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决定论论文

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决定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01

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决定论

  [作者简介]杨成明(1989- ),男,内蒙古阿拉善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张棉好(1970- ),男,江西玉山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浙江 金华 32100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08-03

  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自身内部因素的推动,也受到来自于社会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由于其自身特性――职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在促使个体由普通人转变为职业人的过程中,承担着为个体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配备的责任。因此,只有职业教育自身内部各方面的因素与外部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因素发展一致时,才能使得自身的时代价值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中逐步体现出来。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各方面还不完善,这就使得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步调不一致,导致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我国经济转型所需的技能型人才错位。在此背景下,通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改善职业教育的现状,使职业教育逐步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能够培养出多层次、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满足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发展需求,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盼。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社会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体现。在我国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明确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决定性作用在职业教育各体系中的具体体现,才能发现并解决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职业教育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不断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决定论体现

  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各领域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其自身的目标体系、办学体系、人才评价机制等方面内容的确定都是以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需要为依据的。因此,社会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社会决定性

  教育是个体实现就业的中介,而个体是职业的主体,个体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才能逐步实现自我职业目标。职业的发展可以体现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个体职业目标的构建往往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需求之上,从而促使自我职业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体现。职业教育是在促使个体职业目标实现、时代价值体现的过程中来发挥自我时代价值的。因此,社会多样化需求下的个体不同的职业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目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我们便可看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目标要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相一致。随着职业教育内部各层次构成的逐步合理,把握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所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的趋势,从而及时调整职业教育内部各层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能培养出层次明显、结构合理、符合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梯队,是职业教育明确培养目标的总原则。

  (二)职业教育服务对象的全社会性

  职业教育自身办学的灵活性、办学目标的针对性、教育开展的分阶段性,决定了其在服务范围上突破了普通教育的选拔限制性,成为具有服务全民性特征的“面向人人的教育”。传统职业教育的服务较多集中在帮助个体获得职业,使个体顺利入职。随着学习型社会的不断形成,终身教育理念开始渗透于各类型的教育理念之中,个体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成为个体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获取发展机会的关键能力,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不单单是为个体实现顺利入职服务,还包括为正在就业的群体、对于想要获取更好发展机会而要转换岗位的群体、已经失业的想要通过职业培训再次走上就业岗位的群体以及准备创业的群体服务。全体社会成员持续发展的需求决定了职业教育服务对象的全民性和服务范围的广泛性,这体现出职业教育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受教育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的社会依赖性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校企合作现已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选择路径,这也体现出行业、企业等社会组织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国家对于促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方面的法律不完善,导致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模和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因此,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的社会依赖性表现为:

  第一,办学主体的社会依赖性。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出于内部人才素质提升的需求,企业往往会对新入职的员工以及老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和岗位发展培训,这无疑与职业教育在促进个体顺利就业、入职和持续发展方面的功能相重叠。应然的职业教育是在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下,通过产教结合的方式以及现代企业培训制度的建立来培养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从而缩短新入职员工的岗位过渡期,减少企业用于入职培训和继续培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此过程中,企业可发挥自身在财力、先进设备等方面的优势,而学校可利用优良师资等优势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获取相关的职业经验,并且有效改善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优质教学资源而无法建立与真实工作场景一致的实训基地的现状。与此同时,在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下,企业可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选拔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这对于节省企业招聘费用、促使新职员在推动企业效益提升等方面发挥最大效用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不仅是解决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效益的重要措施。   第二,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社会依赖性。工作体系作为职业教育的本质所在,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应以专业对应的某一职业群所需的技能为依据,根据职业开展的具体顺序来安排课程的实施程序,也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工作过程中某一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为参考,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真正服务于实际工作的开展。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内容选择的主体必须是熟知相关职业群的技能标准以及岗位具体工作内容的群体。因此,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能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相一致,关键在于该人才自身的技能配备是否与岗位的技能标准相吻合,这就决定了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环节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机制的社会参与性

  普通教育采用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通过考试分数的形式来体现人才教育质量,而职业教育则是以技能水平考核以及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作为人才评价的基本手段,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技能考核标准的制定。在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对于资格证书获取者的技能考核,是以国家统一的考试以及严格的技能考核标准为依据进行的,其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确保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以“双元制”闻名于世的德国,在职业资格证书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始终坚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决策都有社会各方代表参与,社会合作者在职业教育标准的界定上始终扮演主要角色。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方面,包括考题制定、考核程序、考试形式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等环节均是通过行业、企业协会等社会合作者来参与并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体现出在科学、合理、有效的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行业、企业协会等社会性组织参与的必要性。

  (五)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的社会认可性

  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培养的各层次人才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以及社会对其促使个体持续发展的认可程度。在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职业教育低层次论“学历社会”等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低、吸引力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招生困难、生源基础较差、毕业生就业困难、社会合作办学意愿低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逐步确立,为职业教育逐步摆脱“学历社会”的束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趋势的一致性,使得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不断提升,从而增加了人们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这些都体现出社会认可度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职业教育在满足社会经济全面转型过程需求的时代转变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各领域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自身的现代转型等,都需要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全面转型的历史背景下,不断完善自身体系,增强自身适应市场需求的主动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强调职业教育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凸显发展性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普通教育的学术性有本质的不同,这决定了职业教育是以塑造个体的就业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促使个体更好地展现个性、发挥自身优势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职业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通过探索、改革来使得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大的背景相一致。在倡导“以人为本”和终身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从关注社会需求、忽视个体发展需求转向注重个体持续发展和个性培养,更加凸显人本性发展的理念。这一转变使得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理念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方面,更加协调、合理和有效,使得职业教育人本性、发展性理念逐步形成。

  (二)提高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强化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主动性

  在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表述中,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国家开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低碳产业以及循环产业,这就使得该领域对于相关技术技能型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其次,我国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使得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导致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构产生变化;最后,区域地理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使得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差异。因此,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既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其提出了挑战。在此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实现自我时代功能的转变,体现应有的价值,是职业教育迈上新的发展台阶所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教育培养人才相对于市场需求具有滞后性,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以我国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计划等规划性文件为依据,提高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从而使得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梯队能满足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

  (三)完善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的评价机制,提升人才质量的时代性

  随着职业教育的逐步发展,职业教育要想成为社会认可度较高、可以有效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教育形式,就必须通过提高人才培养标准来提升职业教育自身的“技术含量”,推动其不可替代性的形成。因此,必须促进职业教育由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过渡,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建立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与国际化、标准化、严格化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时代性特征的日益形成。但是,当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职业标准覆盖面较小,主要集中于操作岗位,尚未包括服务业、管理行业等方面;现有的职业资格标准严重滞后,跟不上社会职业变化的节奏等。因此,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机制逐步标准化的同时,要积极通过政府、企业代表、行业代表等,及时更新和完善我国职业资格标准,建立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和管理机构,确保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符合标准化要求。对于职业教育自身来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学生课程考核的标准以及相关实训设备、实训基地的完善是确保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四)构建多元融合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确保职业教育的有效性

  要想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应从根本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各个环节,使得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能密切联系社会,紧跟社会需求的脚步,及时接受来自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信号,从而提升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程度。在众多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针对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参与力量不协调、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政策制度不完善等现状,需要尽快改革办学机制、制定企业参与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等,形成开放、多元的办学体系,这是我国在时代转型背景下,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迈向新台阶的重要任务。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强调:“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同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也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相关问题上指出:“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体系建设全过程。在办学体制上,强化行业指导、深化企业参与,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现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体系,逐步拉近职业教育与行业、社会的距离,使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更明确市场需求,从而使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提供的服务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要求。

  (五)拓展职业教育功能体系的内涵与外延,体现时代价值的全面性

  经济社会的变革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促使现代职业教育的功能体系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其时代内涵也逐渐丰富,能够不断满足社会和个体持续发展的新需要。伴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职业教育不仅在促使个体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性、发展性和持续性,而且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形成全方位的功能体系,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形成了区别于以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般意义上的功能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是政治功能,培养公民形成现代化的公民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政治信仰,在推动我国民主化水平不断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经济功能,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根据我国的产业发展规划,制订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新的专业设置计划,使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逐步涉及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从而提升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主动性;三是文化功能,利用职业教育学徒制等途径,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中的具体效能,通过自身的独特性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另外,职业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的功能也有所拓展。随着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形成,终身教育理念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传统职业教育对于个体的功能较多的是关注个体一次性就业的能力,而对于个体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良好职业素质、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等方面缺少关注。在我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以人为本”受到社会各领域的推崇,职业教育在促进个体形成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为个体的更好发展服务。

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决定论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 发展 社会 职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