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浅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文工交融”论文

浅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文工交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4

浅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文工交融”

  一、在课程设置中注意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渗透

  目前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年代,知识总量在空前增长,递进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客观上己造成受教育的年限与知识迅速老化之间的矛盾,意味着依靠学历教育就能享用一辈子的时代己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终身教育,以不断补充新知识,更新旧知识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学会学习”是当今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而要实践这一要求,很显然仅仅采用技能型为主的专才教育是难以适应的。从我国高职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宏观视角来看,目前正处在急速发展和变革时期,特别是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正面临着由过去侧重于技术、技能和传统技艺及创作经验层面上的教学,而转向以培养人的素质,重在设计意识、思维、方法、能力的开发,从而要求学生具有全而的综合素质和突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充沛的发展潜力。所以将素质教育和技能化教育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其充分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教育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性要求。这是高职院适应行业设计需要的“职业型”人才的培养的基本属性。正是由于这一缘故,在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的课程结构中,技能课程往往占据着很大的课时比重,造成课程设置比例的失调。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设计思路狭窄、综合能力薄弱。将素质教育融于技能化课程的方法,首先是加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这既有利于养成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各项任务的技能技巧,又有利于形成未来专家的职业品质;其次是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期间有目的地参与实践,交替进行课堂的系统学习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有利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最后提倡设立职业方向主修专业。我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增设了许多综合类课程,如广告学、市场营销学、装饰材料与技术等,以此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其宗旨在于直接面向职业市场,有极强的应用性,与过去以单个学科来设置专业的知识本体课程结构形成鲜明对照。

  二、在课程设置中注意面向市场与学科发展相互交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目前各方利益暂未能得到应有的平衡,片面追求“市场化”的经济利益思想作祟,出现了教育的过度竞争,出现育目攀比和求全发展,进而导致形成急功近利的教育观,直接影响了我国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质量。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典型的现象,便是课程功利性非常突出,弱化了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要求。在整个知识界和教育界己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没有捷径可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也不可能采取搞样板工程的方式追求速成的效果,任何盲动的行为都要付出代价。

  诚然,艺术设计教育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出现的这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时不仅要考虑市场与就业因素,同时也要注重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的有效性,以保证教学质量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要求设计师必须懂市场、懂工程、懂法规、懂经济,设计必须可行。高超的创意、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突出的执行、执业能力是实施创意、创新的保障。它们是设计人员的核心素质,必须大力训练。专业课教学应充分体现开门办学、设计与社会挂钩、课堂设计与企业的具体设计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思路。针对市场发展,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积极引进新的专业课程,并加强己有的课程建设。如加强专业基础课中的三大构成、计算机图形设计、设计概论、服装工艺、编排设计等的教学,增加理论课中的现代工艺设计史、世界设计史等课程比重,充实教学内容,逐步淘汰部分内容陈旧、不实用的课程,对绘画基础课进行变更等等。这样不但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稳步、和谐、健康地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人生态度的养成,并使其融入历史文化与社会中。

  三、课程设置中注意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设置相互融合

  所谓“纵向结构”即从课程目标着眼,将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为一个自上而下的纵向课程结构关系,最终转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线”。而课程的“横向结构”,即是在一定的课程结构内,符合纵向课程结构关系的各类课程,按一定比例和相互关系进行有机的平行展开。例如,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编制,以及各门类课程比例的确定。现在大多高职院校技能课程不仅课目繁多庞杂,而且课时比重过大。反之,综合课程无论是课目,还是课时却少之又少,导致课程知识构成序列的严重倾斜。这种状况比较普遍,主要是长期以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习惯上用一种纯粹的“线性”思维来编制课程,往往对教育培养目标或课程目标所表述的丰富内涵缺乏仔细推敲和深入研究,对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所提及的对人的多种能力的塑造,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未在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中给予充分的体现。   随着近年来各院校全面推进“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工作,对以往只按照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划分的课程结构都进行了较大幅度地改革,逐渐打通了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尤其是“淡化专业、突出课程”教改主张的提出,更使得课程设置趋向多元化。由此,课程本身的价值并不因为类别的划分而有主次之别,更多的是体现在课程的搭配关系上,就是说课程的本身价值是在课程结构的整体关系中得到体现的。此外,从大的课程结构范畴概念入手,更便于充分挖掘出课程结构相互关联的诸多问题,尤其是能够形成一种“全方位”、“多维度”、“多视角”认识问题的思路,进而提出符合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合理性课程结构的改革策略。当然,实行“学分制”后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在选修课程时有着极重的功利心,选课只为升学或就业,人文素养的课程少人问津;或是由于个人经历和修养的局限,对自身的定位并不十分明确,把好奇当作兴趣,实际上对所要表现的东西连外在形式也没有掌握,更不要说其内涵了。由此可见,无论教育教学如何改革,基本的课程结构规律仍然是需要遵循的。否则出现的问题,甚至遗留的后遗症,将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在现代社会对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大背景下,“文工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与艺术设计专业的良性发展无疑是非常及时而有益的补充与推进。“文工交融”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要在教育理念上大力宣扬“文工交融”,使社会、教师、学生达成一种共同的认识,共同执行。才会在整体上顾全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平衡,适应艺术设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基金项目: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我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

浅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文工交融”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院校 艺术 专业 交融 设计 设置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