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影响高职生就业因素分析论文

影响高职生就业因素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9-08

影响高职生就业因素分析

  进入21 世纪,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都在高速增长,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 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还低于高校毕业生平均“落实率”,可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高职生所就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竞争对手多、竞争环境更为复杂,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对技能型人才的轻视和长期以来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亦加剧了高职生的就业压力。纵观高职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影响高职生就业的成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因素是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1]

  一、学校是影响高职生就业的客观因素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基本途径,培养实用性的、技术应用性、职业性人才。因而高职教育是特色教育,人才的应用性特征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人才的高素质使高职教育区别于中职教育,人才的职业技能使高职教育有别普通本专科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以满足就业市场、就业单位需求的人才质量观还没有真正形成。高职院校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需要建立起与劳动力市场的密切联系,了解市场需要及其变化,根据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来确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零对接。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未建立企业联系机制,忽视与企业的有效沟通,难以按照市场对大学生的能力需求确定清晰的培养目标,必然导致高职生就业难。[2]

  2.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滞后

  不少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选择设置成本低、易于教学、见效快的专业,专业设置缺乏广泛的市场调查和严密科学的论证过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许多高职院校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专业设置趋同,专业人才的产出大于需求;在课程设置上,课程结构仍然偏向学科基础知识,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计不重视发展学生的经验、技能和综合素质;课程内容设置单一、封闭,忽视不同学科内容间的横向有机联系,不注重学科交叉,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在未来的工作中难以解决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实际问题。与本科相比,高职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实践教学比重大于理论教学。很多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远远低于50% ,有些专业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实践实习开课率低,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落后于现代企业需要。

  3.就业指导服务亟待加强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就业服务,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仍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引导,缺乏职业能力测试、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服务等内容,就业服务比较狭隘,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就业指导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80% 以上的教师尚未取得就业指导师职业资格,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学生是影响就业的主观因素

  高职学生高考分数居中或偏下,高考的挫败感使其自信心不强;心理上大部分高职学生积极乐观和迷茫心理并存;学习态度上主动性不强,自律性差。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使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和提高职业素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促使学生顺利就业。目前高职生存在的问题是

  1.就业观念滞后 就业意识薄弱

  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导致大学生就业模式的转变。高职生要具有职业的前瞻性,据社会、用人单位和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储备广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调适个体的就业指向,为适应市场、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思想意识停留在毕业是几年后的事情,不去思考和行动。

  2.角色定位不清 缺少生涯规划

  有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既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此在择业中表现出盲从心理、依赖心理、屈从心理。而有的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希望在环境好、条件好、效益好、发展空间大的单位就业,求职中不肯“屈就”,对用人单位过分挑剔,从而错过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不少学生缺少生涯规划,即使做了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极少有学生按照规划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理想化倾向;职业生涯目标的理想色彩较浓;偏重对外职业生涯的追求;倾向于把职业生涯的成功归功于外因。。

  3.就业能力不足

  高职高专大学生离校时掌握的职业能力水平不能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需要再次培训,加大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的成本。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目前,多数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招聘时,都优先考虑应聘者是否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很多企业希望招聘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能够马上胜任工作。然而,实践经验不足和动手能力差恰恰是毕业生、企业及高职院校教师共同认可的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问题。就业“软能力”相对欠缺。目前,市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个人素养、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就业“软能力”十分重视,希望大学生能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办事能力。[3]

  4.求职应聘能力弱。求职应聘能力不足是阻碍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学生一直到毕业的时候,就业定位都是模糊的。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拿着不能彰显个性特征的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希望找到好工作。

  职业教育不完全属于市场经济,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其发展也遵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那就是既然社会有需求,也就意味着学校有生源、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就有“使用价值”。对学校而言,关键是如何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制定合理教学方案,调动各方面的能动性,培养出有职业修养的高素质毕业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学生而言,关键是在入学伊始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积淀知识、历练职业能力,提升自身就业的核心能力,为顺利走向社会,完成由学生到职场人角色的转变。

影响高职生就业因素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就业 高职 影响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