 浅谈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山西高等学习社会科学学报,2001( 11)。
  
  [6]何莲阁。 论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中国青年研究,1997( 3)。
  
  [7]匡建民。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现状与对策[J]。 新西部( 下半月) ,2007( 10)。

论文搜索
关键字:非智力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