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微时代校园“晒”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析论文

微时代校园“晒”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06

微时代校园“晒”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带来,微信、微博等媒介传播工具的兴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高校校园中流行的“晒”现象就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在“晒”文化中的新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着四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教育活动、载体等)、教育环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点认为教师是教育者(主体),通过实施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客体)产生影响,因此是一种单向的教育脉络。

  近年来,多数学者将主体间性范畴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观点,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有机联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交往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积极扬弃。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单向的联系,而是互相影响,以往教育者制定教育计划、确立教育方案、选择教育手段、方法,学生只需要积极参与即可。在微时代背景下,受教育者也通过各种方式使自身成为教育计划的隐藏提出者,从而反作用与教育者。

  我们分析校园“晒”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典型因子,可以从中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新体现的表现形式。大学生“晒”现象本质上是学生借助媒介工具形成校园舆论,使之行为得到有效关注,表达的是学生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的认知性见解,甚至包括态度、信念或者期待。当某个学生单一行为诉求得到其余学生响应(跟帖、转发、评论等)形成一种校园力量,迫使教育者做出回应,形成教育循环路径。因此,“晒”文化中可以看出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对教育者而言不能有惯例教育方案选择,教育者反应不及时往往使得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更甚。

  二、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解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一套复杂且完善的教育体制和传播模式来构建,因此新媒介工具如何充当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流”,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循环路径,在微时代背景下,使得教育机制既不回避学生诉求迎合学生胃口同时能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成为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来看,受教育者在微时代背景下通过“晒”方式成为教育主体,而“晒”这一行为本身从传播学解读讲,夹杂着大学生集体无意识行为,因为在传播者没有明确的某个学生成为“教育者”,因此集体无意识中正能量信息处于缺失状态,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或多或少都受到世俗的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带有社会压力成分,从而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受教育者本身在“晒”现象行为中,目的希望引起学校注意,但本身不希望自身成为舆论关注点,由于“晒”内容多为特殊事件或违反常规的行为,而在舆论形成过程中,需要不同人们交换意见、发表议论,在澄清事实过程中,大家态度趋向一致,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占据上风,因此,“晒”行为中的受教育者往往成为世俗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争夺地。

  第三,从受教育者接受度来看,更多思政“信息流”被接受大众屏蔽或排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被微媒介传播工具所占据,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因素中存在变量,主体间性使得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子”效果几乎很难发挥作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逐渐被学生受众边缘化的趋势。

  三、微时代背景下以“晒”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索

  微时代中随着新媒体工具的迅速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的单向教育关系已经发生改变,在网络空间中尤其以“晒”的形式表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在强互动性的体系中十分注重彼此的“平等”关系,其实这种平等的教育关系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这需要教育者敏感把握教育间隙进行提前介入,变被动反应为主观应对。

  目前,计算机科学学院以学院新媒体微信平台“计科屏仔”为载体,主动回应学生“晒”需求,锁定学生群体,精准定位,探索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新方式。

  “计科屏仔”是由学院学生自主运营的微信平台,立足学科特色,掌握服务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建设学生关注的特色栏目,内容采集也立足服务“本土”师生,避免与大众平台较量,做到对本院的师生做到全覆盖,定向、定点建设具有学院专业特色的网络思想教育阵地。

  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淡化教师的角色,着重引导学生在平台建设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平台建设上淡化教师“权威”的角色,教育者的角色退而开展监督和指导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中将学生由“幕后”推向“台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最终目的。

  微信平台栏目设计上由运营学生自我提出“晒”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平台搭建到平台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开发均由新媒体学生科技团队自主设计开发。学生由被动受教的角色转换为主动受教的角色,在工作中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工作积极性和热情都有很大的提高。进入新媒体团队的人员招募、选拔,日常运营中资料的筛选、整合等工作都是由学生团队独立完成,而指导教师仅以监督和引导的身份介入,反而效果更加明显。

  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保留传统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利用新媒体工具,创造性的立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把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的正确的兴趣点,创新平台教育载体,全面覆盖教育节点,丰富教育内容和手段,立体式的推动和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利用“90”后学生群体在网络上极强的好奇心和对新生事物的新鲜感,陆续开通了“老师面对面”、“计科牛经班”、“计科达人”、“表白区”等特色栏目,从师生互动、优秀班级教育、优秀榜样树立、专业思想教育、个性宣泄等方面,在微信平台上立体构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受了学生群体的欢迎。

  在微时代背景下,教育者要全面掌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信息,将网络信息碎片进行拼凑、筛选和整合,把有效的将关键信息揉和至平台教育中,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进行互动,完成内容在平台上的“植入”。在平台上主动“植入”校园公益广告片、微信PPT、GIF动画等当前流行的阅读形式,通过学生“晒”完成教育过程,既配合教育内容进行传播,而且也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和主动参与整个教育过程,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高质量与高水准。

微时代校园“晒”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机制 思想 政治 校园 时代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