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9-11

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29

  一、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区别

  1.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做心智图,于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教育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所创造。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思维导图以形象具体且图文并茂的方式建立起各个信息之间的联系,形成向外发散的网状结构,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全面发掘人们在科学、创造、社交、记忆、等方面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两种教学模式对比

  小学阶段的孩子能接受新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远大于成年人。而传统教学模式只重视“显性成果”(成绩),而忽略了比显性成果重要百倍的“潜性成果”(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学习心态)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力得不到系统、有效的开发。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则运用国际上最前沿的记忆技术、思维技术、心理技术,从“根”(学习力)上解决学习问题,不但能快速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发展。思维导图注重成绩,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运用图像记忆方式和解题模型训练,使学生成绩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传统教学模式过度关注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成绩不稳定,学习热情降低,甚至部分出现厌学现象。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1.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

  书本上的知识多是文字性叙述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而思维导图可优化思维表征,将知识可视化。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通过直观的形象图示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对所需学的知识脉络有更加形象具体的认识,改善死记硬背的传统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提高思维的可视性,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趣的图片、好听的声音、鲜艳的色彩不仅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还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知教学内容,从而改善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符合人的大脑的发展规律,强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思维导图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将思维进行无限延伸,增加思维的维度和广度。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进行联想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思维导图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网络基础知识”为例进行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阶段

  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对当时所学知识留有深刻印象,而随着时间流逝,对知识点的记忆会越来越模糊,难以形成长久整体的概念。而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构建知识网络,还能帮助教师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使教师的备课化繁为简,化模糊为清晰。根据所整合的资料提炼出“网络基础知识”的关键知识点如图。

  思维导图的制作使整个教学环节逻辑结构清晰,教学主线层次分明,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由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进行发散思维,联想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类以及功能,对“网络基础知识”的结构脉络有清晰的了解和记忆,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课堂教学活动

  在进行正式的知识点讲解之前,教师通过展示思维导图,使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有一个整体结构上的把握,然后根据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并布置相应学习任务。在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性和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分组,分组完成后由小组成员确定思维导图的主题。其中,学生既可以对教师制作的“网络基础知识”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制作具体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当然,学生若是对教师所列知识点不感兴趣,也可选择网络相关主题进行制作。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进行项目分工,取长避短,可以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成果展示与评价

  小组协作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各小组依次展示他们所制作的“网络基础知识”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由小组发言人对思维导图进行讲解,汇报小组协作的学习成果,并就其他小组的提问进行回答和解释。在成果展示结束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展示情况做出合理的点评,并就成果展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带领全班进行讨论。通过成果展示和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可在成果展示过程中对“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进行再吸收,并根据教师及时有效的点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直观的图像式思维工具,不仅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也大有裨益。

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维 小学 应用 教学 研究 技术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