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新时期高校适应性师生关系构建研究论文

新时期高校适应性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07

新时期高校适应性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230-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超常规的速度,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师生数量剧增,打破了原有师生关系的平衡,各种社会元素也无孔不入地影响到校园,使本应相对纯洁的师生关系变得复杂和多变。这就需要创新思维,构建一种符合时代特点的高校适应性师生关系。

  一、高校适应性师生关系构建的背景透视

  1.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带来了高校师生价值取向的失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师生关系虽然是在教与学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但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给高校的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使高校师生原有的价值取向重新定位。一是功利主义思想,冲淡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和使命感。改革开放对高校带来重大的影响,使有的人原有的价值理念开始失衡,甚至出现功利主义的倾向,淡化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感情也日渐生疏,使老师神圣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失去了光彩,影响了学生应有的认可和尊重。二是等价交换的思想,淡化了高校学生的尊师重教意识。有的大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的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评优、评奖等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致使师生关系中渗透了等价交换的理念,使师生关系产生了变异,淡化了高校学生的尊师重教意识,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程度的降低。三是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高校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大学校园不是孤立的,家庭等环境诸多因素也会渗透到校园,使原本圣洁的高校师生关系日益复杂化。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不同个性的大学生,这使得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的差异性逐渐增大。有的学生感情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关心别人意识差,甚至有的会产生心理失衡,缺乏基本的伦理道德,影响了正常的师生关系。

  2.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冲击,带来了高校师生原有自我认知定位的失衡。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高校的学生数量激增,师生比不断扩大,师生间原有的自我认知定位已失去平衡,出现了新的定位认知状态,给高校原本和谐的师生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是高校的迅速发展,使高校教师产生了不再被社会广泛重视的失落感。曾几何时,一提起在大学任教,都羡慕有加,一提起大学教授,更是敬仰无比。但自高校扩招以来,师生比大大增加。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显得力不从心,进而影响了大学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认知态度,也使大学老师的自尊受到打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失去了应有的自信和权威。二是高校学生的扩招,使当代大学生已失去了天之骄子的自豪感。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跨越式的发展,招生人数也创下历史新高,2012年已达到680万人。同时,由于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很多学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因而失去天之骄子的自豪感。

  3.网络化的冲击,带来了高校师生原有教学关系的失衡。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交往作为一把“双刃剑”,对高校师生的课内与课外交往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学生求知对高校老师的依赖度大大下降。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知识传播的时空扩大。教师在上课时用多媒体教学,既方便又快捷,但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多地集中在屏幕上,师生间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度明显降低,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减少,网络交流的机会在增多,这样提高的交流了效率,扩大了交流的时空,而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有所淡化。二是网络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高校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面临更多的挑战。在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中,教师具有主导性地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被广泛重视,教学模式逐渐由传统的教师主体型向师生双主体模式转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知识,教师己不再是知识传授的唯一依靠。因此,师生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在减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大了,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构建适应性的教与学的关系,从而使高校师生关系逐步进入新的和谐状态。

  二、高校适应性师生关系的内涵和特点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师生在教学等活动中形成的关系体系,这种关系体系中包含着诸多影响因素。既包含了教与学的关系,又体现了情感行为关系,还渗透着社会的影响因素。高校适应性师生关系,是指随着形势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高校师生双方都会产生新的特点,使原本和谐的师生关系状态被打破,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高校健康发展,迫使社会和校方加大措施,引导师生双方在不断磨合的动态适应中形成新的和谐。这种适应性的高校师生关系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发展趋势,这在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尤其如此。

  1.高校适应性师生关系,是在师生心理上不断调适,彼此适应的渐进过程,由平衡―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心理平衡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根本要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平衡始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调适过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高校师生关系的演变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心理演变的过程。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个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自古的师生关系上形成了固有的心理定式。这种心理定式,在后来一些运动的冲击下,被彻底打破了,师生关系一度变得本末倒置,但根植于人民骨子里的尊师重教的心态并未遗失。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带来高校师生心理上的变化,原有的心理平衡又打破了,高校教师原有的为人师表的纯净心态动摇了,大学生的天之骄子的自豪感消失了。师生关系的心理平衡严重倾斜。因此,当务之急是搞好师生的心理调适。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我教你学的心理状态,以更加平等和包容的心态看待具有时代特点的大学生,大学生也要改变浮澡的心理状态,正确地认知社会、认知老师、认知自我。在师生都达到心理平和的心态下,相互理解和适应。这样一个由平衡→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的心理演进过程,将成为高校师生适应性关系调适的一个必然的心路历程。   2.高校适应性师生关系,是在师生共同应对环境变化中不断彼此适应的过程,由适应―不适应―达到新的适应。高等学校是教书授业的场所,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早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景象,各种社会因素,都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学校的师生,在师生身上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校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社会的每一方面的变化,都会敏感地在高校师生身上折射出来。在上述分析中,我们已深刻认识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对高校师生关系产生的影响。使高校师生关系处于明显的不适应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既有一个环境的优化问题,要不断优化社会的大环境和学校的小环境,尽可能减少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负效应;又有一个对高校师生正面引导的问题,引导他们努力去适应新的形势,应对新的矛盾,提高调适相互关系的正能量,尽快地从不适应达到新的适应状态。

  3.高校适应性师生关系,是在师生相互之间的良性沟通互动中彼此认可的过程,由和谐―不和谐―达到新的和谐。高校师生是学校的主体,当师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个大家庭中来,便开始了一种互利共生的人际关系。从理论上讲,这种相互需求的育人求学关系,本应该是和谐的。但这种和谐常常会因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产生出诸多不和谐的元素,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不仅会影响到高校的教书育人,还会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当然,在师生关系中,老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大量实例的分析表明,许多师生关系处理不好的案例,往往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有的高校老师的功利主义倾向,等等,都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带来了不良影响,直接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这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当今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不能期望高校师生关系恢复到以往的和谐状态,而要勇于正视现实,面对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使高校师生关系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有机结合,不断地向和谐的目标推进。

  三、高校适应性师生关系构建的对策

  1.立足素质提升,引导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在不断适应中向正确的方向演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取决于师生的个人素质,有了良好的个人素质,再多的外部干扰和影响也会不为所动,再复杂的矛盾也会有效地化解。一是要强化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二是要在高校大力倡导尊师爱教之风。三是要注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2.强化机制创新,约束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在逐步适应中向规范的轨迹推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正面教育的引领,也需要创新机制。一是要完善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约束机制。二是要强化对学生考评的评价机制。三是要建立高校师生相互交流的沟通机制。

  3.深化改革,保障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在相互适应中向和谐的目标发展。高校师生关系出现的诸多不和谐、不适应现象,是在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中也只有在深化改革中逐步解决。一是要优化高校师生所处的社会环境,通过全社会对不良风气的净化,尽可能地减少对高校师生的负面影响;二是要优化高校自身的环境,要优化高校学生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在校期间只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走向社会才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生将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走向社会,学校教育对学生走向社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师生间的依存度,社会的用人制度的公正合理,也将为高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产生有效的保障作用。

  总之,高校师生关系是一个沿着适应→不适应→新的适应轨迹动态发展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观察研究高校的师生关系,创造性地构建起一种与时俱进的高校适应性师生关系体系,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高校师生关系在不断适应中始终向和谐的方向发展。

新时期高校适应性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关系 高校 适应性 适应 构建 研究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