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宁养社会工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

宁养社会工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24

宁养社会工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人员,秉持着专业价值观,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哀伤辅导、介绍社会资源等方式,为罹患癌症晚期患者尤其是贫困癌症晚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包括处理由于疾病和失能引发的个人及社会问题,提供疾病进程中及丧亲后的相关支持的服务,从而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减轻压力、恢复社会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工作者是宁养团队的核心成员,美国国家癌症协会的报告就曾指出,社会工作可以为癌症晚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社会心理方面的照顾,协助他们辨识和利用资源,从而极大的缓解其压力,提升生命意义,但是在宁养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宁养社会工作面临重重困境,这将直接影响到宁养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本文将从笔者参与宁养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入手,去深入探讨这些困境及其对策。

   一、当前我国宁养社会工作服务面临的困境分析

  1、社会工作者专业程度不高

   目前大陆的“人间有情”全干过宁养服务计划主要是由在李嘉诚基金会支持下从1998年开始陆续开设的32宁养院所承担的,虽然该项目作为该领域引入社会工作的先行者,到2013为止专业社会工作者(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具备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已达到50%,对专职社工李嘉诚基金会还会通过电视网络视频、短期培训、到香港参观学习等方式进行社工相关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但宁养社会工作者大部分都是由医护人员转职担任。这虽然主要是由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短缺而导致的,但是这也影响到整个宁养社会工作服务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这一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在价值伦理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既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对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还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医护人员转职社会工作者虽然可以较好地从医学护理地角度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帮助,但是传统医学伦理多偏重于救治生命,强调生命的神圣性,而当其作为宁养社会工作者面对无救治希望的服务对象时,往往会陷入各种伦理困境,甚至对本职业的价值产生怀疑。

  2、社会认同度偏低

   无论是宁养服务还是社会工作在国内发展的时间都不太长,再加上死亡教育在中国大陆的缺位,导致宁养社会工作在整个社会上的认同度并不太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医院既是一个福利性组织,又是一个市场经济主体,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它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而宁养服务很难直接创造出经济效益,这导致在医院内部有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吃白饭的部门”,“只会占用医院的资源”。事实上在我国,公益性福利事业的性质决定了医院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应当服从并服务于社会效益,而宁养服务可以为医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而这些却往往被多数人所忽略。另一方面,社会认同度不高还表现在宁养院社会支持不足上。在资金上,目前李嘉诚基金会每年为每一家宁养院提供100万元的资助,医院负责支付工作人员工资、奖金,以及宁养院办公室的房费水电费等,而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个人的捐助较少,甚至没有,资金渠道来源单一,而义工的招募人数和素质也往往很难满足患者家庭的需要。

  3、理论整体水平不足

   宁养社会工作者在宁养服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关注患者、家属、亲友以及照顾者的社会及心理健康,往往需要扮演教育者、协调者、支持者和倡导者等多种角色,以提供包括个别会谈、家庭功能维系、团体工作、资讯提供、义工发展、资源链接、社区宣导、哀伤辅导等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服务,这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去协助社会工作者解释和判断服务对象问题的性质和原因,从而准确、恰当去设定工作目标,并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方法和技巧模式使目标最终得以实现。但现实中却是,由于我国内地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完整的理论体系尚未建立,由此出现了两种错误的倾向:

   一是,只重视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的使用,而忽视了理论的基础作用,造成理论和实践的分离。而英国学者汤普森(Neil Thompson,2009)就曾直接指出,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会产生以下七个危害:1、所采取的行动可能与法律或者政策不一致;2、由于不理解实务情景的某些方面而采取不恰当的行动;2、由于缺乏对恰当的、有帮助的作用的行动的觉察,可能会错过采取恰当的、有帮助作用的行动的机会;4、一些行动可能会无意地违反伦理守则;5、可能错过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机会;6、他人对专业的信任、接纳可能会难以实现;7、丧失获得职业满足感的机会①。

   二是,对西方主流社会工作理论的直接套用。宁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宁养服务领域的具体应用,社会工作的所有理论基础(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精神医学、医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实施理论(通过社会工作实践累积形成的用于直接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都可以应用于宁养社会工作,同时在宁养服务的过程中还形成了人生回顾等典型的宁养社会工作独有的理论模式,在这些理论中体现宁养社会工作一般规律的普适性内容在我国的确具有适用性,但是西方宁养社会工作理论毕竟是基于西方独特的社会背景形成的,会受到种族、文化、经济社会环境、宗教和医疗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要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宁养社会工作理论体系。但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极其缺乏,这不仅影响到了宁养社会工作者运用理论提升服务的热情,也不利于宁养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被社会和学界接纳。

  4、职业晋升体系不完善    职业晋升体系不完善、晋升空间不足其实是大陆社会工作发展到现在遇到的共同问题。2006年,民政部、原人事部联合出台了《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形成了初、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水平考试评价体系,但是对于社会工作员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和评价体系迄今为止没有形成,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才领域,这将极大的影响宁养社会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激发宁养社会工作者才能,推动他们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宁养社会工作发展的对策研究

   对此,宁养社会工作者需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以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非医疗需求。此外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处理宁养服务团队的情绪压力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处理好宁养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困境,充分发挥宁养社会工作服务的作用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1、推动宁养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发展,成立专业团体促进专业队伍成长

   首先在高校教育中应鼓励社会工作院系、医学院系开设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方向,加入纾缓医疗或宁养服务的教学课程;其次鼓励宁养服务社会工作者参加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合理设置培训课程体系,强化对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认同和教育;最后,组成专业团体,推动社会工作同医疗、护理、生死教育和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合作,强化理论研究,组织专题讨论、专业培训和国内(际)会议和各类学术及实务交流合作,担负起倡导和推动宁养社会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工作。

   2、加强宁养服务宣传教育,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支持下的宁养服务体系

   加强同社会媒体的沟通合作,综合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宣传册、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形式,广泛宣传宁养社会工作的内容、目的、服务对象、社会效益以及成功案例,让广大民众了解、相信和支持这一新生事物,同时在宣传过程中可加入关于死亡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对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可使用公开讲座、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开展正确的死亡教育,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念。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和整合政府、社区、企业、高校、个人等各方资源,以获得包括政策、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在内的多种支持,构筑起多元支持体系下的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从而更好的体现宁养社会工作的成效和价值。

   3、促进宁养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任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服务模式

   以社会工作现有理论为基础,在深入研究华人社区特有的生死观念和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尤其是港台地区的宁养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和提炼本土专业和非专业的宁养社会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有益的经验、方式方法、实践模式,吸收和整合其他学科,包括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的相关研究成果,制定适应内地社会文化环境和医疗卫生制度的道德伦理、职业规范,构筑中国特色的宁养社会工作本土服务模式。

   4、加快宁养社会工作岗位设计,制定临床实践标准,形成完善的考核监督和晋升机制

   对宁养社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岗位性质,分析岗位任务,确定完成宁养社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责任和知识体系,制定临床实践标准,包括在疾病不同阶段的评估和处置,及专业服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专业能力的评估和检测系统,并结合医院实际,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岗位聘用及晋升机制。

  [注释]

  ① Thompson,N.(2009).Understanding Social Work :preparing for Practice(3rd).London:Palgrave Macmillan:88.

宁养社会工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工作 困境 对策 社会 研究 工作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