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鉴往和创新高校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建设论文

鉴往和创新高校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建设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24

鉴往和创新高校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建设

  辅导员作为双重身份(教师和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处于尴尬的地位,他们除了要管理学生以外,还要参与到教学和院、系部工作中,导致辅导员工作力不从心,多数辅导员怨声载道。所以有的辅导员将本岗位当作一个跳板,待时机成熟时他们会选择做一名专职教师或选择其他行业。最后优秀的辅导员队伍逐渐跳出了本职岗位,使辅导员岗位成为了“流水的兵”模式,三五年一换,五至十年大更换。因此,我们需要将辅导员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趋于科学化、人文化和规范化,出台相关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文件,各高校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认真遴选辅导员,同时对辅导员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在他们在工作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职责,使辅导员以本职业为荣,这样才能使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笔者在中国知网全文搜索中输入“辅导员准入机制”,搜索结果显示798条;输入“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搜索结果显示1200条。但是前者搜索结果中只有曹忠义的《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准入和培养途径研究》是研究“政治辅导员准入机制”建设的;后者1200条中没有一篇是在研究辅导员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的。可见,在高校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建设中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以完善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此,笔者抛砖引玉,与诸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趋于稳定状态,但是在不同的高校,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上没有明确的相关文件要求。虽然有一些约定成俗的条件,比如需要达到的学历和政治思想条件,以及需要具备的能力、家庭政治背景等。

  (一)准入机制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件)规定“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院(系)的每个年级都要按适当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鼓励优秀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24号令)“第八条(一)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二)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三)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第九条辅导员选聘工作要在高等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等学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等相关单位按辅导员任职条件及笔试、面试考核等相关程序具体负责选聘工作。”

  综上,辅导员准入机制并没有明确到所谓的学历是指全日制本科以上,还是包括了函授学历。另外,所谓的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是指心理学咨询方面的学科,或是某个院系(部)的辅导员必须具备该专业领域的知识。这些在文件里并没有具体解释,因此,基本上很多高校是根据本校具体的条件制定相应的准入机制。比如北京高校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所提出的条件是“北京将推进学校总体上按照师生比1:200的比例设置辅导员岗位,保证学生达到一定规模的院系、年级配置专职辅导员,学校可结合情况适当选聘优秀在读研究生、部队转业管理者、退休教师等从事辅导员工作,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1)福建省的要求是“《福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2013-2017年)》,要求各高校落实总体上按1∶200配备比例配齐配强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到2017年,专职辅导员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比例明显提高,党员比例达100%。”(1)

  按照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在遴选辅导员时,因为自身条件限制,所以在辅导员招聘过程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条件设置。有的高校招聘时起点为硕士,但是不要求具备其他条件;而有的学校需要具备多重条件,包括学历、专业、政治面貌、家庭成员政治背景等。

  (二)退出机制

  笔者通过了解,发现很多高校辅导员在签订协议时一般为五、六年一签,个别学校甚至是十年以上。五至十年之后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意向选择继续任辅导员或是转为专职教师,或是进入到行政岗位。经过对笔者同事12名辅导员访谈,有10名辅导员希望5年以后转为教师岗,2名给出的答案是到时候再说。他们对辅导员工作的感受是很累,工作繁琐。

  退出辅导员岗位之后一般都走向专职教师系列,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每一所高校所接受的,原因有三。第一、文件内容变改。学校几年前制定的有关辅导员文件,过几年之后领导以为了适应学校新形势的发展,所以将文件更改了。第二、某个学院、系部的教师已经饱和。某个专业的辅导员,他转为专职教师岗位的时候必须要到相关专业的学院、院系,否则他将无法正常行课。但是,院、系教师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第三、院、系部领导不同意。一个称职的辅导员,在经历了合同期的工作之后对本职工作比较熟练了,如果重新再聘的话,他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如此反复,对于学生管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领导一般不会同意更换辅导员。

  综上,我们需要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的辅导员退出机制,以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到辅导员队伍中,同时为辅导员将来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目前在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一项机制是完美无缺的,我国高校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也一样,即使美国的辅导员制度也有其缺陷,只是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比较完善的。笔者认为目前我国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准入和退出机制的模糊性

  24号令对高校辅导员的准入条件是“(一)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二)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三)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文件中所规定的并没有详细说明相关专业指的是什么,是否要具备心理咨询师证、就业指导证、管理类证书等。诚然,要管理好学生,只要有了以上资格证书,那么他的管理能力不容置疑。一所高校在招聘教师时一般要求副高以上或是具有研究生学历,那么作为辅导员准入条件,也应该具有相同的条件才是比较合理的。另外,辅导员既是管理者又是教师,那辅导员的发展是靠职称还是管理岗评级所以这里就留出了很大的空间,它没有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发展规划。

  (二)难以科学地实施准入和退出机制

  同上,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的模糊性使得各高校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本校自身情况,比如师资力量、硬件设施、财务情况,然后再招聘辅导员。很多高校并没有实现1:200的辅导员和学生比例配置,就其原因主要是24号令、16号文件等没有强制规定必须达到这个比例。所以在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着部分抱有这类心态的人,“只是作为一个跳板”“万不得以才应聘辅导员”“得过且过”等,最终导致辅导员职业成为多数人不愿意应聘的,在他们的眼中,辅导员是做着繁琐的事情,整天被领导呼来唤去,没有实权,是一件苦差。

  三、完善辅导员准入和退出的几点建议

  我们与国外成熟的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相比处于弱势。因此,笔者根据文献资料、同事访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辅导员准入门槛

  目前,很多高校不可能做到和文件百分之百接轨,尤其是像笔者供职的大专院校,无法达到辅导员与学生比例1:200,因此,出现了一个辅导员管理上千个学生的局面。而有的高校领导将辅导员工作视为每位教师都能够胜任的工作,结果在招聘辅导员的过程中并没有正式的考核。比如实行的3+2模式,先让高年级学生从本校本科毕业生当中挑选学生当两年辅导员,然后再让其读研究生,最后留校进行团委工作或做专职辅导员,但这种模式多存在于重点高校。可是这种选拔方式带来的是对辅导员工作的不够重视,因为它没有基本的辅导员考核,而是直接钦定人选。因此,基于以上情形,应该将辅导员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高校必须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层层考核,让有能力者进入到辅导员队中。

  (二)实现辅导员专业化

  这个设想在很多辅导员论文中都提到过,但是不可否认辅导员专业化所带来的优势。所以我们可以将辅导员专业化,才能使辅导员职业定位,发挥出其专业化带来的更加规范和高效的管理效力。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员、职业规划辅导员、生活管理辅导员(包括食宿)等,相关的辅导员只要负责管理好本职工作,必将提高工作效率。

  (三)提升辅导员荣誉感,强化退出机制

  人们都说辅导员是“110”“千手观音”等,这说明一个问题:辅导员是万金油。而这些称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辅导员谁都可以担任,但是辅导员又是谁都不愿意担任。因为工作累、繁琐,没有一点实权。在这种氛围下辅导员感受不到荣誉感和成就感。笔者对我校中文系、数学系、理工系、外语系等十二位辅导员进行访谈,其中没有一位辅导员提到在担任辅导员期间有什么荣誉感,普遍认为工作很累,繁杂。对于将来的发展,他们都表现出犹豫感。虽然多数人表示任职满五年之后转为专业教师,但是一旦转为专职老师之后他们担心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远远跟不上刚开始就专任教学的教师。所以,对于辅导员如何提升荣誉感,目前要做的是规范辅导员退出机制,一是能够在退出机制中加入辅导员评级办法;二是下放适当的权力给辅导员。

  (四)建立相对独立的辅导员晋升制度

  辅导员他既是管理员,又兼任教师。这种双肩挑的职业导致辅导员在评职称过程中出现被动局面,因为有的高校评职称需要具备一定的课时量,还要有相应的科研论文。那么对于无课的辅导员如何评职称成为一个难题,按管理岗位评级,则需要管理岗位的论文;按教师职称评级,需要本专业相关论文。所以辅导员应该在专业化的同时,应该有其相对独立的评级制度。概括起来就是在不脱离学校评级制度的情况下,专门制定辅导员评级制度。根据评级等级,晋升辅导员职称。

鉴往和创新高校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建设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校 辅导 机制 建设 退出 创新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