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当代中美高校德育特征之比较论文

当代中美高校德育特征之比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6

当代中美高校德育特征之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252-02

  在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中美两国都把德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中国高校教育过程中,十分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这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实现。因此,中国高校德育具有浓厚的政治性、鲜明的时代性;美国高校德育注重培养个人权利,在德育实现途径方面具有多维性。通过对中美高校德育差异的比较,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美国先进的经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推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一、中国高校德育特征

  (一)具有浓厚的政治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这句话表明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以维护社会主义秩序为目的。中国高校的德育教育的政治性表现如下:通过对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基本国情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注重集体主义教育

  在中国高校德育教育里,注重集体主义教育,认为国家、集体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个人的利益服从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集体主义认为个人是集体中的个人,注重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和谐发展,认为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所谓集体,是指,个人不受自然、社会的奴役和束缚,获得自由之后结成的“真正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个人与集体是密不可分的,集体是个人自由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离开集体,个人自由无从实现。

  (三)具有时代性

  从中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而言,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凝聚共识、团结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是建立在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党的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三个层面而言的,对国家而言,是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对社会而言,力求建成一个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的社会;对个人行动而言,力求做到爱国、诚信、敬业和友善,力求做到与时俱进。

  (四)与社会的失链性

  在高校德育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要讲诚信,有爱心,乐于助人,积极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一旦大学生将所学德育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将遭遇种种挫折。第一,高校要求教育与社会是分离的。学校德育教育要求大学生学会诚实守信,对他人讲信用,而社会上各种不诚实的言论、行为却对大学生造成伤害;第二,学校德育要求大学生要乐于助人,有爱心,献爱心。而社会上有的人会利用他人献爱心、乐于助人之高尚行为,做出丑恶和卑鄙之事。为什么女大学生频频遇害?这与女大学生所受的诚信教育有关。在大学德育课堂上,很多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真诚待人,相信他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屡遭挫折,这与高校德育教育有重要的关联。

  二、当代美国高校德育的特征

  (一)就培养目标而言,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取向

  美国高校德育,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工具,是为资产阶级的统治需要和利益服务的。美国高校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取向。所谓政治价值,就是政治客体满足政治主体需要的属性。美国高校教育的政治价值取向是,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使更多的大学生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制度,能保证个人享有自由。在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里,新自由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实行市场经济,个人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由市场来实行知识与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之得到最充分利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从而保证个人享有自由。无论是美国的新自由主义还是新保守主义,都反对共产主义制度,认为共产主义在政治上高度集权,在经济上实行公有制,在思想上主张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窒息个人自由。

  (二)就价值观而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维护个人权利

  在当代美国德育教育里,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认为,个人权利至高无上,人人拥有自由而平等的权利。个人是目的,国家和社会是实现和维护个人权利的工具,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公民权利,实现个人利益。新自由主义者罗尔斯在《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两书中明确提出权利优先性的思想,认为个人是第一位的,社会是第二位的,社会是一个公平合作系统,是以维护个人权利为前提的。罗尔斯认为,个人权利具有优先性,优先于功利、善和权力。新自由主义者诺齐克认为,权利是一种道德边界约束,是国家权力行使的界限。国家的职能是保证每个人的权利不受侵犯,为了保护个人权利,必须限制国家功能。   (三)就德育内容而言,具有渗透性

  当代美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公民教育,培养有责任心的好公民;价值观教育;健全人格教育,那么,高校学生怎样才拥有健全人格呢?独立自主,乐观开朗,积极进取,有爱心,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平衡;在与他人交往活动中,培养出团结友爱,富于创造,宽容,热情的品质,让社会充满友爱,做到全面发展。美国高校的德育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德育课,而且渗透到专业课里。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将专业与历史、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意识到自身的行为与他人、社会的联系,用公平的正义观念和正义原则行事,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不伤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

  (四)就德育的实现途径而言,具有多维性

  美国高校德育的实现途径具有多维性:第一,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德育教育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与他人协调、沟通能力,学会合作,扶弱济困,参加社会活动,强化道德信念,培养社会正义感和责任心;第二,通过家庭、社区和团体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第三,通过大众传媒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电视、报刊和人物雕塑等正面引导,引领社会风气;第四,通过宗教活动和宗教规范和约束学生的道德行为。

  三、中美德育差异之比较

  (一)德育目标阶级性的差异

  就当代中国与美国的德育教育而言,都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德育本质上是指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政党用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使之形成符合在社会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所需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邓小平同志说:“毫无疑问,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当代中国高校德育教育目标是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加强对高校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当代美国高校德育目标而言,除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之外,它认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民主制度,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坚决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自由与民主制度的天敌。所以就德育目标而言,中国维护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利益,而美国维护的是占据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利益。

  (二)德育内容的差异:理想性与现实性

  就当代中国高校德育内容而言,注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理想人格的建树。中国高校德育教育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是《易经》、《论语》、《孟子》、《庄子》等都注重对理想人格的培养,注重都追求达到一种至高的理想的道德境界,培养高尚的人格。在德育内容里,除了加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个人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外,还注重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高校德育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注重理想性。就美国高校德育内容而言,除了加强爱国主义、公民教育、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教育之外,更注重社会现实性。注重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人是社会中的人,一方面要维护好个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要积极有效地为社会服务,将个人道德观、价值观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三)德育实现途径的差异:理论性与实践性

  就中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实现途径而言,重理论轻实践。中国高校德育的实现大多数是通过德育课堂来实现的,注重课堂上对德育知识的灌输,而轻视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实践德育知识。由于课堂的德育教育与社会失链,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就美国德育教育的实现途径而言,是多维的。学生可以通过社区、家庭、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和宗教活动,将自己的德育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注重社会现实性和实践性。

  通过当代中国高校德育教育之比较,我们可以从当代美国高校德育教育中得到哪些启示呢?第一,就教育目标而言,要注重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德的同时,应注重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才;第二,就德育实现途径而言,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过分注重德育教育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活动,应将所学德育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承担社会责任,引领正确的社会风气,践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就时代性而言,应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正确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当代中美高校德育特征之比较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美 德育 当代 特征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