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基于胜任力的高职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基于胜任力的高职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9-11

基于胜任力的高职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TN0-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3-02

  1.胜任力的概念及其结构模型

  胜任力即 Competency, 也叫“胜任特征”“胜任素质”。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利兰教授 1973 年首次提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一般情况下,胜任力结构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2.基于胜任力的高职专业课教学模式

  高职课堂教学胜任力的构成学理分析、课堂观察和实证研究揭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堂教学胜任力由专业技能、关系技巧、专业知识、服务意识、成就动机和个人特质六个维度构成。笔者对每个维度的含义进行分析。

  (1)专业技能。高职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四个重要专业技能,包括聆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专业特征在具体行为的表现上体现为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工作能力的要求。

  (2)关系技巧。关系技巧是指高职专业课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处理与学生、领导以及其他授课教师关系时所采取的方式、态度和技巧。关系技巧这个因素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

  (3)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指高职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在教师胜任力模型中属于表层胜任力,但也是专业课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最重要的胜任力。

  (4)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指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态度。

  (5)成就动机。根据胜任力的理论,成就动机属于深层胜任特征,处于“冰山模型”的最底层,但同时深层胜任特征也决定着人们的行为表现。

  (6)个人特质。个人特质指相对持久的个体行为。在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中,个人特质包括对事物事件的洞察力、前瞻性以及教学的灵活性、幽默感和其他工作的责任感。

  3.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构建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目的不仅在于丰富教师胜任力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将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高职专业课教师的实际工作提供帮助和产生影响。

  (1)基于胜任力模型对高职专业课教师进行培养。在胜任力理论中,知识和技能属于表层胜任特征,真正影响人们行为表现的关键因素在于深层胜任特征,如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因此,在入职前职业培训中,除了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当增加一些针对深层胜任特征的培训。

  (2)运用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帮助高职教师进行职业规划。在职业规划中,无论是个人指导还是组织管理,都会涉及胜任特征要求。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新教师迅速适应教师工作,使老教师尽快摆脱工作中的“高原现象”,使高职专业教师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注重科研,少走弯路,找到成功的捷径,最终使高职专业课教师能够胜任教师工作,热爱高职教育事业。

  (3)基于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教师绩效考核。对高职专业课教师绩效考核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核。对教师行为表现的考核一直是教师评价的难点问题,应该量化考核指导。

  4.结束语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专业课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胜任力结构模型,结合高职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高职专业课教师知识、能力和专业化的研究,并对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高职专业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可以将胜任力理论引入到高职专业课教师行业,运用到高职教师的培训、招聘、选拔、职业规划和绩效管理等方面。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高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胜任力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胜任力的高职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模式 专业课 高职 基于 模式 教学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