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职业指导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职业指导的问题及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31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职业指导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或就业服务机构,其功能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合理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指导的载体一般是课堂或是学术讲座,通过一系列的课程规划和课外活动等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以及职业规划能力。其时间跨度一般是大学四年,部分高校针对大一新生着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针对大四毕业生重点进行就业指导。但在笔者的看来,目前高校对职业指导的认识不全面,把职业指导简单地归结为就业指导。在具体的职业指导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重视问题并试着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以提高高校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一、高校职业指导的含义?

  职业指导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的产物,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西方,职业指导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要用到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生理学、人类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揭示职业现象,解释人的职业行为,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成果。目前比较普遍的对职业指导的理解有以下几种:一是选择论或称之为,“人职匹配论”,即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个人寻找与其心理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的科学匹配。二是就业服务论,比如高校的就业指导等,该观点认为职业指导就是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帮助的服务活动,其根本任务是把优秀人才推荐或介绍到好的岗位工作。在高校中这些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将近毕业的阶段,这也基本上把职业指导等同于择业指导、就业指导等。三是过程发展论,也称教育发展成就论。该观点认为职业指导是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是通过课程即实践活动慢慢渗透进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帮助学生可以充分认识了解自己,最终合理现则自己的职业,并坚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成就自己。

  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职业指导重理论,轻实操

  职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般由专业职业指导教师、学校政工干部构成,授课基本上是理论知识教授,有些学校会邀请部分的企业人事讲解或采取讲座,报告形式进行择业理论知识的灌输,但是基本上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职业指导的实战性要求。所以必然造成在指导过程中缺少职业指导的实际操作,因此,学生得到的大部分是对职业指导理论知识感性的一般性了解,没有在实际应用和操作中得到有效的检验。学生把这门课程等同于其他一般理论课程的认识从而无法感受到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就造成了对课程不够重视的普遍现象,这是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上课欲望不高的重要原因。同时教师的职业指导形式不丰富,比较单一。就目前来讲很多高校已经把就业指导课纳入了正常教学授课计划,采用的形式主要是课堂讲授教学和课下理论的研讨。但有调查发现学生感觉就业指导太过注重理论,纸上谈兵式的就业指导效果当然就不不理想。课堂上课形式也比较多地沿用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育,教师一言堂的说教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案例分析也想相对不足,联系实际的个性化指导更加缺乏,任课教师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也非常有限,这就导致了职业指导缺乏有效的针对性。

  (二)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上文提到大部分高校已经把职业指导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入了高校日常的教学方案中,但是课程实施的效果包括课程体系的设置并不是很合理,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高校间职业指导课程量不尽相同,有些多有些少,总体上讲关于职业指导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也都比较单一。二是课程质量不高,忽视了创业方面的指导教育。有些院校的职业指导教育教学课程的内容仅仅只包含了职业生涯以及就业指导的相关简单介绍,学生接受的是肤浅的感性认识,并没有包含针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指导内容,所以普遍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以及动手能力的指导教学,这对学生的创造精神的培养不利。三是职业指导课程的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某些院校因排课等原因将职业指导的课程安排在晚上,众所周知晚上的上课效率比白天更低,而且上课时间也比较短,不仅占用了学生晚上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因为时间有限不能全面的向学生讲授关于职业指导的内容。四是职业指导课程反馈机制不足,学校往往很少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跟踪了解和反馈,不能及时的掌握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学习状况。应付式地排课和授课是职业指导课程的表面工作,不能深入的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教育,也就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

  (三)职业指导师资力量专业化水平偏低

  职业指导师资是高校中职业指导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决定着职业指导所采用的方法和内容,也决定着职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当前职业指导效果开展总体上讲欠佳,其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职业指导人员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专业化水平偏低,我们可以从高校职业指导师资力量的构成来找原因:一是职业指导教师以行政人员和学生管理政工干部居多,专业职业指导师较少;二是任课教师往往身兼数职,事务性工作繁忙,对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较少,相关课题钻研不足,因此造成理论研究薄弱,研究层次不高;三是欠缺师资力量的后续培训,缺乏学习提高的途径。

  三、提升高校职业指导的有效方法

  (一)明确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加强职能建设

  高校职业指导要正常运转必须依赖于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的常设职业指导机构,而且该机构的职能要全面,一般包括就业指导中心、职业指导课程教研室、职业指导咨询室及职业拓展中心等等。高校职业指导机构的职能或是工作任务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宣传国家就业政策,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就业政策,如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招考政策、创业补贴政策等。二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对市场进行调研和预测,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的招聘会,加强供求双方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三是要加强高校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建立学生就业择业档案,引导大学生准确定位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根据个人的特点有选择性地择业,这种量身定做的职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效果更加明显。   (二)提高职业指导师资建设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多是半路出家,提高师资素质和专业化能力势在必行。解决的方式有:一是加强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可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引进市场的培训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持证上岗。二是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案例讨论,定期组织理论研讨和工作交流,对典型案例要汇编成册宣传学习。三是高校职业指导师可到企业调研,到用工一线获取岗位需求及能力要求等各方面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指导学生时自然就胸有成竹。总之职业指导师这支队伍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的职业指导教育,才能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三)规范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学生学习职业指导知识作重要的载体,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相关方针政策、正确择业就业的有效手段。上文已经列举了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不合理之处,针对这些问题的改进措施主要涉及到机构设置、师资和学生态度等几方面。就该课程而言,因开设时间较短目前国内可借鉴的经验较少,理论研究也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性、全程性和实效性,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多集中在解读国家就业政策、讲解就业程序及职场专家讲座等形式上,缺少对大学生的个案指导、全程指导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应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指导的相关理论,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适配性的高低,科学地使用测量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自我探索,实现自我的职业理想。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指导是一项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的长期的系统工作,但就国内而言,高校职业指导目前还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距离科学完备的模式还有较大差距。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没有固定模板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展工作,必能探索出一条高效的、科学的、规范化的职业指导之路。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职业指导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指导 对策 高校 职业 问题 新形势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