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新教师职业生涯设想论文

高校新教师职业生涯设想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9-09

高校新教师职业生涯设想

  一、教学理念设想

  1.教学理念的理解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在这个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的职业性质最能体现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学生点起一盏航灯,激起一个个希望,促使他们走向成功之路。[1]

  2.爱生如子,因人施教

  教书育人,也许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只有对学生倾注了一腔爱心,那么,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当一视同仁,循循善诱,引导他走向成功之路。关爱学生,若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你就会用心去教育你的学生,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因人施教,是体现教师爱生如子、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和教学理念。正如诸多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所说:“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当然也没有教授。以学生为本天经地义,不应有任何争仪”。

  3.教学相长,自我反思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如果离开“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师的教”。因此,教师的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千万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二、教书育人的设想

  1.教书方法与策略

  作为一名专业课程教师,必将担任某一门课程的长期教学。我想,这同一课程的长期重复教学,不应该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也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

  变化总是引人眼球。在每一次的教学课堂上,不断变化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特别注意把学生喜欢的信息技术和流行工具应用到教学中来,也许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2]

  2. 避免新技术带来的冷漠教学

  个人体会:传统的课堂板书讲解,已不能适应如今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必不可少。但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一味通过PPT演示,向学生灌输很多知识点的做法,缺乏情感注入,课堂呆板枯燥,也不可取。

  当今,多媒体教学步入课堂,我们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些课程教学情形――老师端坐讲台,打开电脑和多媒体,然后一边一页又一页的切换PPT,一边自言自语,讲台下的学生却倒下一片,呼呼大睡。诚然,这样的教学,每节课能够传送很大的信息量,特别适合当今力推的少学时的教学时代。可是,学习并非玩耍,尤其对理工科同学,所面对的学习内容苦涩难懂。这样的教学方法必然使大多数同学,因不能迅速接受这庞大的信息量,而倒头睡觉。

  变革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千万不要忽略了挂在教室前墙上的那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声色并茂、奋笔疾书的场景,是带动学生一起学习的重要肢体语言。

  不论怎样的教学方法,采用任何先进的技术协助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要避免新技术带来的冷漠教学。让我们的教室充满年轻人的激情和朝气,或许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主要因素。

  3.拜师学艺,教学相长

  青年教师初涉教书育人,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个体,或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或缺乏耐心,以至灰心丧气。事实上,不论我们的学历如何,只要是第一次加入教师这个职业队伍,我们都是一名新学生,一名新的学徒。因此,年轻教师虽身为老师,然仍需拜师学艺。我们应当继续保持学习的心态、谦虚的态度,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性格和自己专业的教学之路。谈谈以下几点设想与构思。

  3.1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

  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是青年教师走向教学第一线的重要环节。如同研究生时选“学术导师”一样,为自己选一名的“教学导师”。花上一个学期的时间,坐在课堂上,听我们教学导师的讲课。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教师的教案编写、PPT制作等,熟悉教师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寻找适合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适合教师自己的教学习惯。

  3.2教学设计应体现课程特色

  如同我们小时候学习国语和数学一样,不同的教学课程,内容不同,学习与讲授的方法也应当各有特色。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显然,专业不同、领域不同,课程教学存在很大差异。文学艺术与理工哲学课教学必定不能采用同样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同是理工科的教学,专业不同,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学设计应体现课程特色。[3]

  此外,教师教书不是演讲,也不是作报告。如果承担了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将会长年累月、周而复始的讲授该课程。人总有惰性的一面,在完成该课程的一两遍教学后,就会偷懒不再会去更新自己的教学设计。可以设想,没有新颖的东西注入,那作为教师自己,是否也会感到教育的枯燥与乏味。因此,建议自己,即使重复从事同一门课程的教学,每次教学,也都应当积极进行一些教学设计的变革,在课堂上注入一些新的教学内容。保持教学状态“常教常新、常教常精”,避免落入讲课如同说书、老生常谈的怪圈。

  3.3讲授知识宜少而精

  传统的专业课程呈现多学时、长学期的特点。在知识信息更新非常快的时代,应该避免“满堂灌”式的向学生传授知识。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少学时、短学期的教学已逐渐实行。据了解,在少学时制下,有的教师理解为减少授课内容。我的理解是:减少学时,不是压缩教学内容,而应追求“少而精”的教学。少而精是指教学内容应突出重点和要点,每个要点和重点讲解透彻深刻,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许多简单易解、自学即可明白的知识,就不必要在课堂上讲解。例如,很多专业课程的第一章“绪论”,教材的内容通常都有几十页,如果课堂讲授,一般需要2-4个课时,完全可以留给学生自我学习。   3.4日积月累教学相长

  教学的教书艺术都是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与不断学习过程中铸就的。这与我们历经二十载取得一个学业一样,需要不断地积累。步入教师岗位,在今后长达半生的教学生涯中,切忌避免一日曝十日寒,应继续保持一颗耐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研究心得,不断提高,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思想,养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教学具有一种精神。

  4.向学生输入正能量

  教书育人曾经有过“分家论”之争,就是把教授知识和道德培养截然分开、对立起来:认为专职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专业知识,至于学生道德教育、人身修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职责。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教师的言行举止,就像家庭里父母的言传身教一样,影响着你的每一位学生。

  依据我的人生成长经历,教书与育人二者密不可分。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每一位老师不但传授给我知识,而且也影响着我的为人处世。有许多任课教师的言行对我的影响,远大于思想政治课和辅导员的影响。因此,我认为:教书是教师之本,育人是教师之根。

  因此,专职教师在传授专业只是之外,不应忽视学生的道德与身心修养。专职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以及课间交流中,应向学生输入“正能量”。教师切记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心中愤懑带到讲堂上。即使教师自己的有多么的不开心,只要站在讲堂上,看到一张张青春的面孔,就应该展现快乐的笑容、愉快的举止。

  当学生向你提出一些当今时事政治中比较尖锐的问题时,比如社会瑕疵与弊端等问题。个人认为,既要恰当的针砭时弊,也要给予客观的总体评价。同时,告诉大家,你们每一位学生,都是处理这些社会问题的主人。而不是一通批判与责骂之后,和学生一起愤愤而去。

  此外,应积极主动担任一个教学班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在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学会如何去管理与启发具有不同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的学生。特别是要对那些所谓的“差学生”,不要带上有色眼镜一味的批评,他们也许并不差,他们仅仅是没有遵守学校纪律而已,或许是性格上的某种原因。只要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与鼓励,这些“差学生”一旦回头走向正道,其后劲可畏。[4]

  三、教书与科研并重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高等学校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但不可偏薄科研。这里引述一个美国教师阿西莫夫的故事。

  美国科普大师阿西莫夫在其自传《人生舞台》中记叙了他在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教学生涯。阿西莫夫偏执的认为:以他精彩的讲课,完全可以弥补他在科研方面的彻底失败。阿西莫夫认为:医学院的首要功能是教育他的学生成为医生,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给学生上课,而讲课是重要的方式之一;讲课不仅能够给他们提供信息教育他们,而且能够唤起他们的热情。的确,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也一致公认他的课上得最好,是最好的老师。

  事实上,阿西莫夫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他的观点对他自己而言并没有错,但忽视了很客观很现实的一条:科研意味着学校将拿到政府拨付的大量科研经费。因此学校总是偏重选择研究而不是授课――看重学校的经费远胜于学生的教育。

  阿西莫夫将太多的精力投入教学,而放弃了科研工作,引起院长的不满,以致双方唇枪舌剑,直到最终被解聘。目前,国内高校像阿莫西夫这样的悲剧不乏少数。我们应当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其实,教师兼顾科研,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科研避免教师的教学落伍于社会发展

  教师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技术开发等实践活动,既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又有利于知识转化为个体能力。特别是最新科研成果的应用,既可直接服务于社会,又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教师在参与科研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研究课题选择、国内外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科研技术和方法的运用等一系列问题予以考虑。这些科研问题与资料,必定是社会上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带领学生一起参与这些工作,学生接触到的必定是社会上最新知识,避免从书本上学习了许多技术和方法,走入社会,却发现早已淘汰,远远落伍于社会的发展。

  2.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果

  教师的教学成果好坏, 除了依靠课堂上正确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努力的学习,通过科研,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果。

  首先,科研必然面临的是一系列问题甚至难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得到很快的提高。

  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本身,既需要教师的敬业爱业精神,又锻炼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从而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并在科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5]

  此外,教师在直接指导学生参与某个项目的研究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习惯和研究能力进行指导和训练,包括教给他们完成资料搜集、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等,这些环节,对于培养学生治学做事的严谨负责态度、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有裨益。这种习惯的养成,是课堂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注重科研,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果,对于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阿莫西夫相反的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书教得好不如学术搞得好”、“学术生产教授”等等,学校的评价考核机制就像一个无形的指挥棒,让众多教师投身于科研,而不愿意从事教学工作,这是一种错误现象,因为我们工作在高等学校,而不是科研机构;我们的职业是教师,其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

  总之,教学与科研作为高校的两个重要职能既有区别,又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教书与科研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四、结束语

  1.教学理念是我们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支柱。积极的教学理念与精神指导,必定促使教师积极的教学行为。

  2.教书育人的方法与策略极其重要。对于新教师,迅速培养一套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

  3.尽管“能把教学和科研良好结合一体的教师很少”,但教书与科研二者都不可偏薄其一。

高校新教师职业生涯设想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新教 职业 设想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