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观察论文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观察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21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观察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该疾病会继发郁滞性溃疡、色素沉着、皮炎等, 严重者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本院从2012年5~12月收治的50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并给予其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调本院从2012年5~12月收治的50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顺产7例, 胎头吸引3例, 产钳助产4例, 剖宫产术后36例。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29±1.1)岁, 初产妇38例, 经产妇12例;轻度贫血38例, 中度贫血10例, 无并发症2例。

  1. 2 临床表现 患者可感患肢沉重、酸胀、疼痛, 行走以及站立时明显疼痛, 体检可见患肢出现压痛、肿胀, 体温上升, 浅静脉曲张, 左侧22例, 右侧10例, 双侧18例, 约于产后3~11 d发病。

  1. 3 分娩情况 36例剖宫产患者, 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 平均手术时间为45 min。术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维生素K、酚磺乙胺、氨甲苯酸1~3 d。阴道分娩者14例, 平均产程 13.5 h, 第二产程延长10例, 产后出血9例, 最高出血量为800 ml, 均未给予患者输血治疗, 阴道分娩不需采用止血药物。

  1. 4 治疗以及护理 给予患者足量的维生素, 尿激酶5~15 U与5%葡萄糖溶液进行均匀混合, 而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静脉滴注7~10 d;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右旋糖酐, 1次/d、复方丹参, 口服50 mg双嘧达莫, 3次/d。治疗后给予患者实施对症护理。

  1. 5 疗效判定 治疗后, 检查可见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痊愈: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消失, 辅助检查无异常存在;无效:生命体征、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辅助检查存在异常。

  2 结果

  50例患者治疗后, 3例患者因病情严重, 入院治疗24 h后要求转院;2例患者治疗5 d后症状明显改善, 自行出院, 5 d后疾病复发, 再次入院接受治疗30 d后出院, 随访观察疾病未出现复发;2例患者接受为期12个月随访观察, 因出现下肢静脉曲张而给予患者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4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对患者进行随访无疾病复发, 且无并发症。

  3 讨论

  3.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①孕晚期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加, 在产程以及产后期这些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增加情况, 会增加患者血液发生凝固的几率。②左髂总静脉在左髂总动脉的压迫下, 血流流速受到影响, 导致血栓形成。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术后子宫需较长的复旧时间, 子宫延长盆腔静脉压迫时间, 而导致血栓的形成。③50例患者中, 剖宫产36例, 所占比率为72.0%, 14例接受阴道分娩, 所占比率为28.0%。在剖宫产手术实施过程中, 手术创伤均可能导致血小板出现反应性变化, 蛋白质C含量下降, 极易出现高凝状态。④手术后, 患者身体需要复苏, 多处于卧床休息状态, 下肢静脉血回流下降, 血液会瘀滞于静脉内, 形成血栓;剖宫产手术多采用的是硬腔外麻醉, 在麻醉状态下静脉扩张, 血流速下降, 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⑤术后患者自身体质虚弱、盗汗、感染、术后出血、贫血以及肥胖情况均可能导致血栓形成[1]。

  3. 2 护理

  3. 2. 1 心理护理 患者因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形成后, 会表现为烦躁、抑郁以及烦闷等情绪, 应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工作, 医护人员应事前做好患者的沟通交流, 改善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溶栓前提前告知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治疗的方法、目的, 争取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 有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顺利进行。

  3. 2. 2 一般护理 产后患者因体质虚弱, 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 医护人员应辅助做好患者的皮肤清洁工作, 将患肢适当提高, 要保证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 膝关节弯曲15°。放松髂股静脉, 放松静脉牵拉, 膝下不需垫枕, 防止小腿出现静脉回流, 做好肢体的保暖措施。观察患肢的动脉波动、皮色、皮温情况, 每天测量并记录不同平面的具体周径[2]。

  3. 2. 3 抗凝以及溶栓治疗护理 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溶栓综合性治疗, 可给予患者静脉滴注丹参250 ml, 尿激酶16万U, 1次/d,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 U, 2次/d。混合以及中央型DVT患者接受腔静脉滤网置入后实施溶栓、抗凝治疗。在成功植入腔静脉滤器后, 每天使用尿激酶剂量增加到25~30万, 从足背静脉滴注, 并结合空气波压治疗。从上肢静脉滴入溶栓药, 保持10~14 d绝对卧床时间, 并将患肢适当抬高20~30 cm, 做好保暖措施;禁止床上进行大幅度动作。禁止在患肢处实施热敷、按摩以及输液用药, 防止血栓出现脱落。观察患肢肿胀消退情况, 观察凝血情况, 防止溶栓、抗凝过度而发生出血。置入腔静脉滤网, 可有效防止脱落血栓碎片的溶解, 可有效防止患者并发肺栓塞。植入腔静脉滤网患者, 可从患肢足背静脉穿刺处静脉滴注尿激酶。静脉滴注时应于踝部持续加扎止血带, 控制压力保证静脉滴入, 便于药液回流至深静脉, 起到较好的溶栓效果。滴注完成后, 将针头拔出, 禁止输入其他药液, 并按摩脚踝扎止血带部位, 直至压痕情况消失, 可有效改善微循环, 改善水肿症状。溶栓后患者应先保证休息, 待身体情况允许再下床活动。用药后观察是否有出血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呕吐以及头痛等颅内出血情况[3]。

  3. 2. 4 做好孕期保健以及早期防治工作 孕妇应注意合理营养, 控制体重, 防止出现妊娠高血压征, 并尽量减少剖宫产, 手术后, 鼓励产妇早期下床进行活动。若产后下肢有沉重感, 活动不便, 患肢出现静脉曲张、皮肤发白、头痛以及肿胀等情况, 应考虑患者可能为下肢静脉血栓, 可通过超声确诊, 做好疾病的预后。

  综上所述, 针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形成的原因, 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 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提高产妇生命质量。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观察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临床 护理 观察 形成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