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从微博评论活动看信息的集群与分裂效应论文

从微博评论活动看信息的集群与分裂效应

作者:陈欣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3-05-29

从微博评论活动看信息的集群与分裂效应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移动客户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多媒体互动信息传播平台Web2.0正逐渐向更高的层次“自媒体”时代———Web3.0发展。“在Web3.0语境下,微内容的自由整合与有效聚合,多元话题信息打破传统的议程设置,适用于多种终端平台,实现了信息服务的普适性”(1),为受众接触信息、发表意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

  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Twitter服务,迅速风靡全球。2007年,叽歪、饭否两家公司建立中国最早的微博服务平台。再此之后,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微博。人民网、凤凰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媒体网站的微博也隆重上市,中国由此于2010年迎来了“微博元年”。(2)。

  微博作为Web3.0新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最主要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发布新鲜信息;一个是评论和转发既有信息。每条微博都有140个字的字数限制,短小精悍、简介明快是微博最明显的特征。此外,微博还通过MSN、QQ、Gtalk、手机等即时通讯工具,充分满足用户及时了解信息、互动交流的愿望。(3)。

  作为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产物,微博的准入限制较低,任何人通过简单的注册就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微博账户。进而言之,一旦拥有微博,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来发布信息,成为消息来源;抑或参与事件评论,表明个人态度。博主不必仔细斟酌评论标题是否标新立异、论据是否充分翔实、论证是否严密、结论是否铿锵有力,而是用最简单的句子将最想说的话写下。在微博上,不论是资深评论员还是专家学者,精英还是草根,任何人都可以对某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微博的门槛低、传播速度快、语言简单明了等优势,使得网络新闻评论面向大众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价值日益凸显。

  正是因为微博的这种特性,使得微博不仅成了许多新闻的首发源头,也成了各类消息、各种声音的聚集地,任何一件新闻的来龙去脉、各方当事人的声音、民众的评论,在微博上都能搜寻到。这样一来便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一条微博新闻在经过了无数人的评论和转发后,在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双重作用之下,极有可能导致与新闻相关联的一些信息被消解;二是与之完全相反的,即微博的新闻评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同时也具有集群效应。由于人们都趋向于与自己持有相同观点的人在一起讨论,这样更易于得出相同的结论,从而造成了信息的集群效应。微博可以将这两种效应不断放大。

  一、信息的分裂效应

  话题的裂变。微博留言板是针对单条新闻所设置的交流与讨论平台。留言板跟帖评论让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新闻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但囿于文本和排序所限,微博评论是按照逆时针顺序安排的,前后评论的话题可能连续,也可能转换。有关同一主题的不同评论,常常散落在不同的位置。不同信息的大量涌入,使话题衰变速度加剧,单个主题的讨论变得支离破碎,整合困难。虽然就某一评论个体而言,一个作者最先发布的帖子通常在下面的回复中也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但在顶贴置顶、刷屏等极端的“顶帖子”的现象下,尤其是在时下网络水军的强势操作下,很容易使下面的帖子游离于原帖之外,造成信息传播的泛化。

  例如,拥有近1465万粉丝的新浪新闻中心的官方微博“头条新闻”在2012年8月26日上午发布微博“,【延安客车追尾伤亡大原因:乘客熟睡中遭遇大火】:据央视消息,负责陕西延安客车追尾事故救援的消防人员介绍,事故发生在夜里2点20分,乘客均在熟睡,追尾后大量甲醇泄漏,迅速围住客车燃烧。火势凶猛,造成乘客无法逃生。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4)该条微博截止9月15日共引发博友11859次转发,2453次评论。笔者通过对博友评论的统计发现,网友们在第一时间都表示出了对逝者的祈祷和伤痛之情,而随着该事件关注度的提升,网友们讨论的主题也开始分裂,主要的话题有:一是探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划分;二是对长途卧铺车、夜间行车和疲劳驾驶的讨论;三是对数字“36”和“37人定律”的调侃;四是对“微笑局长”“、名表局长”的谴责等。

  范围的裂变。微博评论的信息分裂效应除了客观上存在的逆时间序列安排,多样态的评论发布与传播更是加剧了这一效应形成。微博评论作为网络评论的一种,打破了单一的以文字或辅之以漫画的评论形式,用户可以通过发布文字、生动表情图片、GIF等动态图片、音视频链接等进行评论,在活跃评论内容的同时,也打破了过往新闻评论过于严肃的风格,扩大了受众的参与性。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微博评论还具有转发功能,通过参与评论并转发到自己的微博,让更多的人了解新闻事实,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微博兼具了大众化和指向性双重特点,通过微博的@功能,让你所希望评论的人看到该新闻,并参与话题讨论。

  传统的新闻评论是一个单向传播的模式,信息传递的能量极其有限。而微博新闻评论却类似于核能的裂变模式,它实现了以一带多、以多带更多的、最大化的裂变式扩散,以此达到大众传播。微博评论形态的多样性,使得信息传递的层面更丰富,评论的影响力更广泛,信息的分裂效应就在不同用户的评论与转发中迅速扩大。2012年4月9日11时许,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赵普在其新浪微博上发了一条“来自调查记者的短信,同志们: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的微博。“内幕”一经爆出,网友惊愕。凭借赵普近160万的粉丝数量,该条微博在短短数小时内引起超过十三万次的转发,成为当日微博的热议新闻。

  微博的裂变效应,使得网友的评论参与度更高,信息传输速度更快。这些评论和观点以几何级数不断增殖,传播范围趋向无穷大,认知趋向无穷广,最终汇集成强大的力量,这是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发展。

  二、信息的集群效应

  微博促成的信息集群效应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因话题兴趣不同而分成了许多群落。论文格式微博近乎“零门槛”的平台为微内容的聚合孕育出肥沃的土壤,为“粉丝集群”提供了共同的空间。在微博上,不论你是明星还是粉丝,精英还是草根,你都拥有了双重身份:博主和粉丝。你关注他人的同时,也拥有属于自己的粉丝。微博是粉丝聚集的一块宝地,这里的“粉丝”并不单纯指的追星一族,在微博中我们能找到各种各样、因为某一共性而聚集在一起的粉丝。比如《南方周末》在新浪微博平台中,除了以“南方周末”为用户名注册的官方微博之外,还以“南方周末经济”、“南方周末文化”为用户名,分别注册了两个微博账号,将《南方周末》的读者群进一步细分;再比如各地政务微博,它们的粉丝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该政务管辖地区,他们拥有地域上的共同性,而这类微博的内容与关注他的粉丝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微博评论活动促成的第二种信息集群效应是人们因观点不同而分成了许多群落。由于微博的普适性,微博中的粉丝与以往贴吧、留言版和社区等的粉丝相比较,不再需要进行身份准入验证和资格审查,任何人都可以看见并参与评论。而粉丝们几近一致的态度和观点,或多或少地会影响一部分旁观者的认知。换而言之,由某一族群的粉丝创造出的“集群效应”,不仅能够使当事者原本的态度更加坚定,观点更加鲜明;同时在他们强大的评论影响下,不少本身持观望态度的网友都可能受其影响,加入其中。

  在微博中,众多的评论话题让网民很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参与其间。在这里,每一个网络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兴趣爱好等主观诉求的驱使下,具有相同志趣与观点的个体逐渐组合为一个边界模糊的共同体。

  传播学者盛振中认为,相邻共同体之间存在着强弱联结之分。弱联结是指单纯的信息与知识交流,强联结是指经常发生的持久且充满感情的信息互动。(5)“微群”是微博空间中的一个虚拟共同体,微群中的个体在信息的互动中保持彼此联系。但问题是,当一个新的个体(微博主)处在弱联结的关系下,选择接触陌生群体或个人的时候,常常会陷入海量信息的漩涡之中,这无疑增大了用户的操作难度。这种不对称的信息联结往往会限制信息交流中微博评论的连接器作用。既而,微博用户会倾向于减少与陌生群落或个体的信息接触,转而更加依赖与满足于从志趣相投的微群获取信息,进行评论,逐渐形成“信息茧房”。既而群体内成员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就会大幅减少,群内成员拥有相近似的观点和看法,群体内同质特征显著。群体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群体间的异质特征明显。这在客观上会割裂不同观点的直接碰撞博弈,一旦在微博中出现热点的网络事件,由于缺乏全面的信息获取,在“信息茧房”和“集群效应”的作用下,不同观点所有者所在的微群易于产生偏颇性的评论内容,影响对事件真相的认知。

  当然,微博评论的集群效应并不都是消极的。正如上文中所列举的“赵普微博”事件,当这一“内幕”通过微博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扩散后,以“#皮鞋很忙:胶囊还是老酸奶#”的微话题在微博上引起热议。网友纷纷参与评论,矛头直指老酸奶和果冻等食品中添加的工业明胶。尽管赵普很快就删除了该条微博,但其“导火索”般的效应使得明胶和食品安全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并最终引发了明胶乃至毒胶囊的黑幕曝光。不可否认,在个体微博信息中常会混杂其他建议性言论,但也因为有微群、微话题的存在,类似于像留言板跟帖中话题散落、支离破碎的状况能够被攒聚的话题所消解,使相同的言论得以集中,既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扩散传播出去。因此,这种“集群效应”能够迅速整合微博中不同的声音,整合同质性言论,继而形成舆论关注,产生传播效力。

  由于微博新闻评论的种种特性,使得微博兼具了信息的裂变和集群效应,这两种效应无所谓好与坏,积极和消极影响也都同时存在。如何正确利用微博的新闻评论功能,充分利用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多元的网络环境才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从微博评论活动看信息的集群与分裂效应

论文搜索
关键字:微博 评论 集群 分裂效应
最新新闻传播学论文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研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试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
基于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思考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研究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工人报道分析
热门新闻传播学论文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编辑学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大众传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间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社会变革与新媒体使用
中美传媒网站比较
网络广播的今天与明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