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面向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面向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10

面向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177-01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计划出台后,得到了各高校的积极响应,均在不断探索符合本校的卓越工程师建设道路[1]。机械工程作为一个传统基础专业,在这方面的探索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现阶段,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归,国际制造业竞争加剧,以往依靠成本优势的我国制造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探讨多维实践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模式对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为提高国内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 目前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我国的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强,不善于充分利用和积极创造条件。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我国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创新启蒙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长期受应试教育束缚,创新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其次,当前的许多大学生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发展前沿,知识更新较为缓慢,不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迁移,不习惯主动探索,形成知识陈旧的局面[2]。再次,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不足。目前我国大学生仍习惯于跟随性学习,形成了依赖心理,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最后,国内大学生创新成果贫乏,创新技能不强,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常常是闭门造车,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和创新成果实现。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是令人担忧的,“行而不思,创新无望;行而三思,脱颖出新。”只有不断思考,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实现超越。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不重视创造性培养的必然对策。

  2 面向社会需求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探讨

  目前,我国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生社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不足,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严重制约了学生个人的社会发展,并造成了两个对立的矛盾结合体,即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和企业对毕业生需求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关系。

  造成这种结果既有高校、学生在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一方面,高校或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能力方面不能紧跟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实际需求联系不紧密,造成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同时,学生对自身能力发展没有准确的认识,对能力培养过于盲从性和功利性,无法将能力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最终造成大学毕业生能力不能很好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企业直接或间接参与高等教育的热情不高,参与途径不通畅,企业的实际需求不能很好的反映到学校的教育中去。

  企业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进步的源泉,大学生作为创新能力的载体,建立面向需求的大学生能力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3 多维实践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模式研究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学和实践,多维实践的维度涵盖了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建立以研发中心为纽带,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的运作机制,促成三个方面的实践环节的协作和相长,实现学校创新成果的有效孵化,最终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局面,切实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多维实践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模式,即从实际需求出发,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愿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高校在实践与教学融合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对学生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每个大学生逐步明确奋斗目标;组织多类型学科竞赛,搭建发挥特长的创新舞台;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构建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创设个性化教学空间,开通差异化成才之路。其次,要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课程中专业实践的份量;开展结合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宽能力培养的渠道。再者,需要优化学生生产实习环节,改变生产实习教师的指导方式,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指导生产实习。最后,需要设计完善的多维实践运作机制,确保各平台的不断改进和提升;组织具有能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教师科研与教学团队。

  实施多维实践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模式能大大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综合配套改革,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普遍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增强社会竞争能力和提高就业率。

  4 结语

  面向社会需求,基于多维实践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模式,打破创新能力较弱的局面,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有效提升,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前瞻性和适应性,使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可以有效接触到更加全面的工程实践项目的锻炼。这对于培养创新能力强、专业基础深厚、实践能力强的机械工程专业卓越人才,改变我国在世界制造业格局中的地位,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面向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需求 创新 工程师 工程 培养 模式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