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14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0.9;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0-0068-04 根据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公布的相关分析报告,中国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与效率在所有制结构上继续呈现领先的格局。国有企业的收入利润率为5.38%,略低于民营企业的5.79%;国有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为1.5%,也低于民营企业的3.14%;国有企业的人均利润水平为5.27万元,远低于民营企业的7.86万元。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盈余是企业效益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需要良好的盈余信息证明其在该行业内的市场地位。

  

  一、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一)公司控股股东操纵盈余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过分集中。目前已上市的民营企业中有2/3选择间接上市,如买壳、借壳上市,管理层收购等。他们选择收购现有的上市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来掌握控股权融资的主动性,但是,多数“壳资源”的总股本量较大,债务负担较重,并且买壳、借壳后形成的资金压力一直困扰民营上市公司。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比直接上市的民企要低,业绩表现相当不稳定,起伏较大,经营缺乏连续性。因此,这些民营上市公司再融资欲望强烈,极易发生盈余管理行为。在此背景下,控股股东利用手中职权,通过操纵董事会、使监事会成为附属机构等,采用应收款项、与下属公司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方法进行盈余管理。

  (二)资本市场压力迫使过度盈余管理频繁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的金融危机,民营上市公司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抵御力较差。在经济效益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公司为了达到规定的盈利标准,就可能在上市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确保公司连续三年盈利。由于资本市场中“壳”资源的极度稀缺且上市门槛很高,民营企业能够取得上市资格不是易举,若因持续亏损三年而被停牌、退市,对民营上市公司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其融资途径将大幅缩水。因此,为了保护公司自身的利益以及企业管理者、投资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在发生亏损时,必定会采取盈余管理行为使企业避免亏损或不至于发生连续三年亏损,力图避免被停牌甚至摘牌。

  

  二、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一)实证假设

  本文选用证券市场普遍关注的每股收益作为研究指标,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以此辨明民营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为避免亏损而实施盈余管理。已有研究表明,在总体单位数量众多的情况下,每股收益这一随机变量应该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假若研究检验的结果恰服从正态分布,就能够得出民营上市公司总体上不存在盈余管理的结论,反之亦然。以此作为研究民营上市公司总体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倾向的依据。即:设H0(原假设)为真,若样本X总体服从N(μ,σ2)的正态分布,就表明民营上市公司总体不存在盈余管理;若样本X总体不服从N(μ,σ2)的正态分布,就表明上市民营企业总体存在盈余管理。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1.数据来源

  实证分析部分所需信息和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西南证券大智慧软件、深圳证券交易所(www.sse.org.cn)、上海证券交易所(www.sse.com.cn)、巨潮资讯(www.cninfo.com.cn)以及CCER(China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2.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9年为研究起点,研究窗口从2009年至2012年。为保证样本四年每股收益的完整,本文以2009年1月1日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总样本,剔除了创业板中的民营企业。同时,在样本甄选环节中,由于金融证券保险行业的特殊性,本文未将其归入研究范畴。另外,出于对民营上市公司存在的部分例外状况的考虑,如业绩操纵和信息披露不完全,为使样本内的财务数据更真实可靠,强化实证结论的可信度,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必要处理。

  (三)实证模型

  本文对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模型,建立一个统计量τ来检验原假设。τ统计量等于一个区间实际观测频数和期望频数之间的差除以该差异的标准差。通过对比在检验阈值处的检测参数与其他各处的检测参数是否显著不同来确定盈余管理的存在性。此种检测旨在验证分布函数在阈值处的非连续性来判别是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下面采用盈余频率分布模型来辨明民营上市公司整体是否存在避免亏损动机的盈余管理行径。

  1.构造统计量τ

  首先,明确全部样本中位数位置的每股收益,并以此数值所处的间隔区间作为该盈余分布的中心区间。在中心区间的两侧各取10个点,不包括阈值点。以此中心区间两侧的点逐个对应,计算ΔY(Xn)、ΔY(X*n)。

  D(Xn)=ΔY(Xn)+ΔY(X*n)

  其中,X*n是Xn关于阈值点的对称点。

  τ={D(Xi)-Mean[D(Xn)]}/S.D.[D(Xn)]

  Mean[D(Xn)]为D(Xi)的均值,S.D.[D(Xn)]为 D(Xi)的标准差。

  2.计算D(Xn)

  2009年的中位数为0.1955,所在区间即中心区间为(0.15,0.20);2010年的中位数为0.1295,所在区间即中心区间为(0.10,0.15);2011年的中位数为0.174,所在区间即中心区间为(0.15,0.20);2012年的中位数为0.2365,所处区间即中心区间为(0.20,0.25)。将中心区间两侧的点采取逐一对应的方法,分别计算ΔY(Xn)、ΔY(X*n)、D(Xn)。其中X*n是Xn关于中心区间另一侧的对称点,在中心区间的两侧各取10个点,不含阈值点,统计出的ΔY(Xn)、ΔY(X*n)结果如表1所示,然后计算D(Xn)如表2 所示。

  3.显著性假设检验

  (1)计算τ

  τ={D(Xi)-Mean[D(Xn)]}/S.D.[D(Xn)]

  其中Mean[D(Xn)]、S.D.[D(Xn)]是D(Xn)的均值和标准差,D(Xi)是每个区间的Y(X)的值,包括阈值点X=0。共有4组数据,分别为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四年深沪两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作为样本,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后计算X=0即阈值点的τ值,如表3所示。计算其他非阈值点的D(Xn)的τ值,如表4所示。

  (2)假设检验τ值在τ(X=0)处的显著性

  对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四年的统计函数τ进行单一样本T检验,显著性均选择α=5%,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4.结果与分析

  从输入结果能够得到:2009年检验得出的相伴概率为0.014。95%的置信区间为(0.2412,1.6628),表示95%的样本差值在该区间,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相伴概率0.014小于α=0.05,因此其在阈值处拥有显著性,表明样本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样本服从正态分布),样本与正态分布存在显著差异。2010年检验得出的相伴概率为0.045。95%的置信区间为(0.0195,1.4502),表示95%的样本差值在该区间,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相伴概率0.045小于α=0.05,在阈值处具有显著性。2011年检验得出的相伴概率为0.015。95%的置信区间为(0.2375, 1.6682),表示95%的样本差值在该区间,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相伴概率0.015小于α=0.05,在阈值处具有显著性。2012年检验得到相伴概率为0.003。95%的置信区间为(0.5252,1.9559),表示95%的样本差值在该区间,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相伴概率0.003小于α=0.05,在阈值处具有显著性。因而得出,民营上市公司来自于避免亏损动机的盈余管理现象整体在2009年、2010年、2011年及2012年这四年具有显著性。

  三、防范民营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措施

  (一)内部措施

  1.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要完善股权结构,建立多元产权和大股东控股相结合的民营企业股权结构模式。民营企业应当适时分散产权,在个人或家族依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地减少家族持股比例,并提倡其他个人或法人企业持股。这样做既可适时分散股权,又增强企业内部监控,同时也形成了各股东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其次,着力引入机构投资者,并使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不仅是存量上调整和现有规模的扩充,更是从增量上全面发展新的机构投资者。

  2.强化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

  应建立完善的审计委员会。可借鉴美国、英国等的做法,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独立、专业的审计委员会。此审计委员会作为一种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独立组织,其作用在于保证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对管理当局的业绩作出评价,严格监督和审计财务活动及报表,可决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与会计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对其工作作出准确评价,共同来揭发盈余管理行为。

  (二)外部措施

  1.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首先,开发资本市场,健全金融机构体制,拓宽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渠道。一方面金融机构应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信贷政策以便更好地吸纳客户,并不断扩大客户范围;另一方面应适当减少对企业债券发行主体的规模限制条件,培养和开发新型企业债券市场。其次,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拓展金融市场。不仅要尝试培育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创建有效的管理模式,还要对非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同时为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银行不但要实行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改进、完善业务流程,还要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简化民营企业贷款程序,方便贷款业务办理。

  2.完善资本市场的入退市及配股等相关规定

  首先,提高和完善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证券监管部门应从多角度对企业信息披露进行管理与监督。为从根本上剔除不当盈余管理,相关部门除了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大不当盈余管理的投入成本,使其无利可图、无计可施外,还要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扩大稽查范围,从而遏制不当盈余管理愈演愈烈的态势。其次,改革证券市场上市、配股、退市等相关制度,同时继续推行主承销商保举制度。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对股票市场上的“供需瓶颈”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另一方面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而且相对减弱了企业在资产和盈利规模上做手脚而谋取上市资格的动机。●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上市 公司 盈余 管理 研究 问题
最新公司研究论文
公司内部控制探讨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抖音短视频的IP经济模式
华为手机供应链整合能力研究
小米社群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海尔智家为例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
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关系
论强化集团内各级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热门公司研究论文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
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面面观》
出资欺诈的诉讼途径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浅析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