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建设意义与问题探索论文

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建设意义与问题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30

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建设意义与问题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15702

  0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不断变革创新的信息时代,我国教育伴随着通信手段、网络技术、社交媒体等技术发展步入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在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学校组织的中观层面,还是学习者的个体层面,均朝着追求智慧卓越的方向发展,以碎片化学习为特征的微学习模式风靡全球,微课应运而生。在微课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纳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探讨热点集中在如何利用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1微课的界定

  如今,以在线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课,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并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最热的话题及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活动。关于“微课”的形式,最早可追溯至美国的Mc Grew教授创立的60秒课程,通过简短的视频,他为普通民众普及有机化学方面的常识,主张学习者利用舞会、搭乘交通工具、乘坐电梯等碎片时间来学习。随后,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David Penrose于2008年明确指出使用微讲座授课,并配合作业与讨论,与使用传统课时进行授课的教学效果是相当的,David Penrose本人被学习者称为“一分钟教授”。现在,教育界普遍认为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讲座辅以作业和讨论模式是微课的核心内涵。

  在我国,微课概念由广东省佛山市胡铁生老师最早提出,并在佛山市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广泛实践。胡铁生老师基于基础教育的视角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随后他更加详细地从资源构成、课程载体、运行方式、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这五个维度来界定微课,并创造性地提出微课的“6+1”应用模式,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构成静态技术型资源,围绕着微视频核心所开展的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是动态智慧型资源。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微课作品征集、竞赛评选、教学大赛,应用推广等活动,结合各区域参赛作品来看,笔者认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给微课下的定义更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的、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

  尽管关于微课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关于微课的内涵特征都达成了以下共识:一是微课的表现形式以微视频的制作为关键核心,形式短小;二是微课的内容围绕具体学科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设计和制作,内容精悍。

  2高职教育微课建设的意义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而微课正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力实践,相关的政策又为微课的建设与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可以说,微课不光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更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微课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实践,教师的教学策略,学校的教学创新,国家的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学生而言,微课浓缩提炼了大量有关学科知识重点与难点的视频材料,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借助新颖的学习手段,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课程重点、难点,体会技能要领;借助移动电子设备的学习手段,使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自主学习碎片化的知识,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和途径;利用微课不受时空限制的点播方式,满足学生现代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与多样化的个性学习需求。

  对教师而言,微课的设计、开发与推广应用丰富了常规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促进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当中,教师不断思考与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整个微课制作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提炼与完善过程,除了参与微课制作的教师,在微课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教学研讨方式从传统听课到微课的观摩学习,有助于更多的教师掌握全新的教学手段。

  对高职院校而言,微课的蓬勃发展必将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深化发展。《中国高校微课报告》指出,开放的微课也许会成为大学的另外一张名片,甚至为大学赢得更好的生源和社会评价,从而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对国家而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而微课正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现代化教育资源的建设。

  3高职院校微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微课建设目的不明确

  自2011年起,全国范围内掀起大规模微课制作热潮,各类微课制作比赛层出不穷,这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主办的“中国微课大赛”以及由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如今,全国或者地方性微课制作比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参加,部分教师制作微课的驱动因素为评奖或职称晋级,学校出于提升教学形象的需要鼓励教师制作微课、参与比赛,组织部门以点击量作为微课海选与评奖依据。按照现在微课的蓬勃发展势头,大部分参与微课建设的单位在实践中并不明确微课建设的真正目的与意义。笔者认为,微课首要的受众群体是学生,微课制作的目的是以碎片化知识点支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提升学习体验,但现实的状况是教师花费心血制作的微课只为吸引评委的眼球,同行的点赞,真正的观众学生却很少观看。   3.2前期设计问题

  微课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微”,“微”字要求其承载的知识内容更明确具体,传达更高效,针对性更强。究竟什么样的课程适合制作微课,选取哪些内容做成微课?事实上,微课主要解决的是教学重点、学习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微课设计以及脚本撰写上精心安排。微课的设计者大多为一线教师,他们在选题与设计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每门课程的知识点与能力点众多,如何切割与碎片化内容体系直接影响后续的微课制作;其次,微课制作重点与难点不突出,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学生普遍缺乏兴趣;再次,绝大多数教师忽视微课制作前的脚本设计工作,而是根据传统的教学设计来录制微课视频,而如果微课在流程设计上不能有效地引导教学,就丧失了微课制作的真正意义。

  3.3中期制作问题

  目前微课的表现方式以及制作途径日趋多元化,高职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风格可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基本的方法包括使用摄像机等设备进行录制、利用屏幕录像工具对讲解内容以及操作步骤进行同步录屏、利用视频制作软件来设计制作微课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困扰微课制作者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化手段与技术的应用。由于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的网络课程,所以视频的质量直接决定微课的生命力,因此,视频制作中的字幕提示,画面衔接、音效处理等技术手段对微课来说至关重要。从微课比赛的作品来看,有不少微课作品画面模糊,声音嘈杂,整体效果较差,难以吸引学生完成学习。

  3.4后期应用问题

  在历年的比赛中,可以从众多的参赛作品中选出不少优秀作品,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多功能微课应用平台,没有将“微”设计、“微”课件、“微”互动、“微”练习与“微”反馈进行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的利用微教学的开放性与延展性,更无法对教学资源进行及时更新。在微课应用缺乏教学互动机制与评估等在线支持的情况下,微课应用的方式也较为单一,绝大多数高职教师都是通过视频的点播、下载、观看来使用微课,可以说,教师霸占了学生微课使用者主体的地位,没有实现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另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面对微课推广应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强有力的教学行政力量推进微课教学普及,使得现阶段微课应用有着较大的随意性。

  4结语

  微课建设既给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挑战,也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应当把教师的微课建设研讨与学生的微课学习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的整体规划中,这样,微课教学才会为高职教育注入新鲜活力与发展动力。

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建设意义与问题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资源建设 高职 意义 院校 建设 问题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