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管控论文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管控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5-09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管控

  近十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对消费者的金融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是近10年兴起的新型金融模式,其借助于互联网、移动通信实现资金融通业务,相比传统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这使得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互联网金融作为刚刚萌芽并快速崛起的金融模式,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的冲击以及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然而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崛起的同时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有效地规避和管控这些风险是互联网金融能否长足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解决好互联网金融如何监管的问题,是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的重要举措。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分类

  当前各学者普遍承认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金融机构电子化,二是线上第三方支付平台,三是P2P网络贷款平台,四是刚刚起步的众筹模式。还可细化为8种新模式模式: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征信和网络贷款、基于大数据保险、P2P、众筹、大数据证券投资中的应用等。而我国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大致分为五类:支付结算、网络融资、虚拟货币、渠道业务以及信息服务等。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1、“与生俱来”的不可见风险

  ①系统操作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运行需依赖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其硬件配置不是密不透风的防护网,使互联网金融具的系统风险无孔不入。加之硬件操作存在操作风险,即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创新型产品,操作风险可能来自客户对这一事物不熟悉造成的疏忽大意,也可能来自互联网金融安全系统及其产品的设计缺陷,或是内部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②外部支持风险。如使用外部技术支持的金融机构因遭遇财政困难而违背职业道德,就会导致该金融机构存在伪造电子货币进行金融欺诈可能的风险。

  ③信息泄露风险。互联网金融的用户信息极易被泄露,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还处在缺位状态。比如目前非常普及的在线支付平台上,客户只需在网上输入支付帐号,支付密码,并获得校验码,就可进行资金的变得。而支付平台很难核实在线客户的真实身份,这导致盗窃和代付事故频发。因此,如何保障客户信息的绝对安全、如何确保用户隐私不被互联网金融机构为它利所图,是互联网金融长足健康发展中必须清楚的障碍

  ④洗钱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不可视性,线上交易常发生欺诈和套现洗钱事故。

  2、“不对称”的市场选择风险

  市场选择风险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挤兑风险,从而使互联网金融从业者面临逆向选择和商业道德风险的问题。互联网金融服务是基于电子信息的虚拟世界进行商业活动的。办理业务时,客户可以伪造虚假信息,从而导致基于互联网的融服务供应商不能获取真实信息,然而成千上亿的客户信用水平参差不齐,极易导致互联网金融机构产生损失,导致坏贷、坏账数量居多。例如目前的P2P融资平台,客户群体为小型公司及个人客户,而有些客户而由于信用水平低、抵押物不足的原因,在线下他们大多难以在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加之目前我国没有完备的个人征信制度,更是增加了P2P寻找优质客户资源的难度。

  3、“姗姗来迟”的法律法规

  由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刚刚兴,起我国目前仍处于互联网金融法律的相对空白区,有关网络借贷、安全支付的法律都是基于传统金融活动制定,与现实金融环境相比严重滞后,现有的法律法规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的脚步。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人员泄露客户有价值信息以图私利,互联网企业故意隐瞒理财产品的高风险等行为,这类风险类似于传统金融业务。其次,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准入、主体身份认证、支付安全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尚无明确而完备的法律规范,容易造成交易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当交易双方发生经济纠纷时,由于法官或仲裁必须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判断!可能引起有争议的判决,造成当事人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从而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我国没有关于网络信贷的法律,部分新兴的P2P、众筹、网络信贷往往利用法律漏洞,即使投资者及时出现损失也不需要赔偿。另外,互联网企业缺少风险准备制度,也没有像商业银行一样的“最后贷款人”保险机制,一旦发生互联网金融危机,没有后路可退,极有可能会迅速蔓延至整个网络,导致金融体系崩塌。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建议

  互联网金融是将金融通过互联网普及化、大众化,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让曾经“神秘”的金融行业更加贴近人民大众。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趋势下,国民经济加深了对互联网的依赖,促使我们不得不重视互联网高传染性的系统风险、难以控制的市场风险以及立法滞后的法律风险。但是,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伴随着瑕疵的,不能因为互联网存在的风险因素而将之束之高阁。应该加紧研究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支持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

  1、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出台明确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制度法规,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目标及措施。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出台具有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条例。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防范混业经营模式与分业监管模式的制度性错配。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综合混业经营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现有监管体系则是分业监管模式,在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涉及多个分业领域时,监管缺陷、监管漏洞就可能出现,需强化功能监管。

  2、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落脚点应该是消费者保护和信息安全。只有通过更为完善的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才可能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对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案例,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大打击力度,减少金融消费者的经济损失。

  3、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全面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监管机制和消费者保护机制等的完善。(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管控

论文搜索
关键字:风险 互联网 互联 金融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浅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