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关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途径的社会研究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途径的社会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0-04

关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途径的社会研究

  一、高技能人才的内含及现状

  高技能人才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不断变化的一个动态概念。当今的高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主流的技术技能外,还要不断了解技术发展的前沿,能够从事智能化高新技术的运用与维护等劳动,是技能与智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1]

  目前,中国高级技工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近年来中国人才结构的一大薄弱环节。中国的高级技师约50%进人中老年,在制造业中所占比例不到4%,只是发达国家的1/8左右。中国每年有600万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但参加高级考试的不足10%。在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中,求人倍率较大的是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技师。求人倍率上升幅度较大的还是高级技能师和高级工程师。在企业中,一些特殊工种高级技工已经断档,身怀绝技或高级技能的技术工人跳槽、技术骨干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现在的状况是技术工人与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失调,高级技术工人与初、中级技术工人的比例失调,高学历人员与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失调,结构性缺口矛盾非常突出,这些比例失调与我国至今尚未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人才结构模型有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2]

  中央领导同志曾指出:“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没有技术工人,没有诚信和质量,企业就没有前途。”“要十分重视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的培养,尽快改变高级技工短缺的局面。”由此可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二、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坚持复合型技能与综合职业素质相结合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向综合职业素质发展,精一门专业技能,会几门相关技能,走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之路。在强调共性技能达标的同时,也要创造条件使个人绝技得到创新和发展。为此,对职业资格鉴定也应由单一工种逐步向复合工种转变,由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在用人上即越来越细化,又越来越强调综合能力了。职业资格鉴定必须以产业界的需要、生产和技术实际设置为考核目标。过去,传统产业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技能考核都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从易到难,考核等级也依次上升,行业之间相互独立的多,相互联系的较少。以铣、磨、刨、钳工种为例,都有完整的考核系列,这些规范性考核虽能以标准来考核个人的单一操作水平,却往往很难考核出一个人的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经常发生数控车床操作工专业和车工专业的毕业生不会磨车刀,钳工专业的毕业生不会磨麻花钻等问题,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单一技能往往与产业界要求和需要相距较远,或根本不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非常注重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一是突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紧密结合;二是注重专业经验与专业智能的紧密结合;三是强调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紧密结合;四是传承技能技巧与推广先进技术应用紧密结合;五是检查知识的运用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水平紧密结合。要达到以上五个紧密结合必须在教学教法上进行改革。[3]

  三、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坚持产教研一体化的办学方针

  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一是加强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师资、先进设备与技术的投入,改善和改进实习条件与手段,强制淘汰传统的、落后的实习设备;二是给予实习训练以足够时间的投入,切实保证技能实习课课时。不盲目追求百分之百的“毕业率”和“就业率”,应保持适度淘汰,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加责任意识;三是加强在教学改革上的投入,重视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基础素质(吃苦精神、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荣誉感)和核心技能的开发培养。只有这样,技能教学型院校的学生经过严格的技术技能和基础素质两方面的考核,取得证书后才能就业上岗。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着眼于人的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面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装备来教育学生,为社会服务。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让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参与生产或技术改造活动,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受到职业的熏陶。产教研相结合是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三者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技能教学型院校应坚持依托企业需求,积极开展应用型生产技术的研究,以此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进程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产教结合最突出的一点是根据市场需要设置科研课题,使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高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比较,侧重于技能技巧。“高技”、“绝技”的形成来自于实践,来自于见多识广,来自于学习、思考、动手和积累。积极开展适合于培养目标的产教研三结合课题的研究,是技能教学型院校坚持办学特色,保持办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产教研课题一般可以三种方式确立:一是以生产促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校企共同研发适合培养目标的生产课题;二是自立课题。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或自制仿真教具或设备改造,以培养学生运用综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能力;三是上级部门下达的攻关课题。对于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课题,可以采取模块分割的办法,进行集体攻关。而实现产教研结合的关键在于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师资队伍。   四、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建立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从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来看,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还很普遍;一些传统产业的职业教育理念仍根深蒂固;从事传统单一工种或简单工种的专业教师还相当多;只图眼前专业教师队伍够用、实用,缺乏符合产业界需要的专业教师前瞻性建设还很普遍;注重校内一般实习技术装备的建设,而忽视与现代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实习教学基地建设;重视师资的学历水平提高,而忽视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所有这些都阻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给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隐忧。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是技能教学型院校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为此,“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就至关重要。

  对于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可考虑以下几方面措施:1、切实做好教师"双师型"培养计划,并根据条件逐步实施,用送出去或请进来的方法对现职专业教师进行再培训,缺什么补什么;2、对于引进教师要注重某一方面的专长,某些方面优于其他教师,这样有利于取长补短,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师群体,不要注重每个人都是全能型的;3、专兼职相结合。不定期地聘请社会上有经验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可以长期,也可以短期。既相互促进,又能适应专业变化要求;4、鼓励教师跟踪现代技术发展趋势,特别要到现代企业去,接受现代企业管理的熏陶,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及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5、打破“独门独院”界限,同类学校专业教师之间要相互交流,推进本学科发展;6、加强国际方面教师互访工作,寻找差距,结合我们的实际,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学科发展具有前瞻性;7、开展经常性的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8、对现职理论教师进行高、新技术的培训,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相应的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等。

  五、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

  科学地划分、设置专业使其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制约着一定的职业教育。社会需要首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和长远的需要,不但要看到目前我国进入了新的经济振兴、腾飞时期,各部门对人才的需要,还要从长远角度看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对于一些目前就读人数较多的一些传统专业要加以适当控制;对于目前需要量不是很大,从发展来看将来需求量大的专业人才,应尽早准备设置专业进行培养。设置专业时,既要避免重复,又要尽可能使学科专业之间配套,把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专业设置既具市场性又具前瞻性。

  课程中除了专业理论课,还应注重加强创造性智力技能内容。另外,在课程设置时,还要十分注意专业理论课的比重,这是学生将来适应岗位内涵变化的基础。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教育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1、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必需”和“够用”的原则。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应把理论课限制在 “够用”的范围内,以加大实训课的比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对学生今后实践中所必需的知识加以巩固,对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多的内容进行删除及必要的 “削枝强干”,去除或精简公式的推导过程,只要求学生会应用;对必需的理论教学,采用“加强、补充、提高”的方法,讲授中要求“少而精”,对学生入学前已接触过的重点部分放在加强上,借以巩固和加深;对以前已讲过或讲得少的部分但又是当今教学的重要部分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加强。2、在教学方式上,实施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选项教学”,将学生的选项变成教师的选项,即教师与企业联系,将企业最新的项目内容用于教学,让学生从项目教学中了解到企业运行的全过程,及时掌握企业需求情况,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胜任岗位。3、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科重点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讲清楚外,还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

  六、结论及建议

  当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明显。研究与实践表明,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景乐观,大有可为。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解决好以下关键问题:首先,要转变人才观念,确立高技能人才新概念,提高对技能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不断改善实训条件。与社会培养相比,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不足就在于学生实践经验相对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必须向有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学生的实训方面投入,这是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师资必备的条件。

  总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需要全员参与,需要不断探索,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经验中提升理论。

关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途径的社会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人才 高职 院校 研究 技能 途径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