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视觉素养教育论文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视觉素养教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03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视觉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49-02

  一、数字化时代的视觉文化景观

  后现代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主流,伴随着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出现了极大变化,信息爆炸需要这些技术的支持,需要更快更可靠的方式获得。数字化时代最大的特征不仅仅是知识信息爆炸,还有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世界文化的相互渗透,消费市场、时尚领域以及一直红火的娱乐文化不断通过视觉向大众传达着各种信息,各种新鲜词语、新鲜事物、新鲜技术充斥着现在生活,很多内容在配上图像和动画之后显得更加容易让人接受,更加容易让人理解其深层次含义。而且自从有了3D立体成像技术之后,人类可以“进入”虚拟世界,去直观感受更为夸张、炫丽的第二空间。视觉时代的到来也促使视觉消费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商家已近刚开始关注视觉消费所能够产生的额外经济利益。大多数新建商场无不注重视觉因素构建,富丽、大气、个性门脸,奢华、炫丽、现代内部装潢,无不吸引着更多人走进商场。虚拟网络消费市场也同样,在网站页面设计,局部个性设计等都以引起顾客视觉关注为重点。换言之,当代社会人们对视觉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同样各种各样信息也需要人具有较高的数据素养来吸收理解。现如今大多数人已经将视觉素养看作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视觉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中小学是一个人视觉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现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基本是把视觉素养教育美术课结合起来,甚至于将视觉素养教育等同于美术技能培养。这种做法显然不是正确科学的教育模式,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视觉语言学习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人的视觉素养培养。

  二、新课程改革与视觉素养教育

  1.视觉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必备技能

  新课标下教材使用了更多的符号或图像来代替问题,翻阅当前的中小学课本尤其是语文课本,就会明显的感觉到视觉文化在其中的渗透。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年代”,教育必须要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视觉素养。新课程改革极力推崇视觉素养教育,开发学生右脑和创新性思维。学生看图只是第一步,最关键的是能够看懂图,只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才能够帮助学生去有效学习新教材中的图像,才能够正确组织视觉信息,形成有意义的知识体系。

  2.视觉素养教育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视觉素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丰富学生自身视觉文化体系,提高学生识别和理解图像或符号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性的、有意义的思维方式,最终将其塑造成自身修养的一部分,实质上这也正是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视觉素养教育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它不仅仅需要国家编制更多优秀教材,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注重视觉文化的渗透。

  3.语文教学手段信息化需要中小学学生具备视觉素养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或视频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极受广大师生欢迎,中小学语文教学早不再是传统语言讲授,有效“读”高效“写”才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主方向,既要提高学生对视觉语言的理解能力,又要提高对视觉语言的编辑能力。实践表明,中小学语文教学渗透视觉文化有助于学生右脑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尤其是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非常明显。

  三、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培养条件分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加入了适当的符号和图像资料,而且从学校层面上提高了对视觉文化的认同,这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培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物质和实践条件。

  1.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视觉图像――物质条件

  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教材都加入了大量符号和图片,而且这些视觉资料按照不同层次分类,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

  装饰形态插图:所谓装饰形态插图,即教材中为提高视觉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出现的符号或图像。这些视觉资料与教材本身内容关系不大,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起引导作用。传统语文教材基本以文字为主,只有少数黑白插图渗透其中,视觉感官上没有所谓吸引可言。国际上教育模式先进国家,他们在中小学语言类课程教材设计上较我国先进许多,很早就开始注重视觉吸引方面的研究,这一点是值得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设计学习和借鉴的。

  认知形态插图:这类插图主要是用来描述教学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而设计的图片或符号,它存在的意义必须基于课程教学内容,并为教学进程服务。大量科学实验证明,视觉和听觉是人类获得信息最多的两种方式,而且图片和符号更有利于记忆。因此在教材中,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图片或者符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启思形态插图:启思顾名思义,即启发思维的意思。启思形态插图在教材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追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源,就是从认知图像开始的,加之人类对各种图像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带动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同样国际上教育模式较先进的国家,已经在母语教学中开始利用图片或者符号来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认知、创造、发散能力。我国新课程改革后,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加入了适当的启思形态插图,开启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识图和创新能力。

  2.中小学语文课中视觉语言运用

  中小学学生上课较容易走神,思维较活跃,所以在中小学语文课教学中运用视觉语言具有一定的实践条件。据实际调查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到的视觉语言主要是教材中插入的符号和图片,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各种视频图像或图示等。很多教师只是将这些插图看作是一种兴奋剂和装饰品,用来激发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认同插图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帮助。此外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教师所使用的视觉语言资料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时间或能力,自己去开发和设计视觉资料。这些不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视觉语言的发展,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提供了更好的实践机会。   四、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策略

  1.创设视觉情景导入教学,培养学生视觉感知力

  视觉感知力是人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能力,就是通过眼睛来感知世界的能力,看到的东西经过神经传输,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它既是一个从外到内的信息接收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主动发现的过程,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视觉感知力。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视觉素养时,应该从提高学生视觉感知力角度出发,努力引导他们去感知多看到的事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其有关的视觉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里要注意视觉情景设计一定不能过多加入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元素,方式学生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后,却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无法更好灌输本节课程所需要教授的内容。

  2.借助视觉图像讲解内容,培养学生视觉解读能力

  视觉解读能力是视觉素养的基本能力,通过培养和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视觉解决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视觉形象去理解深层次的课程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与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视觉图像,并将其与相应的文章文字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程教学内容。教材中插图只是内容上的组成部分,它不可能把教学内容完全的表达出来,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创新去想象,观察力和想象力即是视觉解读能力。

  3.运用视觉图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视觉表达能力

  视觉素养中较高层次的能力就是视觉表达能力,如何通过视觉信息来讲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准确有效的表达出来,这都需要具备很高的视觉解读能力。中小学语文课主要培养的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通过复述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非常好的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视觉信号来辅助学生记忆课程教学内容,帮助他们如何将文字和图像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复述课程内容,

  4.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视觉化的学习资料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视觉资料设计技术,现在几乎所有的文字信息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视觉化。新课程改革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入了很多符号和图片,但对于视觉素养的教育还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设计更多生动高质量的视觉图像,静态和动态视觉信号对学生视觉感知力的影响具有不同效果。所以,教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能力也是视觉化学习资料设计的关键。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视觉素养教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小学 中小 教学 教育 语文 视觉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