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小儿肠套叠165例临床护理论文

小儿肠套叠165例临床护理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01

小儿肠套叠165例临床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173

  小儿肠套叠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内, 引起的小儿急性肠梗阻。2岁以下多见, 尤其是4~10个月婴儿更多见。临床上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腹痛、血便、呕吐和腹部肿块等, 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容易造成肠穿孔和肠坏死等并发症, 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威胁[1, 2]。本科2009年1月~2014年10月共收治肠套叠患儿165例, 现将肠套叠患儿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165例患儿, ①年龄分布:男90例, 女75例, 年龄4个月~6岁, 其中2岁以内134例(81.2%);②临床表现:均有阵发性哭闹、腹胀腹泻, 伴有呕吐148例, 腹胀138例, 便血110例, 触及腹部肿块95例;③病程:最短的1.5 h, 最长的76 h, 平均病程12.5 h;④确诊方法:所有病例都经过腹部B超或下消化道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1. 2 治疗方法

  1. 2. 1 空气灌肠复位 病程在24~48 h, 全身情况良好, 空气灌肠复位治疗, 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在X光室, 实行肠套叠复位治疗, 患儿取左侧卧位, 用石蜡油润滑气囊导尿管和肛门周围, 自肛门气囊导尿管轻轻插入7~10 cm, 用20 ml注射器给气囊注入15~20 ml生理盐水, 将气囊导尿管卡住肛门。然后进行空气灌肠, 先从5~8 kPa压力开始, 逐渐增加压力, 每次增加的压力为1 kPa。复位时灌肠压力维持在10~14 kPa。对一些难以复位的患儿可重复上述灌肠2~3次。

  1. 2. 2 手术治疗 对于确诊比较晚, 超过48 h, 伴有脱水及中毒, 或腹部异常膨胀等, 情况比较重的病例, 或经空气灌肠复位1~2次后, 仍治疗无效的病例, 采用剖腹手法复位术或肠切除肠吻合术。

  2 结果

  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的152例患儿中115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 成功率75.7%;37例转手术治疗, 其中有1例空气灌肠复位出现肠穿孔现象;手术治疗共50例;无一例死亡病例。

  3 护理

  3. 1 灌肠复位前护理

  3. 1. 1 病情观察 肠套叠的三大典型临床症状是腹痛、便血和腹部肿块。患儿突然哭闹不安, 呈阵发性发作, 间隔5~10 min或数分钟, 面色苍白或呻吟或烦躁, 哭闹后不久呕吐, 果酱样便血等表现。由于肠套叠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 患儿又缺乏表达能力, 检查时不合作, 如果对呕吐, 腹泻的患儿的病情不仔细观察, 容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菌痢。本组病例中有1例因为早期误诊, 病程超过72 h失去行空气灌肠复位的机会而直接手术治疗的。因此, 对于有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上述症状, 应及时报告医师, 早期诊断、治疗肠套叠。

  3. 1. 2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阵发性哭闹、烦躁不安等, 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所以家属心情焦虑、急躁, 迫切要求得到最佳治疗和护理。护士应主动向家属讲解病情, 介绍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的目的、重要性等知识。护理操作时做到稳、准、轻、快、冷静。解除患儿家属心理顾虑, 树立对治疗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 1. 3 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药 肠套叠的患儿由于呕吐、腹胀、血便等, 极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中毒、休克。所以要用留置针尽快建立静脉通道,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抗休克, 同时应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等。术前使用阿托品进行解痉, 并配合使用镇静剂, 可解除回盲部和套鞘部组织水肿痉挛, 提高整复成功率[3]。因此术前常规进行肌内注射阿托品痉解治疗, 肌内注射巴比妥类药或异丙嗪镇静剂, 以免躁动。待其安静后再行空气灌肠复位。

  3. 2 灌肠复位后的护理

  3. 2. 1 体位 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 腹部肿块消失, 患儿很快入睡。在未完全清醒时, 取去枕平卧位, 头偏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后采取低半卧位体位。

  3. 2. 2 临床观察 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空气灌肠复位后正常情况:患儿常常迅速停止哭闹, 患儿面色红润, 安静进入睡眠状态;腹胀明显好转, 腹部触诊原有肿块不再触及, 可有少量黑便排出。术后8~24 h肠道功能恢复后, 可进流食。如患儿体温升高, 应及时处理, 避免因高热惊厥;如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腹胀高度膨胀, 有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提示有肠穿孔的可能, 应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本组病例中有1例空气灌肠复位出现肠穿孔现象, 就因及时发现, 早期手术而未导至严重后果。

  3. 3 手术后护理

  3. 3. 1 手术后的一般护理 ①全身麻醉护理: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的变化;持续低流量吸氧。②监测体温变化:术后3~4 d每天测体温4次, 如体温38.5℃以内物理降温, 如超过38.5℃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③胃肠减压和引流管护理:牢固固定胃管和引流管, 保持胃管和引流管通畅, 避免扭曲、和打折, 防止患儿自行拔出。严密观察胃液和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的变化。④做好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   3. 3. 2 手术后的腹部观察和护理 手术方式:早期病例无肠坏死者, 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困难, 已有肠坏死者, 行肠切除吻合术。因此, 术后要严密观察和护理腹部。

  3. 3. 3 排气、排便护理 术后麻醉完全清醒, 给予低坡半卧位;每3~4小时翻身1次, 能行走患儿术后8~12 h扶住行走;保持胃肠减压和腹腔引流通畅, 以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预防肠粘连;帮助患儿早排气、排便。排便最初几日, 患儿排便次数会增加并带有血便, 但血便逐渐减少, 颜色逐渐变淡。如果颜色逐渐变红, 可能为再次肠套叠, 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 3. 4 并发症的预防 肠瘘、切口裂开是肠套叠术后最严重并发症。患儿由于禁食、脱水等营养不良及肠坏死、腹胀、哭闹, 易出现肠瘘和切口裂开。术后保持静脉通道, 遵医嘱补液, 纠正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给予输血、人血白蛋白等加强营养;避免患儿哭闹, 必要时可用镇静剂;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以减轻腹胀;用弹力加压腹带束腹,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敷料;严密观察腹腔引流液及切口变化, 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3. 4 出院指导 肠套叠复位后, 有2%~3%的复发率[4]。因此, 为了预防复发要做好出院指导。肠套叠常继发于腹泻、上呼吸道感染、饮食不洁所致的肠功能紊乱。出院后要注意饮食卫生, 防止腹泻及感冒, 正确添加辅食, 遵守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 由单一到多样, 逐渐增加的原则[5];进餐后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患儿哭闹。如有腹痛、便血和腹部肿块阵发性哭闹等症状时, 及时就诊。

  4 小结

  通过对165例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复位或(和)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体会到:复位前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有效的护理, 才能尽早发现肠套叠;复位时做好心理护理、恰当使用解痉镇静剂和充气压力,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才能增高;术前后细心观察、规范化护理、家属的理解配合、细心的出院指导, 对保证肠套叠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小儿肠套叠165例临床护理

论文搜索
关键字:肠套叠 小儿 临床 护理 165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