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研究性学习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研究性学习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20

研究性学习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把研究性学习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一、研究性学习简介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精心地选择探究主题,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或者以合作的形式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运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特殊之处就是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变为主动研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重点强调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2)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我国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最大缺点,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数是灌输知识,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单纯地将知识复述给学生,课堂上学生自我研究的过程较少。这就使得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亲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课程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学生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增多,使学习不再单一枯燥;④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研究结果,不再寻求固定答案。

  二、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1)课程的开展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教学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研究性学习这一方法设计问题情境时,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选取课题。主要遵循以下三个方面:①有依据。选取的课题必须要与现实相关,有事实可查,不能是教师凭空想象出来的;②可操作。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到该课题的可行性,要有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探究活动的可能,不能过度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③要创新。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新颖独特,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另外,虽然现阶段历史教学的研究性学习仍在不断探索,没有可供参考的确定的教学模式,但经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教学模式:课堂引导,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展示成果。

  (2)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必须完美结合。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逐渐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内容都适合研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开展研究性学习。一般情况下,传统教学也是不可放弃的,可以将一些简单知识交给学生;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就要用到研究性学习,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书中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研究课题的背景知识,一举两得。例如在讲解“太平天国起义”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太平天国起义产生的背景、过程及结果等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谈谈自己对该起义的理解。学生通过搜集、研究资料,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得出结论,提高了探究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发挥了自身的潜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教学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才能展开。教师要想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敢于提出质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对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加以肯定,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批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发掘出学生的潜能。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表现,它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给了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4)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教学的整体,不可分开而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整体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例如,在讲解“洋务运动”时,可先引用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作为课程导入,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基本主张,使学生便于理解。②合理整合教材内容。教师对教材的了解多于学生,在复习时,教师整合的内容具有层次性与系统性,对学生的复习很有帮助。③给予学生帮助。教师丰富的知识面可在适当时机充当学生的辅助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知识。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新型方法,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很有帮助,但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历史教师不断探究,争取发挥研究性学习的最大作用。

研究性学习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研究 学习 历史 教学 应用 高中
最新中等教育论文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讨
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希沃白板优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做好细节 赢在高考
初中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践
浅谈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初级汉语课堂管理个案分析
热门中等教育论文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
中学生对学校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的看法研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
对职高班班主任工作的两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方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课的导入
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探讨
精选教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