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心理契约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

心理契约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20

心理契约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心理契约是一种非正式的协议,它隐含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是对双方相互责任和义务的一种感知。它广泛地存在于各个领域,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从20 世纪60年代开始,管理领域引入心理契约这一理念,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绩效,促使企业创造最大的效应。高校是一个以学生与教师为主体的组织,发挥着培育人才的社会功能。虽然高校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并不像企业组织与员工之间那样刻板,但大学生与高校之间关系的维持和稳定同样依靠情感和自身的自我约束。这种情感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一纸合同更能决定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从这个角度看,在高校组织中运用心理契约对学生进行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很多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高校管理者往往强调制度契约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却忽视了心理契约对学生行为的重要影响。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契约的理论指导高校的学生管理,通过高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来促进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改革,达到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目标。

  心理契约是以一种较为柔性的管理方式,它为高校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大学生是一个知识分子群体,处于青年期,具有较为鲜明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大学生复杂的心理现象;另一方面,大学生不仅希望从学校中获得知识上的满足,还需要获得高层次心理需要,如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等,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通过学校的管理来协调。高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能达到双方的共赢。建立良好心理契约,需要从学校组织采取的措施和学生自己采取的措施及心理契约的维护三个方面来达成。

  一、学校不断完善自身,为心理契约建立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

  (一)信息真实、透明、准确,达成建立心理契约基本信任

  首先在招生过程中,学校基本情况信息真实,全面,使学生与学校达到良好的匹配;其次,在具体的学生管理中,奖惩制度公开透明,实施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使学生的行为标准有章可循;关乎学生切身利益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使学生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学校在管理过程中,真实、透明、准确的传达信息,避免学生出现失望情绪,建立对学校的基本信任,为良好心理契约的建立提供坚实的根基。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巩固建立心理契约外部环境

  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是心理契约构建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包括学校的师资水平、职业生涯引导、住宿和饮食等。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可以巩固高校与学生的心理契约,可以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和热爱度,加强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感。

  (三)发展健康的高校组织文化,深化建立心理契约的良好氛围

  德伦西.狄尔曾指出“文化定义的最核心之处是一种习得的无意识(或半意识)的思想模式概念,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中并得到加强,默默地但有力地形成一个人

  的经验”。学校组织文化就是一种学校全体成员所奉行和遵守的价值观,通过这种价值观的塑造,能够使学校和学生的目标达成一致,从而协调双方的行动。健康向上的学校组织文化能创造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氛围和精神,为全体学生提供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当学校全体学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时,才能使学生的内部动机转化成外在的行为,这样才能够在宏观层面上,使学校和学生达成期望的一致,高效开发学生的能力与潜力,提升的热情与信念,激发学生与学校共同信守心理契约所默示的各自对应的承诺。由此可见,高校发展健康的组织文化,无疑会给达成与维持心理契约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学生开展广泛的自我管理,努力修炼心理契约的内部精神构建

  良好的心理契约是一个高校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仅仅只是从学校组织方面采取措施是不够的,还得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修炼学生爱校,敬校、为校争光的心理契约的内部精神。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学生自身的内在修养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趋势,其中一些往往违背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说,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内在修养和健康的价值取向,那么在高校与学生之间是不可能形成良好心理契约的。因此,高校学生要努力内修德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爱学。学生要清楚自己的本职是学生,主要生活内容是学习,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要爱校,学校是自己人生选择的一部分,尊重学校,爱护学校本身是尊重自身选择的一个表现;最后,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敢于批评自己、解剖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也只有在这之后,学生才能为自己提出新的修养目标,努力改变现状,使自身的素质水平真正提高。

  (二)提高学生自己对学校的承诺,助推心理契约的达成

  学生的组织承诺是指学生坚信学校目标,认同并接受学校价值观,自动自发地遵守学校各项制度,达成个人成才目标的一种心理定式。近几年,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在量的方面可以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质的问题。学生生活出现散漫状态,旷课、早退,沉迷于网络等等现象比比皆是,不注重学业与自身素质的提高,其实这些都是不认同学校,忽视与学校建立的承诺的重要表现。学生要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遇到困难及时解决,同时不断修正自身目标,与学校的培养目标趋向一致,这样,学生才能从情感上认同与学校建立的承诺,在行为上履行自己的对学校的承诺。

  三、动态发展中,时刻维护心理契约的良好状态   高校的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中,同样,学生本身的心理也存在着差异性和变化性,因此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契约也永远都是处在一种动态的过程中。因此,达成的心理契约还需要有效的维护措施。

  (一)有威信与影响力的高校学生管理者,是维护心理契约的关键

  管理的目的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而良好环境主要靠管理者来实现。管理者准确地把握心理契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高校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管理者的威信与自然影响力是实现领导作用的关键,也是构建良好心理契约的关键。从某种角度上看,管理者的本质就是一种影响力,整个管理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校的意志,如果用他们的影响力去实现心理契约,就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如果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学生就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和工作,反之,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拒绝态度。所以在高校中应培养管理者,尤其是学生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包括品格、才能、知识、感情这四种因素,它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能使学生对管理者产生一种敬佩感和依赖感。管理者正是通过这种自然影响力促成学校目标的达成。所以,学生管理者的影响力是关系到学校能否卓有成效地进行学生管理的根本性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契约的重要因素。

  (二)有效的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是维护心理契约的手段

  波特?马金曾指出:“人们在一个组织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心理契约所涵盖的范围就越广,在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中,相互期望和责任的隐含内容也就越多”。这就是说心理契约的内容总是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学生年级的不同和时代的不同,心理契约的内容都会发生变化。如果心理契约发生了变化,学生就有可能出现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如果这个时候学校不与学生沟通,学生很可能将学校未能履行心理契约的结果理解为管理者的故意忽视,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和消极行为,这样,心理契约很可能遭到破坏。如果学校与学生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沟通,可以帮助学生面对契约违背的事实做出合理的客观的归因,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这样可以使心理契约经过动态调整后重新趋于平衡,避免出现心理契约的破坏。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各种形式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他们在心理方面的变化。只有搞好双方的沟通,高校管理者才可以随时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期望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沟通使学生在受到尊重的同时,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方式也得到了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心理契约得到了更好的维护。

心理契约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契约 学生 高校 管理 研究 心理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